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響 (三明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365004)
民宿設計在古民居旅游開發中的應用研究
——以尤溪縣桂峰村為例
李 響 (三明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365004)
綜合各學科有關民宿設計及古民居旅游開發的研究成果,理順民宿設計與古民居旅游開發相互作用機理,以多學科交叉的綜合視角審視尤溪縣桂峰村民宿旅游開發的潛質,深挖桂峰村古民居旅游資源,通過綜合分析,科學定位,以桂峰村為藍本,探索出更為適合的民宿旅游開發的對策,建立更加完善的桂峰村古民居旅游開發機制。
民宿設計;古民居旅游;桂峰村
隨著我國現代交通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假時間的增多,旅游市場發展迅猛。同時,旅游市場的需求也趨于多元化,逐漸從觀光旅游向體驗式旅游模式轉變。古村落、古民居旅游作為獨具特色的體驗式深度旅游形式,在全國各地持續升溫,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如今,古村落、古民居旅游作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促進城鄉文化交流、展現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和旅游投資商的關注與重視。目前來看,無論是從復蘇當地經濟,還是保護古民居遺產的角度,古民居旅游開發都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位于福建省尤溪縣的桂峰村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村,基本保存了完整的傳統村落風貌,擁有十分豐富又極具特色的古民居旅游資源。根據筆者實地考察發現,該村落的古民居旅游開發落后,接待設施以餐飲為主的農家樂和以住宿為主的家庭旅館或者小賓館的形式居多,一方面住宿設施不完善,接待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住宿模式標準化,不能突出地域特色。這種傳統住宿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人追求個性、注重體驗的消費方式。
近年來,民宿這種不拘泥于傳統定制化服務的住宿形態,逐漸被人們所追捧,并發展壯大。民宿的發展不僅僅是對于當今“千店一面”住宿模式的反叛,更是現代人對于傳統古村落、古民居建筑不斷消失的追憶,同時也是新一代消費理念的體現。
本文將以桂峰村為例,結合現代民宿設計,在分析其傳統民居特征的基礎上,為桂峰村古民居的保護性與傳承性旅游開發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并為今后民宿設計在古民居旅游開發中的應用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據。
民宿是利用自家閑置房屋,家庭經營,向游客提供多種服務的接待設施。主人和游客同住一個屋檐,相互交流,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感受當地風土人情和家一般的溫暖,民宿已經成為古民居旅游的重要載體。
國外的民宿業發展較早,如今已經相當成熟,形成了專門的行業協會組織,在經營和服務內容上也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同時也更加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體現。我國的民宿旅游起步較晚,但近幾年大陸地區民宿業發展迅猛,先后在麗江、宏村、莫干山等地出現了各具特色的民宿酒店。有些民宿酒店的接待設施有了很大的發展,提供的服務也不再局限于餐飲和住宿等,并融合地方特色,提供特有的體驗活動,以最大化保護性經營方式經營。這不僅吸引周邊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而且在傳承傳統民居文化的同時,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桂峰村位于福建省尤溪縣洋中鎮東北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歷史悠久,環境優美。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臨谷,為山地丘陵地貌。受地形限制,整個村落沿三面山體呈彎曲形式布局,民居建筑沿山體等高線由下而上筑臺而建,錯落有致。村落以一條由東向西的溪水為軸線,分成南北兩大塊,村中道路蜿蜒曲折,皆由地形變化自然形成。大部分民居因依山布局,形成了特有的短進深、寬面闊布局方式。在平面組合方式上也隨山就勢,依據地形變化,靈活布置。這種順應山地環境,重視原有山地景觀維護,強調建筑與自然融合的村落住居形態,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于今天的開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桂峰還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在村落和民居布局上以“禮”為核心,突出嚴謹的空間秩序和明顯的中心軸線,各房間的使用也遵循嚴格的等級制度。不僅如此,地處交通要塞的桂峰,在民居建筑上呈現出多元化特色,融合八閩各地建筑營造手法,在傳承中進行了改制,體現出獨特的建筑風貌。
1.桂峰村古民居旅游開發現狀
桂峰村古民居因地制宜,注重生態環境與景觀塑造,且多元共融,集八閩建筑文化于一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根據筆者的實地考察發現,目前桂峰村古民居旅游開發依然停留在自然景觀的觀光游覽層面,其傳統民居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并未得到深入發掘,不能滿足現代人追求文化層面的旅游活動需求。甚至還有許多民居建筑因為年久失修,只剩下殘垣斷壁,無人問津。
同時,桂峰村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不完備,接待能力有限,不利于周邊或者遠程游客的深度體驗旅游。依據現狀來看,桂峰村仍有許多具有開發價值與潛力的民居旅游資源待進一步挖掘。
2.桂峰村古民居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桂峰村的走訪發現部分民居已經處于閑置荒廢狀態,長期無人居住導致其修繕不及時,出現墻體開裂、屋面漏雨等情況,有些甚至已經坍塌。同時發現居民對傳統民居的價值認識不足,保護意識淡薄。很多當地居民認為老房子破舊,不能夠滿足現代生活需求,部分居民在沒有在科學指導和統一規劃的情況下,隨意改造、加建,不僅對傳統民居建筑本身造成損傷,也破壞了周圍的生態環境,使原有建筑特色大打折扣。
1.把握保護與開發的關系
把握好保護與開發古民居旅游資源的關系,是桂峰村古民居旅游開發中的關鍵問題。保護與開發是相輔相成的,桂峰村的古民居旅游開發必須以保護為前提,而民宿旅游開發則是保護與傳承桂峰古民居的積極途徑。只有合理、適度的開發才能使其發揮最大的文化與現實價值。
2.借助民宿設計理論研究,推動民宿旅游發展
民宿作為時下流行的旅游住宿形式,也引起了一些專家學者的重視,但大部分理論成果偏重于研究民居建筑,剖析其文化內涵,這對于引起人們關注傳統民居的價值起到毋庸置疑的作用。民宿設計問題的研究與民居建筑相比,廣度和深度遠遠不夠。民宿設計作為民宿旅游發展的基礎,對其相關問題的深入探討和研究更是迫在眉睫。以特色化民宿設計作為亮點,不僅更加能夠吸引普通大眾游客,還能夠保留與傳承桂峰傳統民居文化的精髓。
3.突出地域特色,形成和推廣本土旅游品牌
古民居是一種傳統的人類聚居空間,是我國傳統社會結構的最基本形式,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縮影。桂峰村地理位置獨特,其民居建筑與空間形式展現了該地區人們的生活體驗與創造,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因此,應借助民宿設計發展完善桂峰村的民宿旅游產業,突破民宿設計同質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使該地區形成較為成熟的特色旅游品牌。
[1]李華珍.桂峰古村住居形態探析 [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1(12):568-573.
[2]蔣佳倩,李艷.國內外旅游“民宿”研究綜述 [J].旅游研究,2014.6(4):16-22.
[3]張繼均.廣西客家傳統民居旅游開發研究[D].廣西:廣西大學,2011.
[4]齊學棟.古村落與傳統民居旅游開發模式芻議[J].學術交流,2006(10).
三明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Y1609)
李響(1988- ),女,山東棗莊人,碩士,三明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