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才 (張家口市群眾藝術館 075000)
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開展研究
阮 才 (張家口市群眾藝術館 075000)
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大大提升。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群藝館等文化部門擔負了越來越重要的職責。作為公益文化事業單位,群藝館應該積極進行群眾文化和群眾藝術的輔導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群眾文化;群文輔導;實施途徑
(一)群藝館開展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同歐美國家對比而言,國內在群眾文化建設方面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因而以各地群藝館為代表的文化主管機構欠缺相關的理論指導。還有就是,從群藝館現有的人力資源情況來看,多數群眾文化從業人員在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方面尚且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這一情況的存在同樣拖慢了國內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實施效度。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傳統的群眾文化輔導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求,由此可見,群藝館群眾輔導工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
(二)群藝館群眾輔導工作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
國民整體收入水平的增長,使得社會公眾對于文化活動的要求隨之提升,因而作為各地群藝館來說,必須思考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給予群眾文化活動以必要的指引和輔導,從而讓社會公眾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過程當中,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對其身心放松的需要。還有就是,通過系統化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實施與開展,將避免負面社會思潮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負面影響,同時亦能夠避免群眾文化活動因引導不利而流于低俗、惡俗。
(三)群藝館群眾輔導工作是平等享受權利的需求
在2011年,我國頒布了《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群藝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由此可見,群藝館開展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重要性。群藝館開展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不僅能夠為社會構建一股和諧的社會文化風氣,而且又能體現群眾的平等享受權利。隨著現今一個時期國內群藝館相繼改變了以往的付費服務模式,轉而推出免費開放的舉措,進而有利于群眾文化輔導工作能夠進一步深入到群眾之中,使群眾文化活動從內容到形式得到創新,讓社會公眾的休閑放松訴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四)通過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開展,將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承繼
人民群眾不但是歷史的創造者,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者,可以說,絕大多數中華傳統文化均是由人民大眾在其日常勞作之中創造出來的。考慮到群眾文化的構成源自不同地域之間文化活動的彼此交融,因此,隨著現代社會不同地域文化之間交流的頻繁,必須以全新的眼光來審視群眾文化的推陳出新。放眼望去,其中有著巋然不動的千年積淀也有在現代知識爆炸的新浪潮中翻涌的浪花,既有著本土的風土人情也的無限魅力也不能忽視社會快速變遷帶來的移風易俗的異域風情。在這些新舊交織,精華和糟粕混雜的文化的傳承中,群眾文化輔導扮演著精華的篩選和保護者,幫助甄別出對人有害的糟粕,將他們徹底揚棄,留下優秀文化將其傳承和發揚,堅持群眾文化的正確道路。為此,作為群眾文化從業人員而言,要確保群眾文化活動形式、載體與內容的不斷推陳出新,使社會公眾獲益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與此同時,廣大群眾文化從業人員應當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灌輸與傳遞為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指導性理念,并在此種理念的引導之下,開展相關的輔導工作,以此使群眾文化活動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式呼應。
現階段,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實施,需要提高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意識,促進群藝館的服務性工作的發展;注重對群眾文化輔導從業人員責任意識的提升;各地群藝館必須對廣場文化建設工作加以科學指導。
(一)提高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意識,促進群藝館服務性工作的發展
考慮到現階段國內絕大多數群藝館的文化輔導從業人員存在專業知識儲備的不足以及專業技能掌握情況的欠缺,因此,各地群藝館應當劃撥專項資金,用于對館內文化輔導從業人員的培訓之用,具體的培訓內容應當立足于實現對相關人員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服務意識的提升。同時,為確保培訓工作的實效性,各地群藝館在組織專項培訓之前,應當對館內相關人員進行摸底調查,以此實現對培訓效度的提升。群藝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服務性的關系。群藝館需要發揮文化工作的優勢,為群眾提供良好的文化輔導課程,提高課程質量,依據實際情況以及群眾的興趣,增加課程種類,促進群藝館在群眾心目中的良好的形象的形成。具體而言,群藝館應當組織各類專門的文化輔導服務,諸如拉丁舞服務、國標舞服務、美術技能服務、演奏樂器服務等。為使文化服務更具效果,群藝館應當同當地的藝術類院校積極謀求合作,以便能夠邀請到足夠的專業師資人才充實到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中來。
(二)注重對群眾文化輔導從業人員責任意識的提升
考慮到一部分群眾文化輔導從業人員不具備較強的崗位責任感,因此,各地群藝館應當加強對相關人員的考核,以此實現“以評促改”的目的,進而使相關輔導從業人員形成杰出的崗位責任意識,積極投身于群眾文化輔導服務之中。積極地與群眾交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對于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應有責任心、耐心,提高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質量。積極探索更好的群眾文化輔導方式,例如在社區中展開群眾文化輔導交流會,開展適當的文化活動,建立廣場文化。
(三)對廣場文化建設工作加以科學指導
無論任何城市而言,廣場文化均是該城市中頗為亮麗的一道風景。現階段,國內民眾多喜好在廣場從事相關的健身、娛樂、休閑活動,如中老年群體對于廣場舞活動情有獨鐘。從當前國內廣場文化所涵蓋的具體類型來看,主要包括了健身運動文化、休閑放松文化、表演文化等活動。為確保當地廣場文化實現科學發展,各地群藝館應當注重對本地的廣場文化建設工作以科學指導,首先,應當確保此種文化建設的目的實現幫助公眾實現身心放松的內在需要;其次,此種文化建設必須注重激發公眾的參與熱情。除前述要點之外,各地群藝館應當注重對群眾文化活動發展趨勢的精準預測,以此實現對工作先機的搶占,進而推動廣場文化建設工作發展到新的高度。
[1]魏淑英.文化館輔導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神州,2014(06)
[2]雷兆文.淺議文化館應怎樣加強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J].群文天地,2012(02).
[3]賴淑琴.淺談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職能及作用[J].大眾文藝(理論),2009(11).
[4]吳盈.淺論群文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對策[J].大眾文藝,2010(14).
[5]周紅.對文化館開展群文輔導工作的幾點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19).
[6]蒲紹芬.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深入實踐策略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15(05).
[7]葛玉環.怎樣提升基層文化輔導工作的活力[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1(10).
[8]樸慶浩.基層群眾文化藝術輔導工作開展的現狀及未來趨勢[J].中國民族博覽,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