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理 趙剛 肖麗華
(山東兗礦技師學院,山東 鄒城 273500)
[摘 要] 職業教育理想,即人人獲取職業生涯最優化成長發展的能力素養,踏上職業生涯持續最優化成長發展之路。在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布局調整的關鍵時期,新領域、新產業、新技術的介入和發展,管理新理念、新手段的推廣和應用,對人才隊伍的數量、結構和素質提出了新要求,職業教育需要在教育培養理念、模式、手段等方面改革創新。
[關 鍵 詞] 職業教育;職業素養;核心能力;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063-01
一、以人為本,創新教育培養理念
教育本身是一種心靈的成長、擴充和進步的過程。職業教育理想,即人人獲取職業生涯最優化成長發展的能力素養,踏上職業生涯持續最優化成長發展之路,使每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培養人的全面綜合的素質,促進人的生命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教育的本質。
(一)“全人發展”教育理念
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一個與團隊、與社會很融洽的人,強化職業素養能力、學習創新素養能力、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環境友好意識,促進每個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以“學生為本”,培育發展能力素養,與“創建學習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共同前進。
(二)“素質成人、技能成才”培養理念
青少年處于性格發展期向定型轉變的關鍵期,也是個性發展的十字路口,更是職業素養、能力積淀養成的時期。以學生職業素養、核心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技術標準、崗位素質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深化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構建促進學生“素質成人,技能成才”的新型教育培養體系,使職業素養、核心能力融合統一。
二、構建“一體三模塊一拓展”的教育培養體系
“一體”,即職業素質、核心能力培養融為一體;“三模塊”,即將職業素質、核心能力課程體系分解為人文素質、能力素質、行為素質三個模塊,模塊之間呈逐級銜接提升的聯體結構,以課程建設、社團平臺和創業實踐為載體,將課程改革和學生管理貫穿始終;“一拓展”,即校內外全面拓展素質能力培養,使能力培養的主題得以凸顯,也使素質教育找到可靠載體。
(一)圍繞“能力建設”核心,建設高端培訓基地
確立“高端引領、專兼結合、超前儲備”的師資隊伍建設理念。建設課程資源庫、網絡大學信息化學習、服務、管理平臺。按專業成立由技能專家、高級技師領銜的“技師創新工作室”,建立“周期制”兼職培訓師制度,聘請生產一線的頂尖技能專家任教。引領教師團隊建設,進行技術、課題、課程研發。通過專、兼職師資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建設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師資隊伍。
(二)圍繞“培養實效”落實,創新培訓模式
圍繞“能力建設”這一核心,樹立“能力培養緊貼需求,產訓一體”“實訓設備同步現場,適度超前”以及“師資隊伍高端引領,專兼結合”的持續創新理念。
1.構建“職業能力模型”
職業能力模型構建是培訓模式創新的基礎。分析各崗位人員能力結構需求,借鑒國際先進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吸收能力模型建設、職業能力開發的先進經驗進行創新研究,建立煤炭核心工種的職業能力模型。
2.開展“菜單式”培養
基于職業能力模型,學院創新,“單元制模塊化”模式,按照“小單元、模塊化”的思路設計各工種、各等級項目,形成菜單,在導師指導下“點菜”,選擇項目。既體現教育培養“實效為本”原則,又提高教育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形成新型培訓體系
完善教育培養規范、教材、題庫建設,建立學習積分卡管理。形成涵蓋核心工種的職業能力培訓規范體系,以及全新的教育培養體系。
4.技能考核創新
利用先進的實訓設備、科學成熟的仿真技術和高智能的模擬訓練設備,進行機考和現場操作考試。機考,當場給出鑒定成績及結果,避免主觀左右鑒定結果,執行鑒定規定,體現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三、圍繞“職業技能素養”的提升,創新培訓手段
學生能力培養不僅是操作技能提升,同時也包括職業習慣養成和綜合能力提升。圍繞這一目標,從實施培訓標準化、加強專業融合、研發培訓相互促進等三方面實現教育培養手段的創新。
(一)實施標準化培訓
按照“培養現場等同工作現場”原則,實現培訓項目作業標準化。將各工種職業能力模型中的各項技能按照現場生產崗位標準開展技能培訓,有效推進培訓作業的標準化。嚴格按照生產安全規程規范開展技能培訓。按照生產現場標準化作業要求進行綜合評估,實現技能水平與素質的同步提升。
(二)開展多工種復合培訓
貼合學生特點,滿足崗位能力需要,加強專業間的融合,通過多工種交叉培訓,著力培養跨工種復合型人才和高端人才。在培訓過程中創新培訓手段,設計各種類型的角色扮演、聯合演習,為專業間融合提供平臺,極大地增強了學員的現場感,培訓效果得到參培學員的高度好評。
(三)開展多工種復合培訓
研發培訓相互促進。“以研發支撐培訓,以培訓拓展開發”,堅持研發與培訓相互促進,實現共同提升,對培訓、鑒定、承辦技能競賽形成有力的技術支撐,不斷更新的培訓需要又促進了研發工作,在滿足培訓需求的同時提升研究能力,拓展開發空間。
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需要以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自覺的行動、更加統一的步調、更加高效的落實,打造出具有兗礦特色、行業一流的培訓中心。
參考文獻:
[1]姜英玉.新常態下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創新的探討[J].亞太教育,2016(7):160.
[2]劉立紅.新常態下職業教育轉型發展的創新探討[J].成人教育,2015(8):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