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芳 陳堅波 施淑琴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浙江 金華 321017)
[摘 要] 中藥鑒定學實訓課程建設中,從課程前期專業情感培養、課程實施中注重興趣培養、課程成果展示增強專業自豪感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提高其綜合素質,從而達到中藥鑒定學野外實訓的目的。
[關 鍵 詞] 中藥鑒定學實訓;課程建設;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24-02
中藥鑒定學實訓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是我校中藥專業的一個教學特色。通過實踐教學,可鞏固和深化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藥用植物學理論知識,擴大學生的認知范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中藥原植物識別及中藥飲片鑒別的實踐技能,激發學生專業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和主動性,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的創新人才。因此,在整個實訓教學過程中我們盡量利用學校資源,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深深喜歡上這門課程,努力建設成為一門優質實訓課。
一、課程前期進行專業情感培養
(一)專業認知教育,加深學生對藥用植物的認知度
學生進校之初,就將迎新的場地設在百草園內,并要求學生入學時每人帶一株植物種在百草園,讓這株植物陪伴他度過三年的大學時光,以此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學生一進校就與藥用植物建立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之后帶學生參觀中藥材標本室,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不同植物、不同植物部位可做不同藥材,藥用部位形態特征是鑒定藥材的主要依據,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到藥用植物辨識的重要性。
(二)利用百草園和校園植物進行現場教學
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藥用植物學在授課時把課堂搬進百草園,抽出一定學時利用百草園和校園植物實行現場教學。教師帶領學生一邊觀察實物一邊教學,逐步引導學生在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印證書本上的知識。同時鼓勵學生課后到百草園去實踐。好多學生課余經常在校園及周邊山上采集藥用植物,遇到他們不能鑒定的未知植物則向藥用植物學教師請教。這種具體、生動、活潑的現場授課形式改變了傳統的封閉型灌輸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進了師生感情。
(三)通過微信群、QQ群、微信公眾號的建設實現中藥資源共享
由學生建立班級微信群、QQ群,并參與平臺的管理與維護,專業教師主要負責教學信息的引導。依據課程學習進度,學生按類對每一種植物的形態、特征、功效用圖片與文字加以說明,完整展現中藥不同生長時期的形狀,以彌補教材中靜態圖片的不足,實現線上線下有效結合。對學生來講關注網絡資源就可以多一種途徑學習專業知識,以此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專業競爭力。
(四)開展各項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學院開展了“師生共建藥用植物園”“藥用植物標本制作”和“識藥物特色,巧辨別中藥”技能競賽等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在一系列的科技實踐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研究、實踐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課程實施過程注重興趣培養
(一)精心設計實訓線路,勞逸結合
由于中藥鑒定學實訓的教學具有教學場地不固定、授課內容有時限、教學策略與方法運用需隨教學內容靈活變換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場地及授課內容選擇既要考慮藥用植物的分布特征,保證物種的多樣性及代表性,又要考慮是否具有保障教學的自然環境條件和生活條件。在實踐線路的選擇和規劃中,還應考慮物種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在野外實訓進行三四天后,學生體力和精力上的消耗很大,容易出現疲憊的情況。如果連續登山采集標本會造成不良后果:一方面,學生沒有充足時間和精力進行標本的觀察、壓制、鑒定以及相關資料的查閱和整理等室內工作,從而降低實訓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充沛的體力,在登山過程中容易出現危險,造成人身傷害。因而,實訓期間需要依據教學進程及學生身體承受能力調整教學內容及實訓考察線路,采用松緊有度的教學策略,交替進行野外和室內工作。
(二)合理控制師生比,增進師生感情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中藥鑒定學實訓課程的師生比始終控制在1:10~1:15,為此,每年都會邀請校外有經驗的兼職教師作為指導教師,指導小組學生完成標本的采集、記錄、壓制、鑒定、考核等任務。各組指導教師輪流帶教,以使學生充分領略各位指導教師的獨特風格,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師生間的感情交流,增進師生間的感情。
(三)寓教于樂,游戲學習兩不誤
在實訓期間,為督促學生學習,考察實訓效果,增加在野外生活的樂趣和加強學生的安全管理,在野外登山采集幾次以后,利用室內學習時間或陰雨天不能外出采集標本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你說我猜”等游戲活動。每組分別選出一名參賽代表識別10種常用藥用植物標本,并用專業術語向其他學生描述標本的主要形態特征,同組學生根據描述,說出標本的植物名和所屬科屬,以答對植物名稱多者為勝。通過游戲,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在休息時間也會自發組織進行游戲搶答,無形中提升了學生使用專業術語描述植物形態的能力,使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得更緊密。
(四)改革實訓考核方法,變單打獨斗為團體合作
實訓考核是對學生整個實習過程中綜合能力的總體評價,為了能夠準確、全面反映學生的實習效果,我們制定了詳細的考核原則和方法。實訓成績評定分為小組考核與個人考核兩部分,評分組成為所在小組考核成績(30%)與個人考核成績(70%)。小組考核內容包括:小組合作的實訓報告一份;實習結束后上交完成鑒定并裝訂完整的標本不少于10份,并附帶其采集記錄。個人考核內容包括:現場植物識別考試成績;野外植物識別個人實習總結;野外實訓期間的出勤率及表現?,F場植物識別考試占個人成績的50%,實習總結與平時表現各占10%。
這種考核方式使學生明白要獲得好成績,既要個人努力,又要組內所有成員努力,只有提高了小組分,個人成績才能提高,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團結協作和吃苦耐勞精神大幅增強。
三、課程成果展示,增強專業自豪感
各實習小組將制作的臘葉標本按中藥功效進行分類制作,將采集的新鮮藥用植物栽種到百草園中并豐富藥用植物物種名錄。通過這兩種形式的結合,有利于學生將植物學知識和中藥學知識融會貫通,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制作好的臘葉標本,我們會選擇其中實用性及藝術性兼備的植物標本進行裝裱懸掛,或作為特色紀念品展示,吸引校內眾多學生參觀學習,這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制作藥用植物標本的興趣。
實訓結束后,學生都會把所拍攝的植物圖片進行展覽,將自己12天的實訓生活進行總結。在展覽的圖片中,有的是植物圖片,其上注明該植物的名稱和采集地;有的是學生采集和辨認標本時的照片;有的則是學生以當地美麗風景為背景的生活照片。展示的圖片豐富多彩,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也可作為科普宣傳的素材,成為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了不少其他專業學生的眼球,迎來陣陣喝彩和贊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自豪感。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各種教學方法在課程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配合使用,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實訓結束后學生能獨立識別300種植物,熟練掌握鑒別未知植物的方法;熟悉了植物臘葉標本制作過程;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和團隊合作精神,學會了知識的融會貫通,增進了師生感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币虼?,是否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至關重要。教師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讓學生喜歡上教師講授的學科,而較成功的做法則是教師要做到“寓教于樂”,同時盡最大努力幫學生做到“寓學于樂”。
參考文獻:
[1]程虎印,歐莉.《藥用植物學》野外教學實習的改革實踐[J].中醫藥導報,2010,16(9):130-131.
[2]王麗紅,劉娟,鄭淑琴.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綜述[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4,27(5):69-70.
[3]詹若挺,潘超美,黃海波,等.《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的組織和實施[J].藥學教育,2002,18(3):45-46.
[4]邱愛軍,張玲.以校園植物為選材的植物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0,22(3):84-86.
[5]高偉,程琪慶.互動教學法在藥用植物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