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婷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536000)
淺談中國風定格動畫的藝術魅力
黃雪婷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536000)
定格動畫是極具藝術表現力的一種動畫形式,表現手法也浸染著或濃或淡的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中國定格動畫尤其喜愛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融入中國風色彩,極大地提升了定格動畫的藝術魅力。
定格動畫;中國風;藝術魅力
課題項目:文章系校級教改項目階段性成果,課題名稱:中國風定格動畫在《影視短片創作》課程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JGZ201606。
定格動畫是動畫的一種門類,它是以實物(偶或現成物)為動畫制作對象,通過攝影方式拍攝出一格格靜止畫面,結合后期合成制作使畫面產生連續動態效果的動畫形式。能夠讓被拍攝物“活”起來,這種獨特的制作形式讓觀眾耳目一新。
中國風即中國風格。現今越來越受歡迎的中國風,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并適應民族化發展趨勢,所逐漸形成的流行現象。其以中國傳統元素為表現形式,是民族特色文化的產物。
從誕生之日起,定格動畫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它登上中國動畫舞臺之初就很好地和中國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涌現出一批獨具特色的中國風定格動畫,產生了皮影動畫、木偶動畫、剪紙動畫等獨特的動畫形式。
中國風定格動畫是我國動畫藝術的瑰寶,其立意構思、音樂元素、畫面風格等都深受中國民族文化的影響,在創作中很好地將民族精神、民族元素、民族藝術與動畫相結合。我國獨具民族特色的定格動畫種類繁多:剪紙動畫,運用剪紙與皮影工藝特色,將中國優秀的民族藝術搬上銀幕;偶類動畫,突破了傳統動畫平面的觀感,成就了立體動畫的精彩;折紙動畫,從折紙手工發展而來,富有兒童趣味……中國定格動畫匯聚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國人的藝術審美精神,表現出地道的中國風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影響深遠。
1.呈現民族藝術的裝飾美
中國定格動畫的創作常常結合我國各種優秀的傳統繪畫藝術形式,使得動畫風格趨于多樣化,民族韻味強烈,帶有極強的中式裝飾意韻。
敦煌壁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的瑰寶,構圖具有強烈的裝飾感,充分吸取其精髓制作的剪紙動畫《火童》,將中國民族藝術表現的淋漓盡致。影片中角色借鑒了壁畫中的人物造型,采用裝飾畫手法,用流暢的線條來裝飾形體。畫面采用高麗紙的底紋為景物創造出肌理效果,增加了細節表現,古樸又不失華美。
木刻版畫獨特的韻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動畫《采薇》借鑒了木刻版畫的藝術形式,刀痕所形成的黑白灰變化使整部作品黑白藝術語言單純、簡練而又極具表現力,在黑白色彩強烈對比之下,體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剪紙動畫《南郭先生》畫面極富裝飾特色,在造型上吸取了漢畫像石、畫像磚以及四神紋的裝飾紋樣特點,表現民眾出行場景的《車馬出行圖》也在片中有大量的運用。影片場景布局沒有采用立體透視的表現方法,而是結合畫像石、畫像磚上紋樣的裝飾構成,創造性地采用了平視體構圖法,將皇宮景象以平面的方式描繪出來,用寬廣的場面、考究的建筑、雄壯的雕像及威嚴的龍紋來突出皇宮的宏偉。
我國剪紙動畫的場景畫面大多采用水墨畫的形式,如《鷸蚌相爭》、《猴子釣魚》等影片就是將水墨畫與剪紙藝術結合。水墨暈染的動畫場景,那種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搭配精心鏤刻雕琢而成的角色造型,使動畫片呈現濃烈的裝飾藝術美感。
2.凸顯民族元素的意蘊美
中華文化亙古久遠,在朝代的更迭、歷史的傳承下,形成了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傳統民族元素,將這些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用在中國定格動畫里,無疑為中國定格動畫的民族化風格更添光彩。
我國傳統服飾文化獨具特色,極富中國韻味,將其融入定格動畫的角色創作中,能使人物特點突出,凸顯中國的民族特色,如《火童》中明扎穿著哈尼族的傳統服飾;《人參娃娃》中人參娃娃穿著肚兜梳著沖天辮;《金色的海螺》里海螺姑娘束著典型古代未婚女子的發髻。這些定格動畫角色的服飾設計極大地傳遞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中國定格動畫的音樂大量地運用了傳統音樂中的戲曲、器樂、歌舞音樂等類型,如《神筆馬良》里作為主旋律的笛音,《曹沖稱象》中隨著劇情變化而改變速度節奏的鑼鼓聲,運用這類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形式,起到渲染劇情、烘托氣氛的效果。
同時場景設計也往往與中國的自然風光、建筑樣式、室內裝飾等相結合,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常常以多種手法相互搭配。木偶動畫片《孔雀公主》在場景設計上融入了西雙版納的秀麗自然風光和和民族自然風貌,將民居設計成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傣家竹樓,以體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從而更好地符合故事的主題和推進劇情的向前發展。
3.弘揚民族精神的情感美
中國定格動畫的題材多取材自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從我們耳熟能詳的神話寓言到一些歷史故事、中國民俗等都在動畫中有所體現,具有很強的教化作用。如以濫竽充數為故事題材的《南郭先生》、取材自《西游記》的《豬八戒吃西瓜》、以熟悉的枕邊寓言故事創作的《狼來了》等定格動畫片,都不約而同地結合了我國傳統文化中善良正直、勤勞知足、平等友愛等優良美德,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也為中國的定格動畫注入強大而豐富的精神內涵。
我國是一個民族資源豐富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許多長久流傳的優美、動人的民族故事,記載了人們的生活,也凝結了各族人民的智慧,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國民族題材的定格動畫,如取材于侗族傳說的《長發妹》、根據白族民間故事改編的《雕龍記》、以維吾爾族傳奇人物為主人公的《阿凡提的故事》,是反映人民勤勞勇敢、不畏艱險、熱愛生活的優秀作品。
萊卡工作室出品的定格影片《久保與二弦琴》以其濃烈的日本民族風格及精良的畫面效果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并獲奧斯卡金像獎兩項提名,民族化風格的定格動畫依然獨具魅力。近年來復蘇的中國定格動畫,在創作中也越來越注重中國風元素的注入,如中國美術、中國人物、中國藝術等,以東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為基礎,如《如夢令》、《呀!小鬼》、《風雪山神廟》等作品,風格別具韻味。另外電視廣告、欄目包裝形式的定格動畫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眾面前,守藝工作室制作的央視春節宣傳片受到觀眾的喜愛,中國元素的融入使畫面充滿了趣味與特色。中國定格動畫的發展,除了向國外優秀定格動畫技術學習,還應積極倡導將中國傳統元素融入創作中,與時俱進,注重創新,在動畫藝術創作中越來越顯現奪目的光彩。
[1]胡藍月.中國定格動畫60年民族化風格硏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鄧亞榮,黃迅.解讀中國特色定格動畫的傳統文化情懷[J].美術教育研究,2016(15).
[3]蘇冠元,劉寶云.簡論中國傳統文化對的精神內核及故事題材對動畫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4(18).
黃雪婷(1987.9- ),女,廣西南寧,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動畫藝術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