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魏玉軒
(天津城建大學體育學院,天津 300384)
體育APP應用于天津市全民健身現狀的實證研究
王 偉,魏玉軒
(天津城建大學體育學院,天津 300384)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體育類APP主要功能和特點進行分析,對天津市居民應用體育類APP健身和鍛煉的現狀進行調研,以期為天津市民獲得更加科學合理的鍛煉方式和養成良好體育健身習慣,進一步優化體育類APP的推廣和傳播提供理論和現實依據。
體育APP;全民健身;現狀調查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目前,“互聯網+”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強化體育公共服務職能,構建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我國全民健身事業“十三五”時期的戰略目標。同時隨著天津市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生活壓力加大,身體素質降低、肥胖等問題的出現,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正是在這種綜合背景之下,包括“互聯網+體育”在內的移動應用(APP)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體育APP因其集社交互動、信息獲取、鍛煉指導于一體的特性,正日漸改變著人們的體育生活和鍛煉的方式。本文通過探尋天津市居民利用體育類APP進行體育鍛煉的現狀,分析體育APP的應用對大眾健身的影響機制,最終使大眾獲得及養成更加科學合理的鍛煉方式和體育鍛煉習慣是本研究的重點。
本文以目前體育類APP和天津市居民使用APP輔助健身的情況為主要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查閱館藏文獻,并在知網、萬方等數據庫以體育APP、全民健身、體育鍛煉等關鍵詞搜索相關文獻,以前人研究成果作為主要參考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為實現研究目的在咨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天津市居民隨機調查,并以鍛煉人群、年齡區間、鍛煉時間、頻度為維度進行調查分析。總計發放問卷7 000余份,有效回收5 739份,有效回收率為80.19%。調查人群年齡區間18~45周歲。對問卷的信效度檢驗采用重測法,對比結果顯示問卷信度系數 α= 0.88,P<0.05符合統計研究的要求。
1.2.3 數理統計法主要統計移動應用商店100余種體育APP,對其主要功能和應用特點進行梳理和分析,并使用SPSS17.0對天津市民應用體育APP輔助健身的現狀調查問卷進行數理統計,為研究結果提供數據支撐。
在數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科技對體育廣泛滲透的大背景之下,體育類APP的發展勢頭迅猛。到2016年,在美國App Store 應用程序被下載440億次,大約有20% 的智能手機用戶利用至少一個運動健康類 APP來支持他們的運動和健康的目。據本文對天津市居民的調研顯示,受訪者中有52%的人應用體育APP來輔助鍛煉,調研人群中22%的人每周鍛煉3次以上,每次1h。20%的人群想要去嘗試,僅有9.1%的人表示沒有應用體育APP的打算。這說明目前“互聯網+體育”已成為當下主流,體育APP已然為大眾所熱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其來輔助健身。
2.2.1 體育APP主要種類目前,市場上體育類APP種類繁多,依其主要使用功能可分為:教練類APP,如健康貓、教練寶等;運動社交類APP,如酷跑、約跑等;場館預定類APP,如動網、百動體育等;跑步類APP,如咕咚、NIKE+、悅跑圈等;健身指導類APP,如Fittime、keep等;體育資訊類APP,如眾多門戶網站的手機APP、新浪體育、直播吧等。通過應用終端市場上下載量排名前50的體育APP的主要功能和特點的統計,以及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總結目前使用廣泛的APP主要功能為提供學習指導、科學鍛煉監測、健身訓練計劃3大類。其中提供體育學習指導主要有運動知識分享、體育視頻指導、體育咨詢的獲得。提供科學鍛煉檢測采用GPS軌跡記錄(運動時間、距離、速度等)、心律檢測、卡路里消耗、部分還提供了脫水量數據。其中大部分APP均具有社交及分享的功能。
