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佳 呼格吉樂
(湖州師范學院,浙江 湖州313000)
[摘 要] 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肩負的重要使命。在目前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有效機制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立足地方高校教學實踐,以物理類專業學生為對象,圍繞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競賽為例,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關 鍵 詞] 學科競賽;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080-01
創新能力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年青一代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更是國家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科技創新能力是物理學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但是當前很多物理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意識較為薄弱,亟須提高。目前比較有效的提高物理學專業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途徑是學科競賽。本文將以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競賽為例,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一、物理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現階段大學生的普通問題是“高分低能”。具體有如下幾個原因:
1.唯分數論的觀念牢固。學生、家長及各科教師只重視學生的分數,而不重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這直接導致了現階段大學生“高分低能”的現狀。
2.獨生子女依賴性更強。當今大學生有很大比例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在父母親人的呵護下長大,生活經驗十分缺乏,導致動手能力差。甚至很多理工科的大學生不會換臺燈的燈管、不會解決自行車故障等。
3.各類誘惑因素更多。當今大學生課余生活極為豐富,網絡世界消耗了大學生的主要精力,很多大學生很難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4.缺乏動手創新能力的途徑。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實驗儀器也更新換代,大多數實驗都由電腦自動化控制取代了之前看似復雜繁瑣的過程。這樣極大地削弱了大學生參與實驗課程的熱情。
因此,尋找合適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是高校的艱巨任務和挑戰。大學生學科競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鍛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舞臺。
二、物理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探索——以科技創新競賽為例
下面以我們近年來組織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為例,談談如何更高效地開展學科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一階段:宣傳。關注各級學科競賽的時間表,充分做好準備。當學科競賽的通知發布后,立即在全院范圍宣傳,鼓勵感興趣的學生積極參加。之后與報名學生進行面談,與學生討論參賽的目的、想法等等。
第二階段:組隊。考慮各個專業學生的知識面,高低年級學生能夠占用和投入競賽的時間等。同時選出責任心強的學生作為每個小組的負責人,由他安排小組平時的操作訓練。
第三階段:選題。根據學科競賽的主題給學生提供選題思路。選題的宗旨除了緊扣主題外,還需難易適中、充分考慮目前的時事熱點以及創新性等因素。
第四階段:破題。學生自主分工查閱資料,與老師實時討論。通過反復不斷的討論、搭建模型、嘗試、修改,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溝通能力、動手創新能力等。此時,考慮專業、年級、性別的分組可以很好地發揮優勢,學生負責自己擅長的部分,非常有助于項目的順利進行。
第五階段:凝練。此時各小組已經有思路新穎、較完善的作品。老師會指導較為優異的小組進一步優化完善作品,準備參加當屆的競賽。同時教師會花時間和精力指導其他小組(當前作品還不完善)進行討論分析,共同解決面對的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修改,由小組中低年級的學生再組隊參加下一年的競賽,這樣可以儲備創新人才,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第六階段:比賽。好的作品還需要好的呈現方式,我們會在賽前讓學生準備好幻燈片、視頻等相關資料。通過不斷模擬賽會場景,老師會提出各種問題來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
第七階段:總結。賽會結束后,對比賽中的體驗以及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要求參賽學生每人提交一份參賽感悟,以便為以后學習提供參考。另外,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參賽學生也可將競賽成果選做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課題,將競賽成果升華。
上述的流程是我院近年來參加各類競賽獲得的寶貴經驗,通過參賽學生的反饋,以及競賽成績的實踐,我們認為這是一套十分可行且有效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模式。
各類學科競賽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重要平臺。本文通過總結我院近年來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競賽的經驗,得出一套培養物理專業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方法。分為宣傳、組隊、選題、破題、凝練、比賽、總結七個過程,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參考文獻:
[1]呼格吉樂.基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探索:以物理學專業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為例[J].教育探索,2010(7).
[2]何再銀,呼格吉樂.加強高校學生科研組織與管理的對策探析[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6).
[3]項瑜,呼格吉樂.合理利用大學生社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2).
[4]廖湘蓉,楊志明.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