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穎,楊紹勇,龍 甜
(1.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2 .懷化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霸王鞭研究進展
朱 穎1,楊紹勇2,龍 甜2
(1.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2 .懷化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霸王鞭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簡要的分析。霸王鞭的理論研究已經得到了廣大了解此項運動的研究者的關注,其中也有較為系統的碩士論文。但是,缺乏核心論文,對于霸王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流變、分類、功能、現狀以及發展對策等方面,大部分也只是表層的論述,并沒有深入實質。建議:完善霸王鞭自身的套路,制定出全國統一的標準套路,包括單人套路、雙人套路和集體套路,并加以推廣,定期開展不同等級的比賽。
霸王鞭;中國知網;現狀
霸王鞭是我國主要的傳統民俗民間體育之一,它有不同的名稱, 如霸王鞭、蓮湘、相連、連響、花輥、金錢棍等,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廣泛地開展著,深受廣大民眾喜歡。然而,由于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西方快餐文化的“時尚崇拜”、人們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轉變以及經濟利益指揮棒的主導,導致大量扎根在民族文化土壤深處的民俗民間體育失去了昔日的光華,使之原本邊緣化地位更趨于尷尬之境。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非常重視民俗民間文化的整理與保護,從此相關的理論研究如雨后之春筍,出現在各大報刊。總體來說,作為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的理論研究可謂涉及較深。本文主要梳理霸王鞭的研究進展,為其理論的充實和項目的發展和傳承做出些許貢獻。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總庫,以霸王鞭、蓮湘、相連、連響、花輥、金錢棍為關鍵詞進行主題搜索,并對搜素結果進行逐個篩選與分析,最終得到了77篇與霸王鞭相關的文獻期刊。為了便于分析,本文將之分為3類,即,碩士論文、期刊和報紙,其中碩士論文2篇,分別是《懷化霸王鞭研究》和《白族“霸王鞭舞”調查與研究》,期刊論文70篇,報刊類文獻文獻5篇,如表1所示。由此可見,霸王鞭作為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相關文獻較多,優秀的碩士論文有2篇,論述較為廣泛,但是,缺少核心期刊論文,說明其研究論述的不夠深刻。另外,鑒于其現實生活中的不樂觀現狀,其發展與傳承還有待廣大研究者去探索。

表1 文獻分布期刊表
《文匯報》,2010年10月6日第002版,國內新聞記者薄小波報導:首屆中國蓮湘文化節在上海遠郊金山區廊下鎮舉行,在開幕式上,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向廊下鎮頒授了“中國蓮湘文化之鄉”和“中國蓮湘文化傳承基地”匾牌,使廊下成為全國第一個正式命名的“中國蓮湘文化之鄉”和唯一的“中國蓮湘文化傳承基地。可以說,蓮湘在廊下的發展初具規模,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另外,在江蘇鹽城地區,云南白族地區都是如今打霸王鞭開展較好的地區。可以說,霸王鞭以不同的地區特色廣泛地在全國各地區,甚至韓國、日本等國開展著。
陳凱的“竹蓮湘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中將蓮湘運用到體育課的各個環節,充分顯示出蓮湘這一運動的價值。在課的準備活動時,各小組可以利用它自編各種體操動作,這樣既激發學生興趣,又陶冶美的情操;在體育課中練習走、跑、跳等項目時,可以讓學生開動腦筋,自由組合,擺成各種簡單圖形進行練習;并且在整理活動時,可以讓學生在“蓮湘舞”的基礎上,根據音樂節奏進行創編動作,包括單人、雙人、多人、男女混合等多種形式,在這樣的環境下,使學生身心得到調節放松。由此可見,蓮湘這一運動項目具有較大的實際用途,有利于在學校傳承。
井麗在“編織民間藝術,打造校園文化—推廣蓮湘舞的實踐反思”一文中指出,學生通過蓮湘活動可以增強體能,在練習中可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并建議在教蓮湘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創造力,從而打造特色的校園文化。
夏成前在“農村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困境及其救贖——以鹽城地區義豐龍舞及樓王蓮湘為個案”一文中,較好的闡述了如今蓮湘的發展現狀問題。文中認為,蓮湘發展存在的問題有重視程度不夠、后備人才匱乏、經費捉襟見肘、缺乏有效指導等。可以說,這不僅是霸王鞭發展存在的問題,也是是整個民族民間體育存在的問題。
以懷化地區霸王鞭的現狀為例。(1)參與人群結構不平衡。在懷化地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里快節奏的生活,以及現代流行元素的沖擊,導致練習霸王鞭的后繼者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有霸王鞭的存在,更談不上去關心、去繼承、去保護,且現在懷化地區的霸王鞭練習者主要是中老年女性,男性參與者可謂寥寥無幾。所以,單從參與者的角度來看,有必要對當地霸王鞭的發展問題加以重視。(2)傳授方式很局限。筆者通過對現場練習者的采訪和自己的親身經歷得知,現今的懷化霸王鞭傳授方式較為單一。懷化霸王鞭流傳至今,其主要的傳承方式仍然是傳統的口傳心授方式,正所謂能者為師,學習者模仿之。至今為止,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進行霸王鞭的傳授,也沒有專業人士用規范的書籍或者用先進的聲像視頻手段進行教授。再加上一些傳統的歌詞(但是沒有歌譜),主要是靠人工手寫傳遞給需要學習的人,且需要支付一定的現金,這些都給霸王鞭的傳承造成了很多瓶頸。隨著時間的推移,霸王鞭的教授渠道已越來越寬,方便快捷的網、移動電話等,都對霸王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3)比賽規模小而少。懷化地區的相關機構非常重視霸王鞭的保護,每年的3月或者4月份都會組織一場霸王鞭的比賽,同時會有記者報導。比賽形式是集體演練。參賽隊主要是臨時組建的,即平時一起打霸王鞭的阿姨們,相約組團一起參加集體比賽,每隊20人,參賽隊的數量在10左右;裁判主要是文化部門的人員,一些并非霸王鞭練習者;評判標準主要是全隊表演的整齊度,10分值,按成績高低排名,并給予少量的物質獎勵。
