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詩逸 (武漢工程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 430000)
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圖表可視化傳達
胡詩逸 (武漢工程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 430000)
在大數據時代,隨著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程度不斷加深,對視覺傳達領域的關注和對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強。信息圖表設計就是一種很好的信息可視化的有效途徑,以信息圖表的可視化傳達為研究主體,以信息傳播和視覺傳達等基礎理論為依據,結合討論與實際應用去探討在時代背景下的信息圖表設計視如何傳達以及如何更好的傳達信息,全方面詮釋了某存在價值并深入感受了信息之美。
信息圖表;可視化;視覺傳達;數據形象化;信息之美
在視覺設計領域,由于信息的需求不斷增高和拓新的勢在必行,信息可視化設計的逐漸成為備受關注的一種視覺傳達的方向。而所謂的信息可視化就是用獨特生動的信息視覺化方法表現復雜的信息和邏輯關系。
隨著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以及所使用的產品都越發的智能化,也因為生活節奏的變速,人們已經無法忍受延遲的信息回復。于是針對這些變化人們作出快速而高效的回響去爭取寶貴時間。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中,設計早已深入我們的骨髓。為了能夠使爆炸式增長的信息在現代條件下更加準確又易于識別的傳達,信息圖表可視化設計營運而生蓬勃發展,其獨特性是其他視覺傳單的形式所無法取代的。這種準確、形象、快捷、的信息傳達方式以一種迅猛之勢發展壯大,成為備受推崇的設計手段之一。正如Facebook 、YouTube、Google 以及國內的Baidu等這些知名網站正彰顯著設計潮流的變化多端,也在彰顯著信息圖表可視化圖表已經成為傳播大量信息的有力武器。毫無疑問,信息圖表可視化這種表達形式還在進一步發展中,宛如一個黑洞,是機遇也是挑戰,等待著設計師們不斷的創新與完善。
(一)信息構建
信息構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是用于描述一個系統的結構,即信息組織方式、導航方式的一個系統術語,它是一種結構,用于組織各種設計信息中的空間環境,搭建其基石,構建起筋骨。有效的信息結構體系使人們能夠根據系統邏輯快捷地獲取他們所需要的信息。美國建筑師沃爾曼于1976年提出這一概念,到了20世紀90年代,因為網絡技術與計算機科學高速發展而帶來了一系列信息混亂的問題,人們開始意識到宏觀思維與信息空間構建的重要性,終于再次被提出從而廣泛運用。
信息圖表可視化傳達通過IA用圖形、圖表、多媒體、網絡等各種科技等科技手段相結合進行多種藝術設計構思,這是其獨到之處,同時為了促進隱藏其中的知識編碼化形象化并最終加以運用到實際中,從而從各個角度對其進行組合研究。我們所說的信息圖表設計實際上更偏向關注感知,其中的視覺藝術味道更濃重一些。但要做到精確傳達性強的信息可視化表達,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進行內容概念的設計后,再將其內容、結果和外形的結合,達成一次優秀的信息可視化傳達。
(二)形象化、層次化與秩序化
所謂形象化、層次化、秩序化,詳細來說就是文本形象化、時空層次化、信息秩序化,要將復雜的信息簡化,首先就需要解構重組,接著開始考慮如何用合適的視覺語言傳達。就要要運用到“坐標”這一概念,當我們在處理許多無法靠單一文字或者數據來傳達的信息之間的關系時,只用通過各種視覺元素與信息源數據的綜合運用來形成完美的信息圖表可視化表達。從另一方面也提高信息傳達的情感力、層次性性及高效交流性,數字與數字、源信息與信息之間的關系通過豐富的視覺化語言來進行分析解構與組織。這是一種視覺審美藝術的與數據信息等量化,以精準的數字文本信息輔以藝術的手段將其展現的形式。從而形成極具戲劇色彩的圖形形式同時又便于人們去理解。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奇妙的世界,空間與時間共同作用,時間進行層次分割、空間進行信息展現,共生共存,兩兩相依,文本形象展露無遺,突顯其層次化,又充滿了秩序感。
(三)認知與再發現
我們通過視覺表達的方式去梳理、構建、表現這些或抽象或具體的非物理數據,并以此來增強對其本質的認知與感受,怎么設計,如何設計,其設計的形式是什么,對于不同的數據、信息來說,是會造成天差地別的傳達效果與認知效率。Junk Charts的作者Kaiser Fung設計了一個用來評價可視化設計認知效率的方法,在他設定的二維坐標軸中,X軸表示耗費,Y軸是信息回報。然后再把設計的信息可視化設計圖表放入其中,觀察其收益。優秀的可視化設計應該是低投入高回報的,花最少的精力與時間得到最多最有效的信息。怎樣認知,怎樣高效率的認知對于信息可視化傳來來說尤其重要。
Nathan Yau也就是FlowingData的作者曾解析過談可視化設計的五大誤區,其中第一點就表明了,應該是由信息來決定你要如何做可視化設計而不是相反,要確保信息傳達的高效性。這是基礎認知,而在此基礎上,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要學會從所有整合的已知的甚至是構建好的信息數據中找尋創新的再發現,嘗試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去詮釋整個信息傳達,并且要保證能有效的傳達而不是本末倒置。
作為一種知識與信息融合在一起并貫徹藝術審美的視覺形式,信息可視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它充分貼合人類對于可視的東西快速識別的自然能力的同時又將規模宏大的數據解構轉化,以便于我們體會領悟其中的知識,也正是有效的可視化設計正在做的事情。信息可視化設計與技術的研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中,已經悄無聲息的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現實與虛擬的生活方式。其影響的深遠與廣泛,無法預估,它引導我們獲取高效信息從而進行更高效的決策。它超越語言乃至于文化的時間空間來傳達信息,以視覺語言手段滿足著我們對于速度、時代對于我們的需求。
如果說時代的變化與需求是可視化設計發展的基礎,那么設計師的對于信息可視化設計的追求與努力,更是它不斷進步,乃至于廣泛傳播的加速器。要想實現一個可視化設計形成其信息高效傳達,首要就是尊重源數據,信息決定傳達的形式,信息原本的意義,數據原本的結構,都是最重要的存在。可視化設計并不是使你的數據信息變得更加花哨炫目。只有專注于信息傳達的高效,輔以藝術的表達才是設計師們在可視化設計上應該踐行的原則。
[1]楊彥波,劉濱,祁明月.信息可視化研究綜述[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14(01):91-102.
[2]盛秀杰,金之鈞,王義剛.一種新的面向多元統計分析的信息可視化技術[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03):488-496.
[3]楊峰,李月華.高維信息可視化方法研究綜述[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09):125-128.
[4]張昕,袁曉如.樹圖可視化[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12(09):11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