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良
(南海信息技術學校,廣東 佛山 528231)
[摘 要] 親友逝世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項重大的生活事件,如果學生不能及時走出,將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尤其對于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沒有及時進行輔導,他們很可能在高考的壓力面前倒下。介紹了運用聆聽和陪伴的方法對高考班學生進行輔導幫助其走出親友逝世的創傷,最后順利考取本科院校的成功案例。
[關 鍵 詞] 心理輔導;聆聽;陪伴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38-01
聆聽,就是一種“陪伴”。聆聽個案,不分析、不論斷、不指導、不建議,它創造了一種有質感的生命陪伴。我們只要帶著欣賞、理解與愛,進入個案的生命,不需太多的介入,只要靜靜地聆聽,這是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不二法寶。
為什么說聆聽和陪伴是心理輔導的法寶呢?我和大家分享一個創傷的個案。
“翅膀,是落在天上的葉子。天堂,原來應該不是妄想。……我想我不僅僅是失去你……”一個女生走在跑道上小聲吟唱著阿桑的《葉子》。讓正在慢跑的我不由地傷感起來,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孩子。于是我放慢腳步,略微靠近她,默默和她一起慢慢走。就這樣她唱,我聽,一起走完了10圈操場。她停下,我也停下。過了好一會兒,她低頭輕輕地問道:“老師,我能和您談談嗎?”“當然。”“去心理室談可以嗎?”“可以。”就這樣,一個獨自默默流淚的小女生嘗試著給心靈打開一扇窗。
女生叫小敏。月前,她的好友不幸去世。參加完好友的告別儀式,她知道自己的好友真的離開了自己。這時的她覺得天空是那么的灰暗,為什么上天這么不公平,要帶走這樣年輕的生命,她覺得好痛、好累,度日如年,老師講什么她根本聽不進,眼前出現的全是和好友的青春回憶。好友的聲音那么清脆,笑容那樣甜美,多么真實啊!從小敏的訴說中,我能感受到她們之間深厚的友情。我很慶幸自己的職業敏感讓我及時向這位無助的孩子伸出了援助之手。因為她接著說道她想退學,她已經無法在學習上集中精力了,也許只有出來工作才能讓她的心麻木下來。
我鼓勵她要堅強,現在這樣的她并不是好友希望看到的,還記得當初和好友的約定嗎?在和她的談話中,我已經明確了將采取人本主義的聆聽和陪伴,運用來訪者中心療法進行心理輔導。在我的共情作用下,小敏同意了下周二再來找我。人無法說內心的話,常因為有一個重要的“情緒”過不去。透過訴說,幫助我們疏通“卡”住的情緒,重新解脫,獲得自由。
第二、三次的談話都如約進行,雖然淚水還是打濕了不少紙巾,可在會談結束前小敏已經開始涉及一些學習和生活的話題并計劃每天下午放學后在操場慢跑。校園操場上的慢跑隊伍里漸漸地多了一名堅定的身影。看到如此,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在心頭,仿佛之前灑的種子發芽了。原來我之前的用心陪伴,不是浪費時間,是有意義的。我相信生命自有它的出口,生命只需要用生命去陪伴,就夠了。并且明白了不能再用傳統中“要求效率、急于改變”的方式做咨詢,個案要不要改變,何時改變,自有她生命的節奏和韻律,我們得尊重。當時機未到,咨詢師太急于要個案改變,這是揠苗助長。此刻,讓我想起亞洛姆在《生命的禮物》一書中談到:“治療之美,在于病人和治療師緊緊連接在一起,讓真正改變的動力得以萌芽。”
第五次定期面談時,我讓小敏進行隨寫,對她說:“不要設法控制你的筆要寫什么,別干預,讓你的手不停地寫下去。”隨寫不只是把心里的話掏出來,最好連內心深處的渴望,一并帶出,只有如此,你心靈底層的能量才會被激發。翌日,當我回到咨詢室,在門口的心理信箱里發現一封信和一本帶鎖卻連著鑰匙的小本子。信是小敏寫的,她感謝我讓她又看到了生活的樂趣。她覺得她已經不需要每周定期來面談,她準備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復習備考上,畢竟她比別的同學多了一年的高三經歷,因而更能把握復習的重點。只是她還是希望把自己的一些心里話告訴我,她覺得每次和我傾訴后心情總會很輕松,所以她在這本帶鎖的日記本中寫下了自己的心情,我用小鑰匙就可以打開她的心扉了。只要我看完后放入門衛室她們班級的信箱里,第二天她會去取。看完她的信,我會心地笑了,小女生的心思還是很縝密的。每周小敏都會送來日記本三、四次,每次閱讀完小敏的日記,我都會寫下一些簡短的話語表示對她的關注,并相信她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計劃和目標。
隨寫不只是發泄,更是療愈,它激發出潛意識的東西,叫我們看見。不管是過往的創傷、情緒的壓抑還是無法宣泄的憤怒,這些在隨寫里都被案主看見。我們的生命經常卡在某個情緒里,動彈不得。情緒過不去,理性與智慧就出不來。所有的心理輔導,幾乎都在處理人的情緒。唯有情緒被理解,被看見,能量才能暢通,人才能得到療愈。
在校運會里,我看到了一個身著運動服,馳騁在800米競技場上的小敏。當她回頭對我一笑時,我知道這個孩子已經成長了。在三個月的陪伴下,在聆聽和陪伴中,她揮別了眼淚,在無常的世事中勇敢地站了起來。一年后的她已經在某學院里支起畫板,用色彩繪就自己美麗的青春。而此時的我,繼續用我的聆聽和陪伴,為孩子們點亮一盞職業求學路上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