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淇
[提要] 旅游空間發展格局的合理性與城市規劃和環境的協調性直接影響地區旅游合作的開展。本文根據渝東南地理位置和城市經濟功能板塊定位,從經濟水平、旅游要素、基礎設施等三個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以渝東南地區6個區縣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簡稱:AHP)確定指標權重,用灰色關聯分析法(簡稱:GRA)對渝東南地區6個區縣旅游綜合實力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將指導渝東南地區旅游合作,最終構建“以點帶片”的旅游合作模式。
關鍵詞:渝東南;空間布局;旅游合作;灰色關聯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5月5日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重慶市高速陸路交通網絡的不斷發展,拉近了各區縣的地理位置,為相互之間開展旅游合作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旅游空間發展格局的合理性與城市規劃和環境的協調性,直接影響各區縣旅游合作,關系整個重慶市旅游產業發展。通過以空間聚集為導向,指導渝東南地區旅游空間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不同類型游客對旅游的需求以及定位有所區別,以渝東南地區各區縣所處地理位置和城市經濟功能板塊定位為依據,從旅游功能上來說,有必要研究渝東南旅游合作空間布局,通過旅游空間布局,確定開展旅游合作的“增長極”,以“增長極”帶動渝東南地區各區縣共同發展。本文通過構建渝東南地區各區縣旅游綜合實力評價指標體系,探索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旅游綜合實力進行評價,并以渝東南地區6個區縣為例進行實證研究。
二、案例概況
渝東南地區包括黔江區、武隆縣、彭水縣、石柱縣、酉陽縣、秀山縣,處于武陵山和大婁山兩大山系交匯邊緣地帶,渝東南地區地勢起伏大,以強巖溶化峽谷中山為主,立體氣候明顯。烏江縱貫全境,芙蓉江、阿蓬江、酉水河等主要河流展布其間,水能蘊藏豐富。擁有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5A級景區,森林覆蓋率30%以上。渝東南地區旅游資源具有鮮明的特色,開發潛力大。根據調查,渝東南片區共有1,780個旅游資源單體,其中,以“地文景觀”占本區域的56.9%,以“建筑與設施”占本區域的43.1%,旅游資源非常豐富。
三、研究方法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本文通過查閱大量關于旅游競爭力評價相關文獻資料,在考慮到數據可得性的前提下,遵循評價指標設計的目的性、科學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則,結合渝東南地區旅游發展現狀,借助德爾菲法,咨詢12名相關領域專家,最終確定3個關鍵旅游綜合實力評價指標和10個具體旅游綜合實力評價指標,見表1。本文所構建的渝東北地區旅游綜合實力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目標層、關鍵指標層、具體指標層,其中關鍵指標層包括經濟水平、旅游要素、基礎設施三個維度,從GDP產值、客源數量、景區數量、旅店數量、通車里程等方面對渝東南地區旅游綜合實力進行評價,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旅游綜合實力評價體系。(表1)
(二)數據來源。本文經濟水平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2016年《重慶統計年鑒》、重慶市旅游局發布的統計數據以及渝東南地區各區縣政府工作報告;旅游要素數據主要來源于渝東南地區各區縣旅游局;基礎設施數據主要通過政府網站、政府文件等渠道獲取。
(三)層次分析法指標權重計算
1、構造旅游綜合實力各層判斷矩陣。構造旅游綜合實力辨別層和指標層判斷矩陣A=(Aij)n×n、B=(Bij)n×n,判斷矩陣為正反矩陣,其中Aij、Bij表示指標i和指標j相對于各層級的重要值,最后形成各層級n個指標因子X={x1,x2,x3,…,xn}對旅游綜合實力辨別層和指標層影響大小關系。
四、評價結果分析
(一)等級劃分。由表3可知,灰色關聯序值在0.9以上的是黔江區;灰色關聯序值在0.5~0.9之間的為武隆縣、酉陽縣;灰色關聯序值在0.3~0.5之間的為彭水縣、秀山縣、石柱縣。因此,按照渝東南地區區域布局,對旅游空間布局劃分為三個等級,R≥0.9為“核心增長極”;0.5≤R<0.9為“次要增長極”;R<0.5為“一般旅游”地區。
(二)旅游綜合實力評價
1、“核心增長極”地區。黔江區位于渝東南地區的中心地區,灰色關聯度最高,達到了0.95,最適合成為渝東南地區的“核心增長極”,其中B1、B2、B5、B6、B7、B9、B10、B11八項指標灰色關聯系數位居第一,這與黔江區區域交通位置、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較好、旅游資源豐富、政府重視的現狀相匹配。
黔江區B3、B8、B12的灰色關聯系數較低,說明在旅游固定投資、旅游投訴、通訊網絡設施設備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當地政府應加強旅游招商引資、提高旅游服務質量以及完善通訊設施設備,以提升黔江區作為渝東南地區“核心增長極”的優勢帶動作用,增強乘數效應。
2、“次增長極”地區。按照區域劃分以及旅游綜合實力評價,確定武隆、酉陽為次要增長極,其中B2、B5、B6、B7灰色關聯系數較高,這得力于該區域各擁有一處5A級景區,但B1、B4、B10、B11優勢并不明顯。因此,這兩處地區應依托當地政府支持和具有5A級景區的優勢,利用靠近黔江區的區位優勢,成為渝東南地區的“次增長極”。
3、“一般旅游”地區。彭水、秀山、石柱在區位位置屬于渝東南邊緣地帶,經濟水平、基礎設施、旅游資源等方面灰色關系系數較小。這些區域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都比較落后,旅游綜合實力不高。因此,彭水、秀山、石柱,應依托“核心增長極”、“次增長極”的帶動作用,依托當地民俗民風、自然風光,適當發展民族風情游、自然風光游,通過“核心增長極”、“次增長極”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旅游業發展速度。
(三)空間布局。根據渝東南地區各區縣旅游綜合實力價值表和渝東南地區各區縣區域位置,可以將渝東南地區旅游合作空間劃分為三個板塊,以黔江區為中心確定為“核心增長極”,輻射該區域的中部板塊、南部板塊、北部板塊,形成“以點帶片”的旅游空間布局。其中,武隆可以確定為中部板塊的“次增長極”;酉陽可以確定為南部板塊的“次增長極”;北部板塊由于地理區位原因,可以由黔江區輻射帶動旅游發展。
五、研究結果
根據渝東南地區經濟水平、旅游要素、基礎設施等關鍵指標及具體指標分析得出渝東南地區各區縣游綜合實力價值,最終我們認為黔江區可以成為該板塊旅游中心城市,發揮旅游合作“核心增長極”的輻射作用,帶動北部板塊、中部板塊、南部板塊旅游產業發展。其中,武隆、酉陽可以作為“次要增長極”帶動中部板塊、南部板塊旅游產業發展。最終形成“以點帶面”的旅游發展空間格局。
總體上看,本文評價的結果比較符合渝東南地區旅游合作空間發展格局,對渝東南地區開展旅游合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對其他地區的旅游合作空間布局和實踐也具有借鑒意義。同時,本文也有不盡合理之處,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完善和修訂,探討最佳的評價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1]趙黎明,邢雅楠.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法的區域旅游合作研究——以北京、天津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0.5.
[2]王睿,鄭雅婷,普美云.深化滇緬旅游合作的對策建議[J].對外經貿,2014.9.
[3]朱紅兵,馮翔.長三角區域旅游合作發展模式分類及評價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4.3.
[4]李玉臻.重慶磁器口古鎮旅游空間布局研究——基于“點-軸系統”理論視角[J].中外企業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