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是組成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一線勞動者,并且具有高等職業技術專業技能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該文通過對現階段高職學生身體素質的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建議以及應對措施,希望在高職體育教學方面對于提高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供幫助。
關鍵詞:體育教學 身體素質 專業技能人才 運動興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5(a)-0089-02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才,人是要求接受教育的,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體育是整個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等職業院校的體育在這個中間環節中對終身體育起著最重要、帶有決定性意義的作用,它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以就業為導向與社會生活相銜接。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現在正是生長發育迅速、身體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是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機能及綜合素質的最佳時期,這樣將會使其受益終身。高等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就是社會型人才,適合全方位一線需求的、實踐能力優越,并且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的高級技能人才,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基礎。
1 增強高職學生身體素質的意義
1.1 適應社會發展必須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
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對人的身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鍛煉好身體素質勢在必行。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正蓬勃發展,同時每年學生的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大。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環境的污染等一些問題也危害了人類的健康,使人身體的適應能力下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是預防和治療這些疾病最好的辦法,不斷提高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體魄,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2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是適應現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競爭力越來越大,再加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導致人們的身體出現了一些不良的狀況,身體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威脅。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們健康的保證,是社會繁榮昌盛的動力所在。體育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態度的培養、習慣的培養、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來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從而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以至于全面提高健康文明向上的體育精神。
2 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的現狀分析
2.1 高職學生目前的身體狀況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在一個生長發育較快的年齡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身心發展也逐漸成熟。但是由于自身以及社會多方面的影響,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自主意識,從而導致體質的下降,身體素質達不到要求,無法更好地適應社會勞動力的需要。
2.2 高職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
造成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很多,從對學生的分析來看,大部分學生由于受網絡、智能手機及高科技電子產品的影響,多數課余時間都花費到通宵上網、玩手機,睡得晚,起得晚,形成了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身體素質的下降;從日常飲食方面,學生飲食的質量低、結構不合理、營養跟不上身體成長的需要,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但缺乏體育鍛煉是造成身體素質下降的最主要的因素。
3 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的方式
3.1 轉變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理念
高職體育不應該遵循一種簡單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隨著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的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革發展創新,讓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同時,根據高職體育教學的特點,結合學生自身專業的情況,建立起新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的體育運動與他們的專業工作相結合,把體育運動的能力融入實際工作當中,從而使高職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喜歡上體育運動。
3.2 培養高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3.2.1 引起高職學生對體育課程足夠的重視
要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的知道高職體育教學是高等職業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高職體育課程在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體育課程是高職院校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達到增強體質(體能),掌握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促進體育素養與健全人格養成,提高職業準備水平為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高職院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3.2.2 促進高職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性
教師在日常體育常規教學、訓練過程中,不僅要講授動作技能方法、動作要領,同時要培養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性。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對所學的項目產生興趣,使其能夠主動去學習該項目課程,在課上或課下積極獨立地去參加體育運動,從體育鍛煉中獲得樂趣。
3.3 制定合理完善的教學計劃
3.3.1 學校重視,明確要求
學校應把學生體育鍛煉標準的施行工作同體育課、課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并納入學校正常的工作計劃中。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作為硬性指標,真正落實到每一位學生,并且與學生的畢業體育達標測評聯系起來,促使學生為自身制定階段性體育鍛煉的計劃目標,按“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鍛煉,不斷提高。
3.3.2 制定實踐性、靈活性與綜合性的教學計劃
體育教學計劃的制定,首先要注重計劃的實踐性,以教學大綱為主要根據,體育活動實踐的時間要占整個教學周的絕大部分。根據學校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既要發展學生的體育運動的能力,又要發展好體育知識的學習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3.4 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在常規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提高學生的專項技能練習,而且要加強學生綜合的身體素質練習,如力量訓練、速度訓練、能力訓練以及靈敏反應訓練和柔韌性訓練,全方位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在課堂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組織舉辦多種體育運動比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3.5 加強引導高職學生的體育生活方式
高職學生是接受實踐性、專業性培養比較強的高級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拓寬創新思路,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因地制宜,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在這方面,學校要建立一些有效的激勵制度。由于高職學生大部分專業的實踐性比較強,要根據專業特點按照工作的需求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加強現實生活與未來職業相結合。
4 結語
高職院校在不斷的發展壯大,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身體素質卻在逐漸下降。就社會而言,他們是具有高級技能的一線勞動者,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這就與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不能勝任工作。所以說,提高身體素質勢在必行,強壯的身體素質是掌握好各項工作技能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為踏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會。
參考文獻
[1] 張佩旭.高職體育教學評價的現狀及發展走向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23(6):21-23.
[2] 張繼生.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現狀及改進方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36(6):14-15.
[3] 張日.論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
[4] 楊廷忠,鄭建中.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