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妍,齊星煒,韓靜,王坤,王憲青
1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食品學院;2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務處;3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信息技術學院
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翻轉課堂”現狀與研究設想
——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為例
劉妍妍1,齊星煒2,韓靜3,王坤1,王憲青2
1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食品學院;2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務處;3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信息技術學院
針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目前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現狀,介紹了云班課、精品開放課程和慕課的建設與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研究與建設初步設想,對促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健康有序運行具有積極的意義。
“翻轉課堂”;移動互聯;云班課;精品開放課程;慕課
“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也稱“反轉課堂”、“顛倒課堂”、“顛倒教室”[1],是相對于傳統的課堂上講授知識、課后完成作業的教學模式而言的。它是指以互聯網平臺或移動終端為載體,學生在課前通過教學視頻、PPT、參考資料等進行預習,課上通過教師的指導進行分組討論、強化練習、解決問題等,以達到進一步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翻轉課堂”使教學流程由“先教后學”轉變為“先學后教”,達到了教學流程的逆序創新[2],實現了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不僅促進了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更帶來了課堂教學的結構性變革。

表1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比較[3]
通過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的比較可以看出:“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結構,重新定位了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角色,更加符合學習的內在規律。這是因為相對于知識的講解而言,知識的內化與應用才是學習知識的關鍵階段,而“翻轉課堂”則突出了這一關鍵階段。
實現“翻轉課堂”的形式是多樣的,而從教師、學生、教學資源、教學載體這四大教學要素來看,目前我校可實施“翻轉課堂”的有云班課、在線開放課程和慕課等3種形式。

