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瓊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永州 425000)
[摘 要] 主要探討“角色體驗”教學法在高職護理心理學教學中應用的實際效果。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角色體驗”教學法和理論講授法的教學,結果表明,在高職護理心理學教學中,“角色體驗”教學法的實際效果更優。
[關 鍵 詞] “角色體驗”;高職教學;護理心理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073-01
開設高職護理心理學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在護理臨床實踐中進行精準的心理護理。而傳統的理論講授法其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不夠,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筆者嘗試在高職護理心理學部分章節的教學過程中運用“角色體驗”教學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共452人,均為女性。將某高職院校的2015級高職護理專業4~6班設為實驗組,共222人;7~9班設為對照組,共230人。選擇知識點“不同年齡階段患者的心理問題及心理護理”作為教學內容。在性別、年齡、專業基礎、學習成績等方面,兩組學生的差異不大,對實驗結果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1.實驗組
實驗組采用“角色體驗”教學法和理論講授法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其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傳統的理論講授法,課時設計為1學時。由授課教師對實驗組講解不同年齡階段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等內容。
第二階段,“角色體驗”教學法,課時設計為2學時。將實驗組的學生分為6個大組,每組推選體驗者,分別扮演“患者”和“護士”,其他學生為觀察者,角色體驗過程中,可以進行角色互換。實驗組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資料,擬出“角色體驗”腳本。
第三階段,角色體驗分享。將6個大組細分為24個小組,開展角色體驗分享,每個小組6~10人。學生在組內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討論總結“患者”的心理和“護士”實施心理護理的要點。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第四階段,授課教師點評。由授課教師對“角色體驗”教學中,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將自身體驗與理論知識相融合,將創設的情景與護理臨床實踐相結合,進一步促進知識的理解與遷移。
2.對照組
對照組的課堂教學,采用傳統的理論講授法進行。
(三)統計分析
采用SPSS13.5對數據進行分析。
二、研究結果
授課結束后,通過單元達標測驗和教學效果評價問卷,比較兩種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三、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高職護理心理學的課程教學中,“角色體驗”教學法優于傳統的理論講授教學法。
(一)“角色體驗”教學法有益于深化學生對護理心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在“角色體驗”情境中,無論是護士的溝通技巧,還是病人的臨床表現,學生都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和體驗到,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角色體驗”教學法有益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角色體驗”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活動充滿了樂趣,催生出積極的課堂情緒,從而強化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性。
(三)“角色體驗”教學法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運用“角色體驗”教學法開展教學,學生既要查閱、收集相關資料,設計角色臺詞和行為表現,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要分析討論,分享心得體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等綜合能力。
(四)“角色體驗”教學法有益于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
“角色體驗”教學法對授課教師的課堂掌控力有較高的要求。授課教師既要備好課、做好教學設計,確保“角色體驗”的順利開展,又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對學生的“角色體驗”互動進行掌控,及時進行點評與引導。
參考文獻:
[1]蔡洲.角色扮演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2013,11(6):6.
[2]孫愛芹.參與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0,16(1):7-11.
[3]杭榮華.角色扮演法在咨詢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4):7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