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鏞 (遼寧省鞍山市第十三中學 114000)
試析詩詞修辭中的重疊之美
陳治鏞 (遼寧省鞍山市第十三中學 114000)
前人在舊體詩詞創作中展示的修辭方法繁復多樣,不一而足。尤其是重疊之法,引人注目,對于升華主題,拓寬境界,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重疊貌似重復,不是重復,一字之差,不可同日而語。為傳承中華詩詞這一文化瑰寶,有必要對此作深入探討。
重疊修辭的運用不拘一格,表現形式同中有異,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五種:
并列式重疊最為普遍,可以說俯拾皆是。以詩為例,宋代蘇軾在吟詠西湖的諸多詩稿中,有一首最為膾炙人口:“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焙翢o疑義,西湖比西子,這一并列重疊的巧妙運用乃畫龍點睛之筆。逆向思維,世上哪個絕色女子不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然而皆不可入此詩,西湖比貂蟬,比昭君,比玉環,都不行,因為她們跟“西”字不沾邊。此詩吟后,西湖就有了新稱謂:“西子湖”。讀者從中可以體會到并列重疊的意義所在。
再以詞為例,宋代詞人易祓妻在《一剪梅》中針砭拋棄糟糠之妻的負心人易祓,運用的修辭手法便是并列式重疊。詞云:“染淚修書寄彥章,貪做前廊,忘卻回廊。功成名就不還鄉,鐵做心腸,石做心腸。 紅日三竿懶畫妝,虛度韶光,瘦損容光。不知何日得成雙?羞對鴛鴦,懶對鴛鴦?!弊髡咭郧袄?、回廊;鐵做、石做;韶光、容光;羞對、懶對四組重疊步步為營,層層深入,字字打動讀者的心靈,收到感人肺腑的藝術效果。
遞進式重疊的運用也很普遍。即前面一詞作鋪墊,后面再重復這個詞作升華。清代學者金圣嘆在一首七絕詩中這樣寫道:“與汝為親妙在疏,如影隨形只于書。今朝疏到無疏地,無著天親果宴如。”這是作者在獄中寫給兒子雍的訣別詩。本來,為讓兒子專心求學自立,欲親反疏,如今刀架到脖子上了,先前一疏再疏,現在欲親子以補償愛子之情已成奢望,沒機會了。從“與汝為親妙在疏”到“今朝疏到無疏地”,若不用遞進式重疊,何以表達得這般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再以宋代詞人秦觀的《南鄉子》為例:“妙手寫徽真,水剪雙眸點絳唇。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墻頭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誰記當年翠黛顰?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崔徽,唐代歌妓,曾與名士裴敬中相戀,既別,托畫家寫其肖像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畫中人,且為郎死。”后抱恨而卒。詞人以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傾國傾城的東家之子比崔徽:“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比绱私^代佳人,情愿為情郎裴敬中以死相托,真是感天動地,最終還是被薄情郎始亂終棄,令人扼腕?!氨M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鼻懊娴摹盁o情”是負心人的無情,后面的“無情”是被無情的弱女子的凄美境況,前后對比,催人淚下。
何為離合式重疊?清代詩人阮元有描述江南水鄉的吳興雜詩,詩云:“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边@首是先離——深:如何如何,淺:如何如何;再合——不深不淺:如何。這種修辭還有先合后離的樣式。請看歐陽修的詞作《望江南》:“江南柳,花柳兩相柔?;ㄆ鋾r粘酒盞,柳條低處拂人頭。各自是風流。 江南月,如鏡復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边@首閨怨詞,先合后拆,上片拆合花柳,下片拆合鏡鉤,特符合情境。很顯然,花片代指閨中女子,柳條代指郎君。上片寫二人之合,下片寫二人之分。如鏡,團圓時節,如鉤,分離時節,入情入理。
頂針式重疊是指后句字頭重復前句字尾。不難理解。唐代詩人蓋嘉運有伊州歌:“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頂針的效果邏輯性更緊密,韻律感更流暢。
反轉式重疊類似回文,又不是回文。特點是什么?有兩個詩例可借鑒,其一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送德輪行者”:“瀝血抄經奈若何?十年依舊一頭陀。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睘r血抄經,一說佛家以刺血抄經視為積功德,作者詩贈一寺廟僧人,除了諷刺意味外,也從另一角度告誡人們,世界上的事往往與初愿相違,靠逃避不是上策,主觀不易掌握客觀。這首詩以反轉式重疊的巧妙運用,取得了在論理中以易代難的效果,一舉成為名句:“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說明一種修辭方法用好了,就可以改變整首詩的命運。
同時代的大詩人蘇軾也有以反轉式重疊的不俗表現,他在“吉祥寺賞牡丹”一詩中描寫道:“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老人戴花,自己不羞花卻羞,難怪醉后一路跌跌撞撞,人皆見笑,十里珠簾,有半數本已落下又挑上去了,為的是觀看作者的狂放不羈,非常人可為。全詩一氣呵成,得益于前兩句的反轉:“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遍W閃發光,人不一般,詩也不一般。
陳治鏞,2000年出生,遼寧鞍山市第十三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