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騎自行車在水平路面轉彎時,自行車的車身要向內側進行傾斜,這樣才能順利地通過彎道。在公路自行車大組比賽中好的彎道技術有助于運動員成績的提高。主要對公路自行車大組比賽中合理運用彎道技術進行了探究。
[關 鍵 詞] 自行車;大組比賽;彎道技術
[中圖分類號] G87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247-01
通過對自行車比賽的長期研究我們發現,不管是專業的公路自行車運動員還是業余的自行車運動員,他們在彎道技術的運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運動員大多采用單一的彎道技術進行比賽,他們沒有認識到合理地運用彎道技術在公路自行車大組比賽中的重要作用。
一、進入彎道前的準備工作
在公路自行車大組比賽中,運動員由直道轉入彎道之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他們要觀察好直道和彎道轉換時的地形,要根據彎道的半徑大小、坡道的正負等選擇相應的彎道技術進行轉彎。運動員還要對自己的車位、比賽進程、體力等進行分析,要充分掌握比賽的進程以及自己的體力消耗情況,從而為進入彎道做好準備。
(一)進入彎道前的加速、減速
運動員要根據比賽時彎道的半徑大小、自己所在的位置、行車集團的規模等決定轉彎時是加速還是減速。如果比賽時彎道的半徑比較小、自己周圍的車較多并且彎道是下坡時他們就要減速,以避免意外的發生。運動員要根據自己的行車速度進行減速,要合理分配好前后輪的制動力。運動員施加的制動力是100并且行車速度在50 km以上時,他們應該在前輪分配80的制動力,在后輪分配20的制動力;如果運動員施加的制動力是100并且行車速度在30 km以下時,他們就要在前輪分配60的制動力,在后輪分配40的制動力。運動員在制動時,身體的重心會向前轉移,而車速的快慢決定了自行車前后輪的負重情況,當車速較快時自行車前輪的負重會比后輪大,因此他們在公路的直道進行制動時前輪是主要的制動輪,后輪作為輔助制動輪。如果運動員施加在后輪的制動過大的話就會導致后輪出現左右飄移的情況。當車速降低到合適的速度時運動員可以再降低1~2個檔位,這樣可以隨時加大后輪的輸出扭矩。如果比賽時的彎道是上坡并且運動員周圍的車較少時,他們也要先降低1~2個檔位,以方便他們突然發力。
(二)行車位置
在進入彎道之前運動員要盡量占據對自己有利的位置。在進入彎道之前運動員通常會減速,并且他們通常會選擇內圈道,因為這樣可以節省一部分的體力。如果運動員想在彎道進行超越的話他們可以選擇外彎道,這樣他們可以進行適當的加速。
二、彎道技術的選擇
(一)正向壓車過彎道
以左轉彎為例進行講解。在進入彎道時運動員的身體重心和自行車的重心要基本保持一致,并且快速地進行左轉。在左轉時運動員的上身要和自行車基本保持一致,使人、車、彎道的內側角小于28°,因為這樣可以使向心力和離心力保持平衡,可以降低翻車的危險。正向壓車過彎道技術分為有動力正向壓車技術和無動力正向壓車技術兩種。有動力正向壓車技術是指運動員進入彎道后立即加速,而無動力正向壓車技術是指運動員依靠慣性行駛出彎道。運動員在公路自行車大組比賽中運用正向壓車技術可以提高他們行車的穩定性。
(二)反向壓車過彎道
反向壓車過彎技術要求運動員在過彎道時自己身體的重心和自行車的重心要相反。反向壓車技術包括有動力反向壓車技術和無動力反向壓車技術。運動員運用反向壓車技術可以快速地通過半徑較小的彎道,但這樣會降低他們行車的穩定性。
(三)連續正、反向壓車過彎
在公路自行車大組比賽中運動員可能會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彎道,如果開始部分彎道的半徑大于5米,中間部分彎道的半徑小于5米,這時他們就可以采用連續正、反壓車技術過彎道;如果開始部分彎道的半徑小于5米,中間部分彎道的半徑大于5米,這時他們就可以采用連續反、正壓車過彎技術過彎道。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對這樣的過彎方式進行訓練。
(四)U型或V型彎道的過彎技術
在公路自行車大組比賽中舉辦方為了增加比賽的難度常常會在折返點或者危險路段設置一些U型或者V型的彎道。在通過U型或者V型彎道時運動員要控制好自己的行車速度,否則很容易沖出賽道。運動員在進入彎道之前要調整好自己的車速,要根據彎道半徑的大小、自己周圍的自行車數量等選擇合適的
過彎技術。運動員可以選擇外道進入、緊貼內道壓彎、外道加速駛出的方式來通過U型或者V型彎道。
綜上所述,彎道技術在公路自行車大組比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運動員對彎道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提高自己的行車速度,因此無論是專業的公路自行車運動員還是業余的自行車運動員都要掌握多種過彎技術,在日常的過彎訓練中對各種過彎技術都要進行練習,以便在比賽中可以快速選擇合適的過彎技術。
參考文獻:
[1]李征,吳堅.論公路自行車運動的彎道技術在比賽中的合理運用[J].安徽體育科技,2009(1):36-38.
[2]朱正花.自行車比賽中合理運用彎道技術[J].才智,2010(2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