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輝
摘 要:青少年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還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據調查,近幾年青少年體質嚴重下降,該文通過訪問法、文獻法等方法分析了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為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
關鍵詞:青少年 體質 主要因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5(a)-0005-02
最近幾年青少年體質下降已經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令國民甚為擔憂,其不僅將嚴重威脅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嚴重制約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還會給社會醫療保障帶來壓力。后果將導致國民整體素質的下降。所以,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已不容忽視。
1 青少年體質下降的主要因素
1.1 學校體育教學因素
唯物辯證法中的普遍聯系原理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學校是傳播知識、教書育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地方,也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地方。學校體育教育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1.1 應試教育的壓力
雖然國家一直在強調并主張實施素質教育,但現階段我國依舊以應試教育為主,“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分數依舊成為了評定學生能力的重要憑證,應試教育過多的重視青少年智育的發展,而忽視了其德育、美育、體育和勞育發展。大多數學校為提高其升學率和知名度,采用“題海戰術”給學生施壓,為中考、高考“保駕護航”。長期以來,學生的體質自然而然急劇下降。
1.1.2 學校體育工作的缺失
據調查,一是學校資金投入欠缺。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人均資源相對落后,人均教育資源更是相對匱乏。學校體育工作因受到的撥款有限,開展困難。二是體育場地、器材設施不足。在場地、器材方面,城鄉差距大,城市學校相對設施較好,但利用率較低;由于農村地區受客觀條件影響,器材數量小且種類少,難以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有的學校只有幾個破舊的籃球架,學生只能在空地上或道路上跑跑步。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1.2 生活方式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調査發現,人們的生活方式是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因素。具體表現有以下3個方面。
1.2.1 飲食習慣不良
飲食結構合理、營養充足是健康的必備條件,對正處于身體生長期、學習緊張、活動量大的青少年尤為重要。吃肯德基、麥當勞給孩子們“高質量”的生活貼上了偽標簽,但他們并不知道這些含有大量高脂、高熱量的洋快餐都是垃圾食品。一周內76.0%的學生沒吃過快餐,24.0%的學生吃過快餐,還有0.6%的學生天天吃快餐[1]。
1.2.2 運動不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青少年的閑暇靜態活動不斷增加,如不參與家務勞動、上樓習慣性乘電梯、以車代步等,“靜態化”的生活方式減少了青少年的日常活動量。隨著全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電腦、手機成為了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調查,大多數青少年平時都隨身攜帶手機、iPad等,放學后除了完成作業,大部分時間都沉迷于網絡(手機、電腦),這種不良的生活方式使青少年運動時間縮短,嚴重威脅其身心健康。
1.2.3 睡眠不足
對青少年而言,睡眠不足會導致其警覺力與判斷力削弱、思考能力下降、內分泌失調以及產生情緒低落、焦慮壓抑等一些生理、心理上的異常表現,嚴重者會影響其身體發育。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之下,青少年長時間處于高壓力狀態,有調査表明,現在的中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平均需要近2 h,超過了國家規定的1.5 h。
1.3 家庭影響因素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細胞。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早期引導、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2]。“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格言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已根深蒂固,在人才激烈競爭的21世紀,家長普遍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限制學生的體育活動,在周末及假期期間,家長們爭先恐后的給孩子們報各種奧數,英語等學習班,使學生失去了寶貴的鍛煉時間。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們對孩子們過度呵護的培養方式使孩子遠離體力活動,從小嬌生慣養,以致孩子體質普遍下降。
2 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對策及建議
2.1 社會與學校方面
首先,完善體育考試制度,運用積極有效的手段加強學校體育監督,使學校體育考試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道路。其次,加強各級學校的體育設施建設與加大資金投入,給學生創造一個鍛煉身體的良好環境。同時,教師做好積極的引導工作,將體育考試與文化課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占用學生體育課的時間。
2.2 青少年自身方面
青少年必須從自我做起,青少年自身是改善和提高其體質健康的關鍵所在。不要讓任何理由成為自己放棄鍛煉的借口,在中考、高考的高壓環境下,要有勞逸結合的意識,要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了健康的身體素質,思維才會更敏捷,學習效率才會更高。
2.3 家庭方面
家長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要多關心孩子的飲食習慣,日常飲食應進行合理的膳食搭配,讓孩子告別高熱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空閑之余多余孩子溝通,及時了解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狀況,在關心孩子成績的同時,給予孩子更多的時間去培養和發展自己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家長要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陪同孩子共同參與體育活動,為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欣.青少年體質下降的社會因素分析及對策——以安徽省為例[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5):29-32.
[2] 吳清,苗海燕.從社會學角度分析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J].運動,201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