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燕
寧夏中衛市中寧縣特殊教育學校
特殊教育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
劉春燕
寧夏中衛市中寧縣特殊教育學校
特殊教育學生不同于正常學生,他們都存在身體或精神缺陷,因此學習過程中面臨著更多困難。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與完善,特殊教育中多媒體技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殊教育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學生接受信息的準確率,提高教學質量,做好具體研究具有現實意義。本文中以多媒體技術優勢為切入點,分析特殊教育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特殊教育;數學教學;多媒體技術
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與完善。要求教師教學構成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特別是特殊教育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特點,將抽象、單調及難理解的知識點抽象化,有效刺激學生視覺神經,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為特殊學生后期學習夯實基礎。
初中數學課程專業性極強,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主要具備抽象思維能力。這就造成初中數學教學難度偏大,部分學生基礎偏弱影響學習。不但影響教學順利開展,還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新課程理念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強調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改變傳統教學觀念與教學評價方式,結合新課程理念,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初中數學教師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重視學生探究,鼓勵學生間加強交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與學生被動式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會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不同于正常學生,這些學生因為先天或后天原因存在身體或精神缺陷,并不能像正常學生一樣進行學習與生活。特殊教育中如果不能很好把握教學方法的話,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解決特殊教育數學教學問題,豐富教學內容,多媒體技術可以具現化相關知識點,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通常情況下數學知識較為抽象與乏味,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靜態知識動態化,揭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降低教學難度;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呈現更多的內容,將傳統口語與書面用語用多媒體技術代替,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多媒體技術可以讓教學過程動態化,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多媒體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堆砌圖片、文字及視頻,而是一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工具,要求教師充分聯系教材內容與其他知識點,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首先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在網絡上搜集相關圖片、視頻,選擇其中合適的具有針對性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接下來筆者主要分析多媒體技術在特殊教育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1 塑造教學情境作為現代化教學工具多媒體技術相比于傳統的教學工具而言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不僅能夠極大地減輕教師工作負擔,還能夠進行實時編輯,應用靈活,工具豐富。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視對于傳統教學工具的使用,而應根據學生實際反應和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選擇,必要時可以混合使用,將教學工具最大程度的利用起來,增強教學效果。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音樂創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提高感知力。想要更好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首先轉變思想,提高重視程度。響應相關部門號召,引入多媒體技術也是教學中主要內容,每位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多媒體教學,有計劃有目標的開展較多活動,活躍課堂氛圍,降低教學難度,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特殊教育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幫助學生平復情緒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感染學生情緒方便新課開展;其次利用多媒體全面模擬教學所需情境,要求教師賦予特殊教育數學教學內容新的含義,將教學變成一個小故事。內容沒有具體限制,既可以是常見的生活場景,也可以是其他內容,保證學生熟練記憶避免練習生硬;最后營造合適的教學氛圍,也是保證教學成功的主要方式。
2.2 激發學生興趣在特殊教學數學中會經常用到多媒體設備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展示課堂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設備的輔助將數學學習過程種出現的物體直觀展現出來,靈活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為了幫助學生感知幾何圖形的多變性,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展示出來,讓靜止的事物動起來,讓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直觀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降低難度,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異同點和轉化過程,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簡單化、直觀化,培養學生獨自思考的能力。比如“任意三角函數”知識點講解時,可以依托情境教學進行講授。通過舉例激發學生想象力,活躍課堂氛圍,通過多媒體展現彈簧振子、四季變化等讓學生理解三角函數本身就是數形結合的產物,這也是三角函數最本質的地方,通過此種方法可以實現課堂的優質與高效。
如圖1所示利用多媒體構建彈簧振子模型,演示運動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與了解三角函數。
2.3 展示圖像口訣數學三角函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圖像、口訣等技巧,創新記憶方法,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考慮到三角函數知識點相對零碎,可以借助圖像激發學生聯系思維,因此數學教學應該創新記憶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講解同角三角函數關系知識點時,誘導公式記憶一直是教學難點所在,教師可以利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通過舉例解釋口訣的正確性。比如在下面兩組數據中:
①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k∈Z)
②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我們可以發現如果k為奇數,kπ就是90°的奇數倍,cos變為sin,這就是奇變;如果k為偶數,2kπ就是90°的偶數倍,sin不發生變化,也就是口訣中的偶不變。
公式右邊時正時負,其中變化可以根據象限所得,也就是符號看象限。如果sin(180°+α)=-sinα中阿爾法為銳角,括號中就屬于第三象限,該象限的正弦為負,因此右邊就有負號。
2.4 幾何畫板應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借用幾何畫板動畫演示功能,在學生腦海中構建初步概念圖,加深學生理解與記憶,通過學生想象與聯想完成相關步驟。幾何畫板作為新型信息技術,也是一種主要現代化輔助教學工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達成初期教學目標。立體幾何以平面圖形知識為基礎延伸出來研究空間圖形的性質。部分學生剛接觸立體幾何時并不具備豐富空間想象能力和平面與空間圖形轉化的能力。人們依托二維平面圖形感知與想象三維空間圖形,但并不能利用二維平面圖形真實描繪三維空間圖形,將立體圖形繪制在平面上很難縱觀全局。而借助幾何畫板可以有效解決此問題,將圖形動起來形象展示圖形各元素間位置與度量關系,學生可以多角度觀察與思考圖形。這樣幾何畫板降低學生理解與掌握立體幾何難度,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與想象力。
比如錐體體積知識講解時,借助幾何畫板將三棱柱劃分成三個體積相等的三棱錐,也可以將三個體積相等的三棱準合并成完整的三棱柱。通過這種教學避免學生空洞想象,培養學生分割幾何體的能力,最終實現培養學生處理空間圖形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化,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模式逐漸發生改變。提出新課程理念后,現階段社會教育應該逐漸轉變師生角色,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資源使用效率,全面落實教學理念,提高特殊皎月學校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本文中分析多媒體技術在特殊教育數學教學中應用,以供同行借鑒與參考。
[1]吳亞英.特殊學校數學施教過程中的教學藝術探究[J].新課程,2015(12):11.
[2]朱友涵.特殊學校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15(09):45.
[3]塞那.淺談如何提高特殊學校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成功(教育),2016(03):61.
[4]多多媽媽.做不完美但善覺察的父母[J].中華家教,2015(05):123-125.
[5]田寅生,方俊明.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師知識結構: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7(04):71-73.
劉春燕(1965-),女,寧夏中寧人,職務,教師,中寧縣特殊教育學校,研究方向,特殊教育數學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