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怡光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三中學
激活初中數學教材是創新初中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
富怡光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三中學
教育的改革和深入,給很多教師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初中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如何做好初中數學教學是很多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教材是開展教學的工具,也是開展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準確的根據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才能夠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
初中數學;數學教材;數學教學
在如今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學的目的早已不是單單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其中還涉及到了學生思維鍛煉和學習習慣等的培養。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在結合教育的改革,激活初中數學教材,這才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
課堂訓練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出的相應題目進行訓練學生的數學能力。目前課堂訓練是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中最為廣泛運用的一個數學教學方式,它也是鍛煉學生數學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全面提高學生數學水平,首先就應該提高課堂訓練的質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符合學生的情況的階梯式訓練,從而使學生鞏固原有的知識,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在設置數學課堂訓練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同時也要保證訓練的多樣性,這樣學生才會通過課堂訓練提高數學水平。[1]有些教師在設置課堂訓練時,沒有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訓練,使得訓練效果適得其反,讓學生對于數學產生厭惡。在基礎訓練中,一般可以用選擇題、判斷題等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讓學生進一步的鞏固基礎知識。在歸納訓練中,教師可以總結歸納類似習題的解決方法,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在拓展訓練中應該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訓練題,使學生在解題中探索新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一課時,就可以設置階梯式訓練,用判斷題來考察學生對于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掌握程度。其次,教師可以寫出幾組勾股數,讓學生判斷說明是勾股數的原因。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構造圖形證明勾股定理。合理的利用這三個訓練可以提高課堂訓練質量,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水平。
數學這門學科,需要很強的邏輯性,其數學知識也比較抽象化,這造成很多初中生學習數學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教材內容靈活的開展數學教學,將知識與教材有機的結合才能夠幫助學生解決數學中的難題。首先,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不能進行被迫式教學,要讓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根據我國教育改革中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主導地位,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時刻保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創新。[2]此外,教師應該將教學生活化,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教材中,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變得簡單化,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比如在學習《二次函數》時,教師等學生了解相關性質后,結合知識點,給學生提出一些生活性的問題。
根據新課的教學目的,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多元化的評價學生。在評價學生中,教師不能夠只看待學生的分數進行評價,分數不能代表學生的每一方面。尤其是對于初中生來說,初中生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如果教師利用分數對于學生進行評價,就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學生的數學水平。對于數學這門學科進行評價,教師應該從多方面來綜合性評價。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表現,學習習慣等進行綜合評價。并且要與教材結合,觀察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和了解程度。教師應該結合數學教材的要求來對學生進行最終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才是符合數學教學的要求的,才是合理的
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很多學生對于數學教學喪失了興趣,也不利于初中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學會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首先教師在教學前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比如在課前將教材內容的知識點和重點進行圈畫出來,然后搜集資料,將要學的內容與知識進行融合,這樣在教學中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迫式學習轉為自主探索,自主學習。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投其所好,了解學生們的愛好,將學生的愛好融入到初中數學教學中。這樣學生會對數學知識增加興趣,從而也提高的數學教學質量。也實現了新課標改革的最終目的,促進了我國初中數學的教學發展。
經濟在快速的發展,時代也在迅速的進步,新課標的的改革也在進行。作為教師應該對于新課標教材進行全方面的掌握,再將教材與教學方法有機的結合,這樣才能將教育改革進行不斷深入,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吃透教材,提高課堂訓練質量等幾方面進行。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1]李文德.尋根究底:初中學生數學質疑能力培養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9:114-115.
[2]楊琴.淺議新課標下如何上好初中數學課[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三卷)[C].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