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洪
(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教師進修學校,遼寧 本溪117000)
[摘 要]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小學開展德育教育的一門綜合性課程,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與素質,不斷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摸索,合理運用和開發課程資源,使課程資源多元開放化。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還沒有被完全地開發和利用,教學只停留在教學層面,教師依賴教材,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對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師應該對課程資源開發予以更多的重視,就如何在新教改背景下開發課程資源做了一些探索,接下來就對此問題進行詳細的論述。
[關 鍵 詞] 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22-01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德育學科,從一些基礎的、綜合性、實踐性的知識入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設置了相應的課程學習內容,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更好地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實踐。要想充分利用課程資源,使學生能夠通過課程學習實現社會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充實和提高,就必須更好地開發和利用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
一、師生互動促進課程資源的深度開發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習的主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于教師和學生思維、著重點不同,教師和學生可能會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實際上,教師和學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良性互動,以互動交流減少師生之間理解上的不一致,促進課程資源的深度開發。例如,在“左鄰右舍”這一單元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幾個與現實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問題:你和你的鄰居之間一定有很多的故事發生,你能說說你們家和鄰居家的故事嗎?鄰里之間應該怎樣,左鄰右舍彼此了解,形成一種融洽的氣氛,會令人心情舒暢,感到快樂和溫暖?你家住的是什么樣的房子?讓學生把看到的講給同學聽。通過設問思考,情境創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從書本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以真實的互動代替教材知識講解,不僅能夠更好地開發利用教學資源,還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實用的社會知識。
二、情境創設推動課程資源的生活化
情境創設的方法尤其適合一些相對抽象的教學內容,通過真實生動的情境,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好地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在進行情境創設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經歷作為參考,創設能夠讓學生融入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設身處地地進行思考和判斷。在學習“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一節知識時,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內容,并在了解和掌握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于抽象的法律條款,學生記憶起來存在很大的難度,并且進行實際判斷時可能不能準確運用,教師可以引入幾個實際情境,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下面這些情況,應該怎樣解決呢?例如,劉小華的媽媽經常拆看同學寄給劉小華的信,劉小華多次提出意見,可媽媽就是不理睬,劉小華應該怎樣做呢?又如,學校老師來到鞏玲家中,對鞏玲的母親說:“你的孩子已經到了上學年齡,該送她上學了。”鞏玲的母親說,現在家中的許多事都靠鞏玲做,打算過一兩年再送她去上學。鞏玲很想和小伙伴們一樣早日背上小書包,大家想一想,怎樣才能幫助她呢?通過這些具體情境的引入,學生可以將自己代入到情境中,逐漸培養起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合理運用網絡資源作為補充資源
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僅要依托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應該將課本之外的網絡資源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補充。教師可以到網絡上搜集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題材,來充實課本內容,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還可以保證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與時俱進。
四、挖掘身邊人力資源使課程資源更接地氣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目標應螺旋上升,循序漸進。這就要求教師在準確把握課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和年段及學校學生的實際,篩選有效的新聞和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作為課程資源進行教學,使品德與社會課堂更加接地氣。例如,“說說你的煩心事”一課,教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調查,知道現在的孩子除了學習上、生活上的煩心事外,還有難以啟齒的心理上的煩心事。由于社會上離異家庭增多,很多學生感覺愛的缺失,心理失落感影響孩子心靈的成長。教師在課堂上宣讀了來自本校離異家庭的一名品學兼優學生的來信,讓學生談談感受。這時小小的來信打開了孩子的心扉,學生暢所欲言,親身感受到了離異家庭的孩子也能成功,從而樹立自信,勇敢面對生活。這種“接地氣”的課程資源恰恰體現了“生活處處有資源”的課程觀。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問題上,教師不僅要通過有效途徑將課程資源利用程度不斷深化,還要在課本之外探索有益的素材。不斷加強課程資源的利用,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孫海蓮.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淺談[J].學周刊,2015(2):173.
[2]鄭芝玲.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J].學周刊,2014(1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