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江蘇 鹽城 224000)
[摘 要] 在高職醫學生群體中開展養成教育,既是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是其職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健康產生發展的需要。要在高職醫學院校開展養成教育,應提高對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培育濃郁的養成教育文化氛圍;注重教師言傳身教作用。
[關 鍵 詞] 高職;醫學生;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12-01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養成教育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從古至今,教育家們對習慣的教育頗為重視,養成教育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育家葉圣陶也曾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由此可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于人的成長與發展影響深遠,培養醫學生良好的個人習慣能夠使其實現自身潛力挖掘的最大化,使其受益終生。尤其是對于還處在身心發展塑型期的大學生而言,養成教育更應該目標明確、追求實效、強調教育的持續性。
一、高職醫學生開展養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職醫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
高職醫學生是職業教育中的特殊群體,他們存在一般高職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不足,如自律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等問題,具體表現在日常的管理中,常出現學生習慣踩點上課、成為低頭族、亂扔亂丟垃圾、人際交往中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想法大于行動等不良現象,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影響了高職醫學生在文明素養、生活健康等方面的發展,有些學生出現知行不統一的情況,即明知道自己的習慣不好,但缺乏改善的勇氣,只能隨之任由發展。要提升高職醫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大國工匠,就必須強化養成教育。
(二)高職醫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高職醫學生順應職業發展的時代要求,一方面,醫學生與普通的高職生不同,他們的服務對象是人,是未來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與普通行業相比,醫療行業更加注重專業性和精密性,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有更高的要求,即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要求高。廣大高職醫學生要想在行業內獲得發展,就必須以行業規范為標準,養成符合職業發展要求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在當前醫患關系較為緊張、人民對醫療服務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增強醫學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強化醫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
(三)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需要
《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文件中強調:“要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引導企業、相關從業人員增強誠信意識,自覺開展誠信服務,加強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加快建設誠信服務制度。”給未來醫療從業人員在誠信上提出具體要求,然而當前醫療衛生領域依舊存在部分醫務人員收紅包等現象,給醫療衛生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因此,在醫學生進入社會之前強化學生的從業道德是做好醫學生預備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醫學院校整體課業較重、實習周期長的情況下,學校專業教育以外的養成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職醫學院校開展養成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提高對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
長期以來,養成教育也是高職院校德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養成教育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出現一抓就緊、一放就松、容易反復的局面,并沒有讓學生切實養成良好的習慣。究其原因:(1)受醫學生課程壓力的影響,難以在較為集中的時間開展養成教育;(2)學生主觀上的不重視,養成教育并沒有給自己帶來現實中的實惠,也沒有與學生利益緊密相關的獎勵政策,使得部分學生內心并不重視;(3)學校沒有形成較為嚴密的養成教育體系,依舊局限在確定一個主題、辦幾個活動、舉辦幾場講座等層面上,這些活動之間缺少系統性和聯系性。因此,要統籌協商確立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養成教育方案,以科學性和可行性為前提,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養成教育方案。
(二)營造濃郁的養成教育文化氛圍
學校活動離不開黨團學組織等學生組織的影響與滲透,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組織的作用,集思廣益,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開展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養成教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笑中感悟到養成教育對自身綜合素養的重要性。要營造濃郁的養成教育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養成教育的成效終歸落到自己的頭上,轉變過去應付、敷衍的態度,以主人翁的姿態自覺、自發地接受養成教育。
(三)注重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
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也是一個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過程。教師特別是高校兩課教師、輔導員是養成教育的主導力量。在長期的接觸與交流中,教師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常常會被品德高尚的教師所吸引,不自覺地尊重、愛戴德才兼備的教師,這種尊重與愛戴就會慢慢影響學生的心靈,對文明素養的踐行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高校學生工作者尤其應該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以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參考文獻:
[1]姜艷菊.論高職高專醫學生人文素質養成的途徑[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1):139-140.
[2]孫永波.對高職醫學生醫德養成教育的再認識[J].衛生職業教育,2012(15):11-13.
作者簡介:胡柏,碩士研究生,助教,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辦事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