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摘 要] 團建創新工作是在新形勢下探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活躍基層團工作的重要舉措。學生宿舍建團是新形勢下高校團建的創新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學生寢室的排頭兵。要在全院各學生宿舍樓棟中建立團總支,摸清學院團組織和宿舍團組織之間的關系,準確定位,明確職能,立足服務共青團員青年成長成才,努力推進學生宿舍建團工作。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學生宿舍;團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17-01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將學生宿舍按照樓棟建立若干團總支、團支部,開展團建工作的新模式,更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的變革和符合新形勢下青年的特點,有助于促進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是增強基層團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一、重慶財經職業學院宿舍建團工作的實施情況調查
(一)重慶財經職業學院概況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坐落于永川,是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學院秉承“財智人生、經緯天地”的校訓,確立了“面向人人、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和諧、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厚德、精業、嚴謹、奉獻”的教風,“修德、礪學、強能、篤行”的學風,以“一手好書法、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手好技能、一副好體魄”為素質拓展目標,努力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建校以來,學院已為社會培養了30000多名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重慶財經職業學院共青團工作
2017年,重慶財經職業學院共青團工作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為引領,以構建發展型學生工作模式為理念,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為根本,以宿舍建團工作為重點,推動共青團取得新發展。
(三)調查形式
本次問卷調查總共發放800份,回收800份,覆蓋了三個年級,調查范圍廣,數據全面有效,可信度高。本次問卷調查中有效問卷750份,有效率高達93.75%,符合調查要求。另外,本次調查還分別選擇了100名學生及100名教師進行訪談,內容具體,訪談結果真實有效。
(四)調查結果
1.高職院校大學生對學生宿舍滿意程度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大學生宿舍氛圍的滿意程度,有85%的學生認為學生宿舍有利于政治思想培養,有10%的學生認為氛圍一般,有5%的學生認為學生宿舍沒有政治思想培養氛圍。由此可見,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寢室層面不夠深刻,沒有強化學生寢室的育人功能。
2.高職院校學生寢室質量調查結果
寢室質量的好壞主要在于兩方面:(1)寢室硬環境,主要包括寢室的硬件設備、總體布局等;(2)寢室軟環境,軟環境側重于制度和精神文化的二向維度。文化主要為寢室文化。在寢室里面,宿舍文化活動開展欠缺,高校沒能全方位支持寢室文化建設。
3.學生對宿舍建團工作看法的結果調查
根據調查結果,有75%的學生認為學院宿舍建團工作有利于學生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心理健康的成長和發展;有25%的學生對于學生宿舍建團看法無所謂,有5%的學生覺得無意義。由此可見,高校宿舍建團工作迫在眉睫。
二、高職院校宿舍建團對策研究
(一)在組織建設上,各樓棟建立宿舍團總支,層樓建立宿舍團支部,寢室建立宿舍團小組的團建模式。建立團基層組織進入學生宿舍的管理模式,打破傳統的團建模式。
(二)不斷完善宿舍建團制度,為基層團組織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力依據。這樣做不僅使宿舍建團工作做到有據可依,而且增強了團的各級組織戰斗力,為團建工作雙線覆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在工作運行機制上,由學院團委統一指導,宿舍團總支參與日常管理、寢室檢查及文化活動的組織安排。為寢室學生提供方便的服務,進一步培養學生在寢室的自主管理能力。
(四)以黨建帶團建,做好學生黨員和優秀團員在宿舍建團中的積極性,做好“傳、幫、帶”的工作。一方面,從思想上,宿舍團組織定期開展有意義的政治學習和團部活動,另一方面,以宿舍團組織為單位進行推優發展工作,通過組織民主選舉和評議推選出優秀團員和優秀發展對象,并在各樓棟宿舍張貼優秀學生黨員和優秀團員,實現雙向監督機制,公開接受其他同學的監督和考察。
(五)合理評價,獎勤罰懶。團組織進宿舍是一項全校性的學生工作,只有通過建立一整套科學、實用的考核體系和行之有效的獎懲辦法,才能對團組織、學生干部、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有效地實施團組織進宿舍工作,使高職院校學生宿舍真正成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陣地。
高職院校基層團組織進宿舍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長期不斷地建設,它對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和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一所高校文明程度的集中體現。好的學生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都有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因此,大力開展高職院校學生宿舍建團工作影響深遠,這項長期工作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深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振杰.獨立院校學生團建工作實現雙線覆蓋:學生宿舍團組織建立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論壇,2012(3).
[2]王國義.大學生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實現形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4):138-139.
[3]殷偉敏.高校宿舍文化與學風建設的實踐性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4):62-63.
作者簡介:萬時吉(1987—),女,重慶人,就職于重慶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