表2 目前我校可實施“翻轉課堂”的形式比較

學習手段視頻資源其他資源網絡平臺或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等)課堂教學錄像:以課堂教學活動為單位PPT,圖片,音頻,電子書,課件,平臺內其他課程等網絡平臺或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等)微視頻群,以知識點為單位PPT,圖片,音頻,電子書,課件,平臺內其他課程等輔助手段調查問卷,測驗,作業,簽到,考試網絡平臺或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等)輔助性視頻參考資料,或無視頻資源PPT,圖片,音頻,電子書,課件等調查問卷,測驗,作業,方便快捷、形式多樣的課堂簽到,現場互評打分調查問卷,測驗,作業,簽到,考試發布任務點、章節測驗、學生管理、討論情況、學習進度、難易程度分析、成績管理以及督學等面向平臺共享已建設完成1門慕課,但亟需推進使用,通過總結反饋,加快新的慕課建設數據分析班課匯總/明細數據,班課教學報告資源共享發布任務點、章節測驗、學生管理、討論情況、學習進度、難易程度分析、成績管理以及督學等面向平臺共享運行狀態班課復制教師自發實施,數量相對較多,但缺乏統一標準,無序狀態,個別僅用于課堂考勤已精心錄制完成一批教學視頻,尚未投入使用,亟需推進實施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通過本課題的實施,構建基于云班課、在線開放課程和慕課的三位一體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促進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本科專業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基于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現狀
藍墨云班課出現在我校教學活動中的歷史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僅僅通過2016年下半年教務處組織的1次藍墨云班課的觀摩教學和1次經驗推介會,就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截至目前全校已有20門課程、26位教師實施了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足以證明此種教學模式對教師、學生的沖擊與帶動作用。
藍墨云班課通過手機APP即可實現教師課下教學資源的上傳、作業測驗的布置和課上考勤的實時簽到,以及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內化知識、課后作業考核等強大功能,尤其是課堂上靈活多樣、實時直觀的簽到方式對師生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于提高課堂授課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6]。
但藍墨云班課沒有專門的授課視頻,僅憑教師的PPT、電子書等參考資料無法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學生“線下”預習和復習的效果難以保證;雖然藍墨云班課能夠針對學生全程學習活動進行全面科學的數據分析,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的準確把握,但目前我校任課教師能夠主動進行數據分析的較少,利用數據分析結果反饋并調整教學活動的更少;藍墨云班課無法面向互聯網共享其相對有限的教學資源,僅能實現同一教師在不同班級的“班課復制”,與現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尚有差距。綜上所述,藍墨云班課是形式大于內容的、初級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2.基于精品開放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現狀
我校自2012年出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實施辦法》開始,加大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步伐。截至目前,按照“先建設課程,后引進平臺”的思路,已建成黑龍江省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7門、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6門,這些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均已上線。
但由于這些在線開放課程的視頻資源是以教學活動為單元的課堂教學錄像,學生課下(線上)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進行完整的視頻學習,課后學習負擔較大;同時,雖然這些課程已經上線,但借用平臺上線運行的狀態不利于良好的后臺維護,不具備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所需的軟硬件條件。所以,從內容上看,在線開放課程具備實施“翻轉課堂”資源基礎[7-10]。
3.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現狀
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除了提供傳統課程材料如視頻、閱讀和問題等外,還搭建了一個網絡互動社區。慕課是實現“翻轉課堂”的一種模式,兩者具有較高的同一性、互補性與耦合性[11-14]。
我校于2016年嘗試啟動慕課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并上線了2門慕課課程,并即將以全校任選課的形式試點運行。
對學校現有的云班課、在線開放課程和慕課資源進行整合、改進和合理利用,構建能夠滿足開展三位一體式“翻轉教學”教學模式的資源和平臺。
1.通過完善現有視頻教學資源、科學利用數據分析和開發相同課程班課復制功能等途徑建立藍墨云班課相關質量標準。
(1)完善視頻教學資源
藍墨云班課沒有專門的授課視頻,而視頻教學資源有其他資源無法比擬的優勢。如果離開視頻資源的支持,僅憑教師的PPT、電子書等參考資料無法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學生“線下”預習和復習的效果難以保證。視頻資源的完善可以通過配套的教輔視頻資源、善用現成的網絡視頻資源、活用原創的微課視頻資源和現場錄制等途徑進行。
(2)科學利用數據分析
教學基本狀態數據是學校各項教學水平的數字化體現,積極開展基本狀態數據分析,有利于準確把握教學狀態,有針對性開展工作,按教育規律辦事,提高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引導,使他們積極開展基本狀態數據分析,有針對性的改善授課的各個環節。
(3)開發相同課程班課復制功能
藍墨云班課無法面向互聯網共享其相對有限的教學資源,僅能實現同一教師在不同班級的“班課復制”,與現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尚有差距。資源共享體現了學校之間的協同、教師與學生的協同、學校與社會的協同,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改善和完善,建立我校云班課“翻轉課堂”教學的質量標準,促進我校藍墨云班課的健康有序運行。
2.對現有精品開放課程進行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視頻分割研究和平臺借用狀態下的課前、課堂和課后教學環節設計和研究,形成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目前我校已有30余門在線開放課程,這些現有資源可以為“翻轉課堂”提供極大便利。但要充分發揮這些資源的功能,還需要開展如下設計和研究:
(1)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視頻分割研究
目前我校在線開放課程的視頻資源是以教學活動為單元的課堂教學錄像,學生課下(線上)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進行完整的視頻學習,課后學習負擔較大,因此,需要對這些視頻進行精心剪輯和組合,使其針對性更強,重點更突出。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各自的需要開展學習,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與傳統視頻課程相比,這樣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進行課前、課堂和課后教學環節設計和研究
雖然目前多門課程已經上線,但目前我校還缺乏自主的上線平臺。該平臺互動性差,不能滿足真正意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需要,因此,需要對平臺借用狀態下的課前、課堂和課后教學環節進行設計和研究,將學生手中的移動互動平臺,如QQ、微信等與上線平臺整合,實現上線學習和師生互動的同步。進一步發揮在線學習平臺的功能。
通過以上兩方面的設計和研究,可以形成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發揮原有在線開放課程資源的功能。
3.推進新慕課的建設和已建成慕課資源的合理利用,形成基于MOOC資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1)推進慕課的建設
互聯網時代,高品質的教學視頻雖能解決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內容問題,但缺乏慕課支撐的翻轉課堂,即沒有可覆蓋全學段全學科的在線課程,將無法取得常態化的翻轉課堂實效。學校應該著力推進慕課資源的建設和應用。
(2)加快慕課的合理應用
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是“家校翻”的一種體現。主要目的在于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要使個性化學習最高效化,單靠提供資源是難以實現。大學生雖然具備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但自覺性和持久性普遍不足,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其應有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咨詢老師外,還應該采取同儕教學的方法,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從而減輕新知識學習的壓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慕課資源,使其功能最大化。
基于移動互聯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全校本科生為實施對象,所有能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課程均可以該模式進行授課,該模式從不同的思維方向思考教學系統,通過教學流程的轉變突破教與學的時空限制、思維限制,改變教師角色,使得學習由淺表學習走向深度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聚焦問題解決、培養高階思維能力。對于促進我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推進本科專業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
[1]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祝智庭,管玨琪,邱慧嫻.翻轉課堂國內應用實踐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5(6):66-72.
[3]王紅艷.云班課支持的高職公共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證研究*--以A學院為例[J].現代教育論叢,2016(1):43-51.
[4]張錳.會計專業一體化教學初探——云班課翻轉課堂[J].職業,2016(6).
[5]譚春蘭.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38(6):219-220.
[6]王曦.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職翻轉課堂設計與實施[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6).
[7]賀小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室內環境檢測》中的應用[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2):69-73.
[8]楊英,魯明波,李為,等.基于國家資源共享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6(3):12-16.
[9]吳鵬澤.基于視頻公開課的翻轉課堂教師培訓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18-123.
[10]蔣立兵,陳佑清.教師教育課程開放資源建設與翻轉課堂實踐研究——以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有效教學”的建設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8):46-49.
[11]黃美初,沈敏敏.翻轉課堂與MOOCs在開放大學教學中的有效結合研究*--太極四重嵌套式的翻轉課堂與MOOCs相結合架構初探[J].遠程教育雜志,2015(2):62-70.
[12]姜艷玲,國榮,付婷婷.翻轉課堂與慕課融合促進教學資源均衡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109-113.
[13]胡杰輝,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4(6):40-45.
[14]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等.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102-108.
劉妍妍:講師,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基金來源:黑龍江省2017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