丁新 高黎明 郭瑛

(日照職業(yè)技術學院,山東 日照 276800)
[摘 要] 通過介紹部分源于希臘羅馬神話的化學元素稱謂,闡述了化學元素稱謂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教學中,教師不妨追本求源,使學生了解化學元素的相關故事,這不僅有助于記憶元素的名稱及其性質,亦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關 鍵 詞] 希臘羅馬神話;化學元素稱謂;文化缺失
[中圖分類號] I10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92-01
化學元素(Chemical element)是指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迄今為止,人類共發(fā)現118種化學元素。化學元素的命名都有一定含義,英語中的化學元素有些依據發(fā)現者或發(fā)現者國家的名字命名,有些依據元素單質或其化合物的性質命名,有些與物質組成或來源有關,還有一些則與神話或天體有關。本文在此主要探討源于希臘羅馬神話的化學元素稱謂。
一、源于希臘羅馬神話的化學元素稱謂
與西方語言中很多詞匯尤其是科技詞匯一樣,部分化學元素稱謂源于古希臘羅馬神話。一方面,這是因為古希臘羅馬神話在西方文化史上有著至尊的地位,對西方語言、藝術、宗教以及科學技術等有深遠影響。作為古代歐洲科學文化的語言,拉丁語和希臘語為科技英語提供了特別合適的基礎;另一方面,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在西方婦孺皆知,因此也更具有國際性。
部分化學元素名稱來源于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神名,元素的性質或特性也與神話典故有某種聯系。如硒(selenium),得名于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Selene,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時又可作光敏材料而廣泛的應用,其性質與作用正如同月亮之對于人類,由此得名。
除硒元素外,還有一些化學元素稱謂也源于古希臘羅馬神話,列表如上:
以上源于希臘羅馬神話的化學元素稱謂是通過隱喻的方式進入英語詞匯的。科學家們之所以用神話故事命名化學元素,是因為相關元素的特點和性質與神話中的神或怪物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這兩種看來毫不相關的事物被相提并論,是因為人類在認知領域對他們產生了相似聯想。而且借助神話故事命名化學元素的方法也有助于人們認知新事物。
二、化學元素稱謂的中譯及其文化缺失
在19世紀西方化學書籍開始被大量譯成漢語時,化學術語大多數采用完全音譯的方法,力圖體現源語文化的豐富內涵,但異化的元素名稱令國人覺得怪異而拗口。到19世紀中后期,以徐壽、傅蘭雅以及杜亞泉為代表的翻譯家們以此為基礎,創(chuàng)造出一種翻譯化學元素的新方法,即取西文首音的同音漢字,配以標識元素常態(tài)的偏旁造新字的方法。在化學元素翻譯中,盡可能根據源詞語的語音選擇一個音義可以融于一體的形聲字,讓人能從形聲字的形旁中得到一些提示。徐壽等的化學元素造字方法符合漢語規(guī)律,逐漸得到學者們的認可,由此許多科學技術詞匯被創(chuàng)造出來,這既傳播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也豐富了漢語的詞匯。
盡管如此,由于中西文化及語言方面的差異,漢語中的化學元素名稱難以再現英語化學元素稱謂的文化意蘊,詞語所承載的深層的文化信息,在譯語中已不復存在。如在英語國家中,許多化學元素名稱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看到類似的名稱會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而進入漢語語言系統(tǒng)后原來的文化意蘊很難再現:硒在漢語中只表示它所代表的元素,如不了解其文化內涵,很少有人會把它與月亮女神塞勒涅聯系在一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妨追本求源,使學生了解化學元素的文化內涵,這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于化學元素稱謂的記憶,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張培富,夏文華.晚清民國時期化學元素用字的文化觀照[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