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謨誌
摘 要:通過把文化教育和學校體育、業余訓練結合起來,構建起以體育部門為主體,以體育重點校及各級業體校為依托,以增強青少年體質、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為目標,將文化教育和業余訓練相結合的模式。該文以興國縣為點,提出一些建議和想法。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進體教結合,積極培養和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實現該縣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體育事業發展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關鍵詞:興國縣 體教結合 競技體育
中圖分類號:G81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4(a)-0162-02
1 重要意義
體育事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現代社會人才培養戰略和體教結合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整合體育、教育等資源也有很重要的關系。體教結合體現了體育、教育最根本的培養目標,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對人才培養都有重大的意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強化體育與教育的結合顯得尤為迫切。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對青少年體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期望、新的要求,因此,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進體教結合,積極培養和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實現興國縣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體育事業發展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2 總體要求
2.1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把深化業余訓練制度改革和創新體教結合,作為培養體育后備人才新模式,加強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監督機制,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體育后備人才,能夠適應現代競技體育事業發展需要。
2.2 工作原則
遵循“資源共用、優勢互補、成果共享”的原則,認真解決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和運動員文化教育問題,將文化教育資源優勢和體育訓練資源優勢緊密結合起來。
2.3 目標任務
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足球水平落后于世界頂級水平,因此,各級、各類院校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開足體育課,從青少年培養對足球的興趣和愛好;給學生留出每天1 h在校園內體育活動時間;基層學校業余訓練需要制度化、規范化設立和執行,全面提高青少年身體健康素質,從而才能培養和造就優秀體育后備人才,青少年的競技體育水平才能顯著提高。
3 具體措施
3.1 加強體教結合工作,建立“一條龍”優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課程標準中體育課課時要求和開展課余體育活動的需要,開足體育課的同時;要組織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健康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鍛煉1 h;各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組建體育社團、體育興趣小組,開展經常性課余訓練和競賽活動,比如,校內和社區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為培養和發現優秀體育后備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縣體育、教育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的同時,根據該縣體育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學校體育發展的需要,在全市青少年訓練的項目設置、年齡結構、選材標準、訓練內容和訓練總體機制上要多樣化,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要求,從而使體育鍛煉和教育系統相結合,形成小學、初中、高中相銜接的“一條龍”培養體系。只有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成熟化和制度化,才能為培養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做保障。
3.2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時間體育訓練活動,打造“一校一品”
各級、各類學校要正確處理好普及知識與提高能力的關系,在嚴格保證體育課時和課外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余體育訓練。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重點是田徑項目和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等球類項目,以及武術套路、跆拳道等項目,每個學生應掌握并熟練運用2項以上運動技能,每個年級要有代表隊。體育訓練做到“一校一品”,即每所學校要打造1~2個本縣拳頭項目的學校代表隊,積極開展訓練。
