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菲
(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 高等數學是大學教育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僅是數學專業,金融專業、會計專業等都需要學習高等數學。從某種程度上說,學好高等數學是學好其他科目的重要保障。必須對高等數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找出能夠激發大學生高等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優化學習質量的教學方法。
[關 鍵 詞] 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問題探究;注重預習;聯系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12-01
高等數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理性思維等多種思維的重要學科,然而,現在有很多大學生都或多或少聽其他人講過高等數學的掛科率較高,學習難度很大,因此,他們在學習高等數學時常常有一種緊張與不安的消極情緒,進而排斥學習高等數學。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展開問題探究、注重預習、聯系實踐三個方面,討論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促進高等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希望真正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鑒意義,真正促進教學相長。
一、展開問題探究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高等數學的難度加深,理論知識增多,對學生思維深度的要求也比較高,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真正調動起學生的思考熱情,只會讓學生漸漸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在高等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展開問題探究性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能夠保持高度積極的活躍狀態,使其主動成為知識意義的建構者,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讓學生學會學數學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的學習思維。比如在《函數的極限》這一課中,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已經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函數知識、極限知識,因此,在教授本課之時,我為學生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按照問題來進行思考。在課堂開始之初,我對學生提問:“請問哪位同學能夠講一講數列極限的知識呢?你是否能夠結合之前對函數知識的理解,將數列極限轉化為函數極限?”這個問題不僅能夠喚起學生的回憶,還能夠使其進行深一步的思考。也因為這個問題建立在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基礎之上,但是卻略高于學生現有的水平,所以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也較高。
二、注重預習
每個大學生經過中小學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數學素養與學習能力,他們能夠通過自學來完成一部分高等數學的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的“學”來代替老師的“教”。不僅如此,大學生需要修習的科目繁多,尤其是還需要學習繁多的專業知識,每周幾乎只有一堂高數課,他們學高等數學的時間很少,那么,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活動,便可以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導,切實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另外,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展開有效的預習活動,還能夠為實現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導數概念》一課開始之前,我為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為了讓所有的學生主動展開預習,我在學生預習之前為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導數的定義是什么?它的幾何意義呢?有什么不同的形式呢?”“函數在一點可導是什么意思?與連續的區別是什么?”“你能否求出一些簡單函數的導數呢?”學生必須通過預習解決這幾個問題。設計這幾個問題,不僅可以讓學生為了解決問題主動自學,還能夠為學生提供預習的方向,提高他們的預習效率。在學生回答這幾個問題的過程中,我也能夠判斷學生的預習效果,了解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還有哪些需要老師的指導,從而展開針對性教學。
三、理論聯系實際
步入21世紀之后,科技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與經濟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就對一個人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高等數學課堂中,一直都是以教師單向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進行的,忽視了對他們數學素養的培養,也就讓很多大學生只會學高數,不會用高數,甚至有很多大學生對于學高數的意義產生疑惑,因為他們認為高等數學在生活中沒有用武之地。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被動的“灌輸”式教學,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探討高等數學的客觀規律。
比如《定積分》一章的內容抽象性、邏輯性很強,所以讓很多學生感到十分頭疼,他們不懂得為什么要學這么難且沒有用的數學知識。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改變他們的想法,我首先列出了定積分在天文學、物理學、經濟學、工程學等學科中的應用案例,然后讓他們嘗試自行利用定積分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平面曲線的弧長、面積以及立體圖形的體積問題。
總而言之,雖然學生進入高校之后已經有了一定的基本能力,但是他們獲取高等數學知識的最主要場所依然停留在課堂之上,更加需要教師的指導來學好本學科。所以,每一個教師都要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研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展開問題探究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要注重預習教學,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導向,使高等數學成為每個學生都需要的課堂;教師要將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提高他們應用數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常建.高等數學教學方法的分析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5).
[2]林應炬.基于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分析[J].商,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