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路 李藝圓



摘 要:中菲統計的香蕉貿易差異較大,實證分析的結果也有所不同。本文通過數據對比分析,認為中方數據相對可靠。然而用中方數據做實證回歸結果仍然顯示,中國的SPS對菲律賓香蕉進口影較小。說明我國針對香蕉貿易的政策雖能夠短期有效,長期影響卻非常微弱。
關鍵詞:中菲數據;香蕉貿易;SPS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7)02-113 -02
一、引言
菲律賓是中國香蕉進口大國,我國2008年從菲律賓進口的香蕉總量占我國進口香蕉的92.3%。中菲兩國的國際往來非常微妙,在2012年爆發了所謂的“香蕉之戰”。所以,中國對菲律賓香蕉進口的政策對菲律賓香蕉出口的影響受到了廣泛關注。
從以往的中菲香蕉貿易研究中,中方統計的數據和菲方統計的數據存在很大的差異。而這種巨大的數據差異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的貿易政策和SPS政策,對菲律賓的香蕉貿易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鄭國富、楊從平(2014)研究了中國質檢局加強對菲律賓香蕉檢疫的強度,對菲律賓出口中國的香蕉影響,中方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加強檢疫能夠有效地阻止菲律賓香蕉出口中國,而菲方數據分析發現這種影響微乎其微。相關的中菲香蕉貿易文獻都止步于不同數據和不同的結果,但并沒有人進一步探索不同數據背后的原因,以及哪個數據更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二、中菲香蕉貿易數據分析
(一)中菲香蕉貿易數據概述
香蕉貿易有兩種統計方式,貿易總量(kg)和價值總量($)。由于價值量受到匯率波動、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的影響,進口方和出口方統計的數據差值較大。因此,本文對香蕉貿易的總量進行對比。即便如此,中菲雙方統計的貿易量仍有很大差異。表1是近16年來,中菲雙方匯報的香蕉貿易數據。其中,中菲數據差值是中方數據減菲方數據所得。
從表中可看出,中方匯報的數據一直大于菲方數據1萬噸以上,這個差值于2006年達到一個小高峰17萬噸。但是在2013和2014年,差值大幅逆轉,菲方數據比中方數據多1萬噸~2萬噸。更為戲劇性的轉變是2015年,中方數據再次高過菲方數據,并達到近16年來最大差值35.7萬噸。這樣的數據差異可能有兩種主要原因,一種是中菲統計香蕉的方法不一樣,中方統計的香蕉貿易值可能包含了香蕉加工品和香蕉種植物,而菲方可能只匯報了新鮮香蕉的貿易。另一種可能是中國或者菲律賓或者兩國都出于其他復雜的原因虛報了香蕉貿易量。
(二) 菲律賓香蕉出口狀況
菲律賓2006至2015年連續排名香蕉出口大國前十位的國家有日本、中國、韓國、伊朗、新加坡及阿聯酋。圖1顯示了菲律賓及這六國統計的香蕉貿易差異情況,香蕉統計單位為KG,差值等于相應出口國統計的數值減菲律賓統計數值。
從圖1可知,除了新西蘭,菲律賓與其他香蕉貿易大國的統計數據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偏差。其中,中國與菲律賓的貿易統計差距最大。需要說明的是,2014年日本統計進口菲律賓香蕉數據與菲律賓統計出口日本香蕉差值為負的44.7億kg,為了更清晰的對比六國統計狀況,圖中沒有顯示這年日本與菲律賓的數據差異。總體來看,菲律賓統計數據低于中、韓統計的數據,但是高于阿聯酋和新加坡統計的貿易量。
香蕉貿易包含新鮮香蕉、香蕉種子、加工過的香蕉和香蕉植物。為了檢驗數據差異是否與統計范疇有關,接下來對比每個國家在UN comtrade 提交的香蕉統計的范圍。
相比之下,1的統計是最籠統的,菲律賓一直采用這一統計方式,統計量比其他國家少似乎是正常的。但是對比發現,中日韓新加坡及新西蘭的統計方式相同,而菲律賓統計的數據僅與新西蘭數據一致。說明統計范圍不同,并不是數據差異的主要原因。
(三)中國的香蕉進口狀況