向玉圭在“懷化霸王鞭研究”一文中系統地從音樂學角度研究了霸王鞭,強調了其是民間藝術項目的一顆明珠。霸王鞭具有多種社會功能,其中提到了它獨特的教育功能與健身價值。同時,她在“論湘西霸王鞭的藝術特色”中從不同方面論述了霸王鞭的獨特藝術形式,圖文并茂,喚起更多音樂、舞蹈專業人士對湘西霸王鞭的關注與藝術上的指導 。
2.5.1 健身功能霸王鞭舞是在音樂的伴奏下,或者是表演者自己邊唱邊跳,音樂體裁積極向上,有歌頌美好生活的、有抒發情感愛情的、有贊美四季變換之妙的等,表演者或變換隊形或跳躍擊棍,十分歡快,單從這一點來說其對身體的健康大有益處。另外,霸王鞭舞運動是典型的有氧運動,實踐表示:一曲霸王鞭打下來約用時8min,一般情況下,表演者會一次性打2~3套霸王鞭,舞至酣時一連打半小時都有可能。它的運動強度中等,與健美操很相似,絲毫不亞于廣場舞。因此,霸王鞭舞有利于緩解壓力、全身性的舒經活絡以及減肥,尤其對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幫助。
2.5.2 教育功能霸王鞭舞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其音樂體裁上,其內容包含了大量的知識信息,有生產勞動方面的指導歌詞,有男女愛情的相關知識,有歌頌美好生活的美句,有為人處世的警言,有批判黑暗官場的言論等等,音樂體裁豐富多彩,涉及面極為廣泛,集中體現了祖先們的勤勞與智慧。一直以來,霸王鞭藝人通過口傳身教,將之傳遞給下一代,同時下一代又不斷地創新,教育了一代代霸王鞭的練習者,人們從中學到了很多的人生哲理,對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鑄就都有著積極的正向指導。
2.5.3 經濟價值霸王鞭舞自古以來就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其經濟價值越來越高。20世紀90年代以前,很長一段時間里,霸王鞭藝人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是比較卑微的,被定性為乞討人員,甚至被稱為“叫花子”。逢年過節,一些霸王鞭藝人(通常是兩人一行,男女搭配)會挨家挨戶表演,并獲得一點報酬,或者參加一些紅白喜事、廟會等重大活動,也能獲得相應報酬。改革開放以來,霸王鞭漸漸的被廣大群眾所認可,而且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霸王鞭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其經濟價值得到很大的提高。隨著練習霸王鞭的人越來越多,其慢慢地進入了各大商業舞臺,并且也進入了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比如云南大理白族)的大、中、小學課堂,同時也帶動了相應的服裝產業、道具產業以及音頻產業發展。很多地區已經成立了一些專業的霸王鞭表演隊,霸王鞭藝人生存狀況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縱觀前人關于霸王鞭的研究,很容易發現,霸王鞭的理論研究已經得到了廣大了解此項運動的研究者的關注,其中也有較為系統的碩士論文。但是,缺乏核心論文,對于霸王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概述、流變、特點、分類、功能、現狀以及發展對策等方面,大部分也只是表層的論述,并沒有深入實質。從大量文獻可以看出霸王鞭在全國各地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1)沒有制度保障;(2)開展經費捉襟見肘;(3)所含的文化魅力沒有得到年輕人的青睞;(4)參與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以婦女為主,進入了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等。鑒于其不容樂觀的發展局面,大部分的文獻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主要是集中在到學校中去推廣,但是受到師資狀況的制約,也只能在少數地區加以實施。
3.2.1 建立獨立實權的民俗民間體育機構,統籌管理我國廣大民俗民間體育的發展。
3.2.2 完善霸王鞭自身的套路,制定出全國統一的標準套路,包括單人套路、雙人套路和集體套路,并加以推廣,定期的開展不同等級的比賽。3.2.3 將霸王鞭進行產業化運作,包括霸王鞭標準套路的影集推廣,器械與服飾標準化生產等,加強網絡宣傳。
[1]井麗. 編織民間藝術,打造校園文化—推廣蓮湘舞的實踐反思[J ].讀與寫雜志,2012,9(9):245-246.
[2]白石. 蓮湘舞動情—漢族民間舞蹈“打蓮湘”[J ].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7(1):49-51.
[3]井麗. 編織民間藝術,打造校園文化—推廣蓮湘舞的實踐反思[J ].讀與寫雜志,2012,9(9):245-246.
[4]夏成前. 農村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困境及其救贖——以鹽城地區義豐龍舞及樓王蓮湘為個案[J ].體育與科學,2011(5):60-63.
[5]白石. 蓮湘舞動情—漢族民間舞蹈“打蓮湘”[J ].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7(1):49-51.
G85
A
1674-151X(2017)17-15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7.081
投稿日期:2017-08-01
2016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霸王鞭的傳承與保護研究(編號:16Y155)。
朱穎(1982—),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美學和體育文化。
楊紹勇(1989—),男,湖南懷化人。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