2.2.2 功能與特點(1)體育APP可有效激發鍛煉參與者的興趣愛好。動機是指激發、引導和維持個體行為,并使該行為指向特定目標的一種動作。持續的動機是體育鍛煉發生的主要來源,是鍛煉參與者的內部需要及與參與運動的環境誘因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內部動機是一種內部激發的行為,其中興趣和好奇心是重要的情感動機主要來源。本文在對健身人群中初次使用體育APP的動機的調查中,出于好奇、對運動感興趣、娛樂好玩分別排名前3位, 占百分比分別是91.87%、90.66%、85.71%。而盲目跟隨、趕時髦和關注朋友圈動態的百分比較少,分別是23.07% 和17.63%,其屬于內部動機,它們占比都較高。由此可見,好奇和興趣可能是對體育鍛煉行為的有效促成。(2)體育類APP的數據呈現和“成就感”有利于健身習慣的形成。數據調研中利用APP輔助鍛煉的人群進行自我激勵和運動后的“成就感”占的比例相對較多,分別為42.82%和40.19%,也有39.14%的人群對使用分享和互動的功能予以肯定。運動類APP的激勵性主要體現在運動后數據的準確呈現。其主要是絕對評價,能夠有效形成自我概念,提升個人體育鍛煉的行為頻度,從而有利于強化體育習慣的形成。此種情況的產生可能和如下因素相關:身體中卡路里的消耗、身體形態的改變、身體素質的改善;運動距離、速度等趨向于較好表現的體現;各類分享、排名、點贊及交流等社交行為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在數據呈現時,人們能夠對自身的運動情況有明確的了解,爭取達到更高的鍛煉目標和自我實現。(3)體育APP個性化服務有利于全面實現鍛煉參與者的不同需求。大部分被調查者使用后表示滿意,認為對運動的積極性和計劃性有幫助,多半以上用戶將GPS軌跡記錄、數據檢測與呈現和提供訓練計劃視為常用且最有用的3個功能,50.51%的用戶認為運動類APP的最大意義在于可以提供豐富的系列數據,提高鍛煉效果,67.45%認為可提供專業訓練計劃和指導。
2.3.1 使用體育APP健身人群依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天津市應用體育類APP的鍛煉人群年齡段居于18~45歲之間。符合鍛煉人口的年齡特征。其中,17~25歲占比27.35%、25~35歲占比53.27%、35~45歲占比40.16%。其中人群中男性占69.18%。
2.3.2 使用人群主要目的對用戶使用APP輔助鍛煉的目的調查分析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減肥和塑形及促進身心健康,此外,休閑娛樂、減壓和調整情緒、促進運動技能提高、提高個人能力和自信心及其他體育動機分別占49.09%、32.27%、28.54%、20.45%、18.57%和6.41%。據調查顯示,每周鍛煉3次,每次1h以上的用戶,使用運動類APP的主要種類為提供數據和GPS軌跡記錄類(距離、速度、心律檢測)、提供健身指導類及社交互動類(約跑、參與小組等)占比例較多,分別占49.84%、38.91和20.59%。其中89%的人群均認為通過使用APP完全可對參加體育鍛煉的有效性、目的性及制訂出相應的訓練計劃具有積極促進作用。20%的人群認為其可以防止傷病的發生。用戶普遍認為,使用APP最大益處在于它可以最全面的運用數據統計,使得鍛煉過程更直觀和有效。對使用運動APP鍛煉堅持半年以上的人群在鍛煉時間、鍛煉頻率維度的數據統計中發現,64.19%的人比未使用之前鍛煉時間和每周頻率顯著增加,增加1倍左右。30.17%的人群相對增加50%左右,10.19%的人群在鍛煉時間方面維持不變或相對減少。從受眾的良好反饋可以認為使用體育APP健身基本可以滿足健身人群的運動需求,同時還可促使鍛煉效應更加直觀和有效。
(1)目前體育APP已然為大眾所熱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使用體育APP來輔助健身和鍛煉。使用體育APP健身基本可以滿足健身人群的運動需求,同時還可促使鍛煉效應更加直觀和有效,鍛煉時間顯著增加。(2)天津市大部分用戶認為體育APP對運動的積極性和計劃性有幫助,多半以上用戶將GPS軌跡記錄、數據檢測與呈現和提供訓練計劃視為最實用的3個功能,并對健身效果有幫助。(3)用戶使用APP輔助健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肥和塑形及促進身心健康,此外還有休閑娛樂、減壓和調整情緒、促進運動技能提高及提高個人能力和自信等。
[1]劉傳海,等. 運動類 APP 對體育鍛煉行為促進和體育習慣養成的影響[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6(3).
[2]何軍,黃宏芮.運動類APP對體育鍛煉行為促進和體育習慣養成的影響[J ].體育世界:學術,2017(3):765.
[3]黃希庭,張力為,等.運動心理學[M ].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04.
[4]陳佩,李曉晨,陳東良.運動類APP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以東南大學為例[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7):109-111.
G812.4
A
1674-151X(2017)17-14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7.079
投稿日期:2017-06-22
天津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移動網絡終端應用于天津市全民健身服務技術體系構建與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16ZLZXZF00250)。
王偉 (1978—),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