2006至2015年,中國總共從21個國家和地區進口了香蕉,其中有5個國家連續十年有香蕉貿易,按貿易量大小排列分別是菲律賓、泰國、厄瓜多爾、其他亞洲地區及越南。
中國與厄瓜多爾、泰國及亞洲其他地區統計的香蕉貿易數據幾乎一致,與越南統計的數據存在小范圍偏差。菲律賓是中國最大的香蕉進口國,但其統計的數據與中國統計的數據也是差異最大的,差值遠遠超過厄、泰及其他亞洲地區。
(四)數據可靠性初步判斷
整理中國與菲律賓的香蕉統計數據,發現兩國提供的數據差異較大。為了進一步探究哪國提供的數據更為可靠,本文依次比較了菲律賓及其香蕉出口大國統計的貿易量,以及中國及其香蕉進口大國統計的貿易量。
在菲律賓香蕉出口的數據中,菲律賓除了與日本統計的數據一致外,同其他國家統計的香蕉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香蕉貿易包含香蕉相關的產品、種子和植物。為了排除這種差異來自統計范圍的不同,本文接著對比了中日韓、新西蘭、阿聯酋及菲律賓統計的香蕉貿易范圍。相比其他國家,菲律賓統計的香蕉范疇是最小的,而中日韓新西蘭都統計了相同的香蕉范疇,菲律賓卻僅僅與日本統計數據一致。這說明,統計范疇不是菲律賓統計數據差異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香蕉進口數據的對比中,中國統計的數據與厄爾瓜多、泰國及亞洲其他地區提供的數據基本一致,與越南統計的數據存在小范圍偏差。因此得出結論,相比之下,中國的香蕉統計數據更可靠。
三、中國政策與菲律賓香蕉貿易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建立及數據來源
經過簡單的數據對比,本文采用相對可靠的中方統計數據檢驗中國SPS對菲律賓香蕉貿易的影響。貿易模型通常采取引力模型,但是本文只衡量中國和菲律賓的雙邊貿易,因此去掉引力模型中地理因素、語言因素、殖民關系等衡量多國貿易的影響因素,最終模型為:
1nY=β0+β11nGDPCHN+β21NgdpPHL+β31nSPS+μ(1)
其中,Y是中國進口菲律賓的香蕉量,數據來源于UN comtrade,GDP的下標CHN和PHL是中國和菲律賓的ISO縮寫,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SPS主要是針對農產品的技術貿易壁壘,是虛擬變量,數據來源于中國WTO/TBT-SPS通報咨詢網。
(二)實證分析
我國分別于2002、2004、2012發布實施了香蕉檢驗、水果檢疫、食品農殘相關SPS措施。通過stata回歸結果可知,菲律賓的GDP對菲律賓出口中國的香蕉總量影響顯著性也較小。同時,SPS對香蕉貿易影響的t值為-0.80,不顯著,表明我國的SPS相關措施對菲香蕉出口影響相關性不大。
四、總結
本文通過數據比較法,認為中方提供的數據相對可靠,使用中方數據檢驗我國與蕉相關的SPS對菲香蕉進口的影響,結果發現這種影響相關性不大。通過加強檢疫等措施確實能夠在短期內影響菲律賓香蕉的進口量,但這種影響通常難以持續。菲律賓是我國最重要香蕉進口國之一,大量減少進口菲律賓香蕉的數量也會降低中國國民的福利。因此,依賴民族情緒的“香蕉戰”是難以持續的,有效的貿易政策還需考慮長期影響。
參考文獻:
[1]王少普.堅持從戰略全局觀察與處理中日關系[J].社會科學,2006,(03).
[2]徐遲默.世界香蕉貿易分析[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06,(02):13-14.
[3]邵瑞清.中國香蕉貿易發展研究[J].海南大學, 2011.
[4]鄭國富,楊從平.中菲香蕉貿易關系論析[J].對外經貿,2014,(01).
[5]鄭國富.中國與菲律賓雙邊貿易發展的實證研究(1975-2013)[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5,4(28):2.
作者簡介:
俞路,男,甘肅人,上海海事大學副教授,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碩士生導師;
李藝圓,女,貴州人,上海海事大學國際貿易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