3.3 要積極探索和創新訓練競賽新模式
要積極探索縣辦、縣隊校辦、縣隊民辦等模式,通過調動社會各界的有效資源,充分培養青少年體育訓練的積極性,提高青少年體育的競技水平。通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發現和培養體育后備優秀人才。全縣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每隔4年舉辦1次,中小學生運動會每年舉辦1次,部分有條件的學校每年要舉辦1次田徑或者其他競技體育運動會。
3.4 積極開展體育傳統項目訓練基地學校創建活動
縣體育、教育部門要制定創建體育傳統項目訓練基地學校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管理辦法;對于通過評估考核的國家、省、市級體育傳統項目訓練基地學校,且適當時段有對外開放的,由縣財政在大型體育場館免費開放補助資金中給予適當資助;要積極開展各體育傳統項目訓練基地學校之間的聯賽,通過比賽提升學生的競技水平,為國家培養和輸送更多更優秀的體育特長生。教育部門要設立和制定合理的獎勵機制,激勵各單位把培養和輸送后備人才發揮最大優勢。
3.5 積極營造有利于體育人才培養的政策環境
縣教育部門要對體育特長生、優秀運動員實行入學和升學優惠政策。可適當降低文化課考試成績錄取高中。要突破分學區就近入學的限制,為學區外的運動員進入體育傳統項目訓練基地學校學習提供條件,解除運動員和家長的后顧之憂,充分調動學生家長送孩子進行訓練的積極性。
3.6 加強體育教師和教練員的師資力量建設
教練員相比學校體育老師而言,更加專業,在培養人才發現人才方面具有更多的經驗和方法,所以各部門要充分發揮教練員優勢,通過到各學校進行指導和訓練,提升學校體育老師的整體水平。并且通過激勵措施,對做出突出貢獻的體育老師和教練員進行政策上的關懷和獎勵。
4 體制保障
4.1 完善體教結合訓練基地學校體制創新
我們要對原來的訓練方式進行新的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以縣體校為龍頭、學校運動隊為基礎、社會力量為補充的“三結合”業余訓練體系,促使體教結合工作形成良性發展格局,體教結合訓練基地學校以田徑、游泳、武術、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等體育項目訓練為主,積極推行項目進校園工作。
4.2 完善體教結合政策
積極落實教育部門在加強體教結合和培養體育人才方面的激勵政策,對于在省級以上各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個人和單位,對于對國家不斷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要本著就近入學、方便訓練的原則,為優秀體育特長生入學、轉學提供方便,對體育競賽獲獎學生升入高中,按《江西省中等學校招生工作有關規定》中有關優惠政策的具體規定執行。
4.3 完善體育傳統項目訓練基地學校的體育特長班單獨招生制度
(1)完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訓練基地申報制。縣體育局、教育局共同制定訓練基地申報辦法和條件,符合條件的中小學,按照條件進行申報,經縣教育局、體育局共同審核同意后,掛“興國縣xxx項目優秀體育后備人才xxx學校訓練基地”牌子。
(2)正式掛牌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訓練基地”學校享有向全縣單獨招收體育特長生的優惠政策,具體招生辦法由縣教育局、體育局與招生學校共同制定。
(3)訓練點和其他學校有義務向基地學校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
(4)特長班學生實行平時發現與定期招生的辦法,所涉及學校必須共同配合做好學生轉學、升學、就讀、訓練等工作。
4.4 加強體教結合經費保障
設立體教結合專項經費,體育局至每年部門預算安排的少兒體校競賽經費中按不少于50%的經費專門用于體教結合相關的訓練和培訓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教師,補貼有關工作經費的不足,獎勵為體教結合做出貢獻的學校和個人,并對向社會開放的學校新建體育場地設施給予資金補助。縣發改委重視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對訓練基地學校優先予以保障,支持社會各界資助學校運動訓練和體育比賽。
對參加上級各項賽事獲錄取名次的運動員以及帶訓教練員和為保障體教結合工作做出貢獻的工作人員予以獎勵,獎勵資金由縣體育局在部門預算安排的少兒體校競賽經費中列支。
5 組織領導
縣政府成立體教結合工作領導小組,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體育局、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委、人社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體育局主要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地點設體育局,具體負責體教結合的日常工作。每年要組織召開兩次或兩次以上的體教結合工作討論總結會議,通過高效溝通,制定并落實正策,穩步推進體教結合工作。并設立考評小組,每年年終總結各單位全年工作進展狀況,根據考核結果按照規定進行獎懲。
加強體教結合工作是提高興國縣青少年基礎身體素質,培養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的戰略任務,縣教育和體育等部門要結合各自實際,共同制定出具體的特長生招生及訓練管理辦法、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獎勵辦法、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優秀體育后備人才訓練基地管理辦法,細化措施,明確責任,加強督查,扎實推進,把體教結合的各項工程落到實處,為建設體育、教育強縣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玉.發達國家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及啟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3):1-5.
[2] 文雄.發展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