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崔智艷 范曾麗



(四川省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 要] 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都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生物知識點設計教學方案,恰當地滲透情感教育,能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變得融洽,并提高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生物教學;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058-02
根據心理學家近十年的調查顯示, 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3%、初中生約15%、高中生約為19%、大學生約25%,隨年級升高呈遞增趨勢。人有可塑性和可教育性,所以在初中進行情感教育更加重要,并且生物學作為初中階段一門不可替代的重要課程,同其他學科相比,生物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因此,充分挖掘好這部分內容并在課堂上巧妙地融合到教學過程中,在學科中具有自身的優勢。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現狀,才能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
筆者選擇了都江堰地區3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學,其中,2所市級重點中學:都江堰市李冰中學和都江堰市外國語實驗學校,1所鄉鎮中學:聚源中學。根據實際情況和調查要求對都江堰地區3所中學的初二學生就生物學習的興趣、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情況進行抽樣調查,并對調查結果作詳細分析。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初中學生對生物學習興趣及生理與心理健康發展情況調查問卷》是參考各種與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相關的專業調查問卷,并根據本研究的調查目的,對問題稍作調整與改動,最終編制而成的。問卷共設置29個選擇題,其中1~16題主要是對初中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的調查,17~25題主要是對初中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發展情況、情感的發展情況、解決困難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進行調查,26~29題主要是對初中學生就青春期生理變化情況的了解和重視程度進行調查。
一、調查結果分析
每一所學校初二年級隨機抽選3個班,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3所學校總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問卷394份。其中無效問卷3份,有效問卷391份,調查問卷有效率為97.75%。
(一)學習興趣分析
通過圖1可以看出,在李冰中學抽樣調查的139名初二學生中,55.40%的學生對生物學習有興趣,有2.88%的學生對生物學習無興趣。在聚源中學抽樣調查的121名初二學生中,68.60%的學生都對生物學習有興趣,僅有2.47%的學生對生物學習無興趣。在外國語實驗學校抽樣調查的133名初二學生中,48.84%的學生對生物學習有興趣,5.26%的學生對生物學習無興趣。
由上述調查結果可知,3所中學400名初二學生中,大部分學生對生物學習有興趣,一部分學生對生物學習興趣不大,少部分學生對生物學習完全沒有興趣。
(二)學習態度分析
由圖2可知,在李冰中學抽樣調查的139名初二學生中,40.29%的學生覺得學習生物很有樂趣,很喜歡學習,40.29%的學生認為自己愿意努力克服困難把生物學好,17.27%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生物的原因是迫于老師、家長的要求和巨大的升學壓力,2.15%的學生感覺生物學習非常困難,所以不愿意學習生物。在聚源中學抽樣調查的121名初二學生中,66.12%的學生樂于學習生物,24.79%的學生能夠努力學好生物學科,9.09%的學生被迫學習生物,沒有學生不愿意學習生物。在外國語實驗學校抽樣調查的133名學生中,46.62%的學生樂于學習生物,41.35%的學生能努力學好生物,9.02%的學生被迫學習生物,僅3.01%的學生不愿意學習生物。
綜上可知,在3所學校調查的400名初二學生中,超過50%的學生都樂于學習生物,極少部分學生不愿意學習生物,說明學生的學習態度較好。
(三)學生對心理和情感健康發展的態度
由圖3可知,在李冰中學調查的139名學生中,87.77%的學生認為心理和情感的健康發展對他們的成長非常重要,僅0.72%的學生認為不重要。在聚源中學調查的121名學生中,89.26%的學生都認為心理和情感的健康發展對他們的成長非常重要,4.13%的學生認為不重要。在外國語實驗學校調查的133名學生中,81.20%的學生認為心理和情感的健康發展對成長非常重要,5.26%的學生認為不重要。
綜上可知,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心理和情感的健康發展對其成長至關重要。
(四)學生情緒感受和內心體驗分析
由圖4可知,在李冰中學調查的139名學生中,74.10%的學生感到時常焦慮不安,25.18%的學生感到有點自卑,68.35%的學生較叛逆,44.60%的學生有時感到精神抑郁。在聚源中學調查的121名學生中,66.94%的學生感到時常焦慮不安,19.84%的學生感到比較自卑,52.89%的學生具有逆反心理,14.88%的學生感到有時精神抑郁。在外國語實驗學校調查的133名初二學生中,66.92%的學生時常感到焦慮不安,30.83%的學生感到有點自卑,30.08%的學生具有逆反心理,12.03%的學生感到精神抑郁。
對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學生在學校的情緒感受較差,學生的內心體驗情況令人堪憂。
(五)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分析
由圖5可知,在李冰中學,33.09%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較強,42.38%的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24.53%的學生交往能力一般。在聚源中學,57.03%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較強,29.75%的學生的交往能力較弱,13.22%的學生交往能力一般。在外國語實驗學校,37.59%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較強,45.86%的學生的交往能力較弱,16.55%的學生的交往能力一般。
由數據分析可知,大部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強,但是,部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且兩所城市中學中,人際交往能力弱的學生人數大于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學生人數,說明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總體不強。
(六)學生解決困難能力分析
由圖6可知,在李冰中學中,17.98%的學生認為自己能獨立解決困難,56.12%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獨立解決困難,25.90%的學生不確定自己能否解決困難。在聚源中學中,13.22%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獨立解決困難,63.64%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解決困難,23.14%的學生不確定。在外國語實驗學校中,11.72%的學生認為自己能解決困難,68.60%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解決困難,19.68%的學生不確定。
分析數據可知,3所中學中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自己不能獨自面對和解決困難與挫折,說明學生普遍存在問題解決能力較差的現象。
二、結論
根據學生調查問卷的結果,并結合與學生的訪談資料,一起進行詳細分析,得出如下結論:(1)大部分學生對生物學科有學習興趣,并且學習態度較好;(2)絕大部分學生非常重視其自身心理和情感的健康發展;(3)學生的情緒感受和內心體驗情況較差,絕大部分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焦慮、自卑、叛逆和抑郁情緒狀態;(4)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約39.33%的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5)學生獨立解決困難的能力較弱,約62.79%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獨自解決困難與挫折。
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身心健康發展狀況,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充分調動初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有利于教師在生物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完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課程教學目標,從而全面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品質,并促進學生完滿人格的建立和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讓學生在青春期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馮增俊.教育人類學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20-158.
[2]包和江.寓情感教育于初中生物教學之中[J].凱里學院學報,2008(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