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芳 王志堅
(1.臨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館,山西 臨汾 041000;2.臨汾市堯都區土門聯校,山西 臨汾 041000)
[摘 要] 中國傳統文化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沉淀而成的,具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等特點。面對教育的改革與時代發展的需求,如何有效地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值得每一個人深思。介紹了傳統文化的特點,分析了目前傳統文化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其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 鍵 詞] 傳統文化;現代教育;結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 K892.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84-02
現代教育是由傳統的教育發展而來的,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文化的全球化,我國的現代教育越來越多地受到了國外文化的影響。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如何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效地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呢?
一、傳統文化的特點
(一)儒道互補,外儒內法,儒、佛、道三教合流
以莊子代表的道家,與先秦諸子中的儒家形成了一大流派,儒家注重的人事,而道家則尊崇天道,儒家講究的是文飾,而道家向往的是自然,道家與儒家從很多方面看都是對立的學派,而從另一方面看,卻又存在著相互接近、相互溝通的素質。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講究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與道家所提倡的崇尚自然有著一定的相似性。隨著東漢以后,道教的興起與佛教的傳入,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形成了儒家、道家、佛的局面,宋明理學就是儒、道、佛三教合流的產物。
(二)以人為本,重人倫、重道德,尊君重民
人本主義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堅持以人為中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調,同時,還通過人倫道德強調要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效地保證家庭的和睦、社會安定。
(三)自強不息、剛健有為,強調人格,提倡節烈
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為自己的遠大理想而努力奮斗。正如《易經》里講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同時還要保持有獨立的人格,具備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不應該貪圖榮華富貴。
二、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關系
(一)現代教育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基因
文化在不同的時代有著其獨有的特點,但任何文化的創造都不是從最初開始,而是在之前原有的文化基礎之上,與當時時代的特點相結合,文化在創造的過程中除了有意識與主流的思想之外,潛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文化的創造,歷史是一切文化、教育的根源,由此可見,現代教育與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現代教育在對待傳統文化時要注意后效性
任何歷史文化都具有后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未來,對于傳統文化被如何理解與創造,將直接影響著傳統文化的后效性。如果站在典型的、經驗的政治意識形態的角度來分析、理解傳統文化,則會體現出傳統文化消極與落后的一面。因此,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對傳統文化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與理解,并有效地把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社會中,從中發現更多積極因素。
例如,孔子曾教導學生內省不疚,即教導學生要做到問心無愧,讓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規范,孔子所提倡的這種傳統文化教育理念依然值得被現代教育所采納,孔子還教育學生志于仁,仁這一字,孔子對學生提出了最高的道德標準與理解,用仁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道德行為,并對道德信仰有所堅持。由此可見,孔子所提倡的仁德教育理念仍然適合于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當然除了孔子之外,孟子所提倡的教育思想也對現代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出了人人都應有一顆仁愛之心,同時孟子還提出了有關倫理道德的原則,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強調了禮節的教育,教導學生要用仁義的原則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孟子所提出的倫理道德原則可以作為現代教育中努力的一個方向。
三、目前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結合的發展現狀
(一)現代教育中缺少專門的文化傳統課程
在我國的現代教育中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教育還是不夠重視,而傳統文化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人們仍然沒有意識到傳統文化對現代教育的重要性。在現代教育中結合傳統文化的教育目的,就在于要培養一個具有優良傳統的人,但在目前進行的教育活動中只是形式化,并沒有把傳統文化有效地滲透到現代教育中。
(二)缺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在時代發展過程中所傳承下來的民俗禮儀、民族精神等無不透露著歷史的色彩。與此同時,傳統文化的點點滴滴也滲透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很多傳統文化正面臨著消失與遺忘,在現如今的社會上出現了一些道德淪喪、民族精神喪失的情況,這些現象的出現正是由于對傳統文化缺少認識與重視。除此之外,任何教育都脫離不了社會,因而如果是教育上的道德教育,對于精神引導可能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隨后便會有眾多的社會問題與道德問題出現。
(三)教育者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缺乏
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是影響教育的重要因素,教育者作為教育的引導者,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將會影響到被教育者,因而由于教育者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缺乏,將會直接影響到現代教育過程中的傳統文化水平。
四、在現代教育中加強傳統文化的結合策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的印記,因而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所流露出來的傳統文化信息進行學習。
(一)弘揚傳統文化的優良品德,加強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都集中體現在了中華幾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傳承下的優秀傳統美德中,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也是我們最寶貴的教育資源。例如,公正無私、豁達大度、敬業樂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資源,因而要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素質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達到人文精神與科學理性的統一,因而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中的素質教育不謀而合,因此,在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要與具體發展情況相結合,對傳統文化進行針對性的發掘,從而更好地融入現代教育當中。
(二)在傳統文化課程中積極結合現代自然科學知識
通過落實傳統文化,加強對傳統文化課程的建設,并根據當代人的學習興趣與認知特征,對傳統文化進行加工與篩選。一是要注重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即通過校內教育加強對學生傳統美德的教育,并有效地利用校外資源,如建設校外傳統文化基地或者邀請知名學者到校講學,從而實現優勢互補的效果。二是把傳統方法與現代方法相結合,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在現代教育中對傳統文化的融入與結合。三是集體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能夠有效地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夠讓被教育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通過討論實現自我反省、自我糾正,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四是把獨立的課程與學科相結合,傳統文化既可以單獨地出現,也可以與其他的學科相結合,通過多種渠道形成合力。五是常規教育與典型教育相結合,一方面是把傳統文化中的美德教育作為常規教育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典型的事跡來影響、感化被教育者,從而達到鼓勵被教育者的效果。
(三)把傳統文化融入教育者的發展中
把傳統文化融入教育者專業化的發展過程,并在對教育者的培訓過程中注重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例如把傳統文化融入教育發展規劃過程中,根據其培訓的目標確定培訓方案,并根據具體工作的需求,把傳統文化與實際的工作相結合,從而把傳統文化落實到每一個教育環節中。例如,某博物館為了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在博物館開展了以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與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為主題的活動,并進行專場匯報演出,通過對中華經典美文的表演與朗讀,不僅有助于提高活動參與者的審美水平與個人修養,同時還有助于加深其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欣賞。通過開展豐富多樣化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有效地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四)發揮出本地特色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
每一片土地都有著歷史留下的痕跡,特別是對于一些極具特色的地方,幾乎隨處都可以見到當地的傳統文化,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當地歷史的了解以及先圣偉人的精神思想,進而對當地的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并與實際的生活相聯系,通過自己切身的感受對傳統文化進行思考。與此同時,在具體的現代教育過程中,通過對當地特色的了解,引導被教育者通過對一些節日風俗習慣、山水風景等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與感知,從而對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背景有一個了解。
(五)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廣泛宣傳與普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隨著互聯網信息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在加快的同時,對日常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也漸漸地忽略了。由此可見,傳統文化與深厚的社會環境有著重要的關聯,因而要借助于我們日常生活中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事情,在社會中對傳統文化進行廣泛的宣傳,從而引導社會公眾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例如可以通過在中國比較隆重的節假日里融入一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從而促進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熟知與宣傳。
現代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一種延續與發展,同時也離不開現實社會的發展,因此,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是社會發展必然的一種選擇,在進行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結合的過程中,既要與具體的發展情況相結合,又要對傳統文化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發展的結合。
參考文獻:
[1]羅兢雅.中國傳統文化之當今思考[J].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2010(2).
[2]郝翠梅.淺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S1).
[3]魏艷伶.以互聯網為媒介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模式初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