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杰
南寧城建管廊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BIM在市政綜合管廊設計中的應用探討
張東杰
南寧城建管廊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城市的供電線,給排水管道以及通訊電纜等大多都是依靠地下隧道管廊來建設的。這樣的設計可以節(jié)約地面空間,防止線路雜亂,也可以減少故障的發(fā)生,因此這種隧道管廊是城市管線集中化,綜合化的必然趨勢。但是這種綜合管廊的全面建設還有很多技術問題,因此現(xiàn)在只是在部分城市進行試點工程,然而還是有很多因素影響著試點工程的推廣,例如城市線路規(guī)劃問題,建筑技術問題等。而BIM技術的引進為這種建設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就這種技術如何應用于城市管廊設計進行分析探究,期望能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BIM;市政;綜合管廊;設計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簡稱。這種模型的建立主要是依靠三維數(shù)字成像技術,通過IFC來綜合各種建模工具,利用數(shù)字信息來模擬建筑物的真實信息,從而通過計算獲得施工建造過程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BIM是對建筑本身的研究,從技術本質(zhì)上來講,它就是項目設計施工中的一種信息化管理技術。這種技術不僅可以模擬建筑對象的原貌,還能模擬施工過程,并且可以對實際施工加以管理,獲取施工信息數(shù)據(jù)并且實時更新,參與整個工程的各個施工方都可以從中獲取相應的最新數(shù)據(jù)和管理信息,實現(xiàn)資源信息共享。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以往的工程合作方式,逐步實現(xiàn)協(xié)同管理的模式,而采用這種模式后,不僅可以提升施工效率,而且還可以減少信息不流通而造成的施工失誤,對整個項目的生命周期的管理起到積極作用。
BIM分可為三種模式應用于建筑工程中,分別是設計方主導模式,施工管理方主導模式和施工方主導模式。建筑信息模型不僅是三維的造型還有諸多的管理信息,而是一種6D的運作方式。它可以將建筑模擬化,信息化,虛擬化,也就是將建筑這一實體轉化為數(shù)字信息,并進行分析計算,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使資源整合最大化,為建筑設計方和施工方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從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質(zhì)量,施工成本也會相應降低。
(一)BIM應用優(yōu)勢分析
在傳統(tǒng)的城市地下管廊設計中,一般都是在施工前將設計好的圖紙集中起來,送到管線綜合專業(yè),再由管線綜合專業(yè)對具體施工方案進行總體規(guī)劃,最后由施工單位來執(zhí)行。如果后期在實際施工中遇到線路沖突,就需要改變之前的設計,還需要對之前的工程進行返工處理。但是BIM技術與傳統(tǒng)施工不同,BIM技術可以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就做好各種施工預測,這樣就會很大程度減少實際施工中所遇到的問題。例如通過施工預測的方式可以檢測到地下管線鋪設時可能出現(xiàn)的碰撞,從而在設計時就避免此類問題,也就減少在實際施工中的變更,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質(zhì)量。在市政管廊設計中加入了BIM技術,不僅可以設計地下管網(wǎng),還可以對施工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來修正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在傳統(tǒng)的二維管線設計中,線路交叉等問題不會與設計矛盾,因此也不會引起設計人員的注意,經(jīng)常被忽略,但等到實際施工時這些問題又會顯現(xiàn)出來,這時已經(jīng)是無力回天,調(diào)整起來很困難。因此BIM技術不再局限于2D設計,它的設計可以反映整個工程的狀況,顯現(xiàn)局部斷面及道路交叉等情況,不僅擁有二維設計的效果,還具備了很多二維設計中不能實現(xiàn)的功能。
(二)BIM的應用實例分析
1、工程項目的概述
某一城市的道路位于兩條重要省道的交匯處,承載著該城市的發(fā)展重擔。為了使得城市可以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下去,在市政管網(wǎng)的主干線上設計綜合的地下管廊是對于未來城市的發(fā)展很有必要。本文所論述的是在兩條街交匯處的城市道路,該地區(qū)線路極多,各種線路在此匯集,需要建設綜合的地下管廊,減輕城市道路路面的建設負荷。由于這里是該城市的中心區(qū)域,因此管廊的建設要一次性建好,不能再進行大幅的開挖,而且還要考慮到未來城市的發(fā)展規(guī)劃,預留一定的發(fā)展空間。在開挖地下管廊時,除了要設計水電線路,供熱線路等,還要修建地下通道,方便大家安全的通過交叉路口。
2、設計軟件的選擇
BIM不是代表某一種設計軟件,而是所有的三維設計軟件的總稱。目前比較常用的三維設計軟件是Revit軟件以及Archi CAD軟件,這二者都是在建筑施工中應用很廣泛的。施工人員對市政工程施工時,更習慣于用Archi CAD,這種軟件是在二維軟件CAD的基礎上更新的,對于一些熟悉CAD的操作人員,他們可以依據(jù)自身積累的實踐經(jīng)驗,通過二維圖形,可以在心中想象出它的三維模型,并且很容易通過該軟件表達出來,在施工中可以形成平面剖面圖,再配合一些基礎設施的插件,可以在同一個模型中布置不同的管路系統(tǒng),體現(xiàn)建筑物的綜合性。此外,這種軟件可以生成虛擬文件,這種文件兼容性很好,在沒有安裝Archi CAD的電腦上也可以觀察整個設計模型,這對于建筑情況工作的交流匯報有著重要作用。
3、施工模型建立以及具體施工環(huán)節(jié)
在地下管廊的施工中,主體采用墻、梁、板、柱等工具搭建起大致空間結構,局部使用復雜的殼體,但是在不同線路的所在層使用的材料是要不同的。例如某一部分走電路,那么采用的材料要是絕緣的;另一部分走水暖,材料就應該是隔熱性能好的。在設計時要用不同顏色標注清楚各個部分的材料,并且設計好管道的直徑和傾斜度。施工時也要按照設計的先后順序進行,這樣不僅方便查看管道建設的相關信息,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設計漏洞,避免重大失誤。
BIM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線綜合設計施工技術,它的使用極大的方便了市政綜合管廊的設計與施工。但是這項技術并不能解決實際施工中所遇到的所有問題,還需要結合實際的施工經(jīng)驗加以改進,才能更好的服務于今后的管道施工。
[1]陳日莉,林春玲,張永澤.淺談BIM技術在市政綜合管廊設計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7(3):46-48.
[2]張彬.BIM在市政綜合管廊設計中的應用[J].工業(yè)b,2016(12):00113-00113.
[3]尚江山.BIM在市政綜合管廊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yè), 2016(9):159-159.
張東杰(1978-),男,漢族,廣西來賓人,本科,研究方向:工民建,單位:南寧城建管廊建設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