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慧 (遼東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 118000)
丹東“山水”特色和朝鮮族旅游景觀相結合的研究
遲 慧 (遼東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 118000)
丹東作為毗鄰朝鮮的邊境城市,旅游景觀中缺乏對朝鮮族文化的表現、缺乏邊境特色。針對丹東旅游景觀中自然景觀多、而人文景觀較少的問題,本文提出將丹東旅游的“山水”特色與朝鮮族文化相結合,設計出有丹東地域特色的邊境文化主題景觀。從丹東“山水”特色朝鮮族旅游景觀的設計策略入手,研究如何將朝鮮族文化特色自然、有機的與丹東旅游景觀融合起來。
山水特色;朝鮮族;旅游景觀
2017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丹東特色朝鮮族旅游景觀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17lslktqn-050)階段性成果
丹東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毗鄰朝鮮,靠近韓國,改革開放以來與韓、朝之間的經濟、文化往來越來越頻繁,加之原有朝鮮族居民的影響和不斷發展中的具有朝鮮族文化特色的旅游、餐飲、商貿等產業,使得丹東地區的韓朝文化氛圍愈加突出。但朝鮮族文化作為丹東地區重要的地域特色和旅游名片,一直缺乏系統、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丹東地區雖然擁有眾多的朝鮮族文化印記,但在丹東的旅游景觀中缺乏對朝鮮族文化的新穎、時尚的設計表現。
旅游景觀作為一個城市對外界展現自己的窗口,肩負著提升城市旅游形象、表現城市歷史文脈、促進城市旅游經濟健康發展等一系列重要責任。而丹東現有的旅游景觀沒有突出丹東作為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具有朝鮮族特色的旅游景觀數量較少,缺少邊境特色、缺乏異域文化的表現力……這些問題制約著丹東旅游景觀發展的整體水平,亟待人們的解決。
(一)與周邊城市差異化競爭的需要
丹東的旅游景觀、景點建設和旅游項目的開展與周邊地區相似性較大,同質化嚴重。如山地景觀,天華山、天橋溝等與本溪的關門山、大石湖等山地景觀相似;濱海景觀不及大連、營口、葫蘆島等地典型;采摘園、農家樂、溫泉等在遼寧省內很多城市都已經開展;冬季嬉雪等項目剛剛起步,與沈陽、撫順等冬季項目開展時間較久的地區相比缺乏足夠的競爭力;丹東地區的景點環境設計風格也缺乏較為顯著的地域特色。
在2015年高鐵開通后,來丹的省內外游客數量激增,旅游業發展呈現繁榮的勢頭,但是旅游景觀與周邊城市的同質化必然會影響丹東旅游未來的良性發展。
(二)突出丹東旅游景觀的地域特色
鮮明的地域特色是一個知名旅游城市被游客認可和稱頌的必要因素。丹東作為一個新興的旅游城市,打造具有突出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觀是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的基礎。在各大門戶網站、旅游網站介紹丹東的頁面顯著位置都會提到丹東是中國最大、最美的邊境城市,毗鄰朝鮮;其次都會提到丹東具有山青水秀的優越自然景觀資源。邊境風貌和山水特色是丹東旅游最重要的兩張名片。將丹東的“山水”特色和朝鮮族文化相結合,是突出丹東旅游景觀的地域特色的有效途徑。
(三)塑造丹東地區的旅游文化
旅游是一項具有雙重結構,即經濟學外殼和文化學內涵的事業,文化是旅游活動的內涵、實質或目的。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當下我國消費者的旅游觀念已經從過去的“觀光旅游”發展為“休閑度假旅游”,人們越來越關注旅途中的體驗和感受,這就需要旅游景觀中具有直指人心的文化元素,能夠給人以精神或情感的愉悅。丹東地區歷史悠久,有豐富的人文底蘊,但目前丹東旅游景觀中的人文景觀較少。可以說,塑造丹東旅游文化是提升丹東旅游品質的必然途徑。
(一)明確具有地域個性的旅游景觀設計主題
丹東旅游景觀目前需要明確的個性主題,將山水特色和朝鮮族文化結合應用到旅游景觀設計中,是丹東旅游兩大特色的強強聯合。將丹東地區的山水作為構成旅游景觀的要素,與邊境異域風光相呼應,巧于因借,形成各個富有特色的景觀構圖。充分利用丹東地區依山臨水的天然優勢,將市區景觀——小城鎮景觀——景區景觀劃分為若干區塊,形成和保持有機聯系,確立丹東旅游景觀中的“山—水—城”特色。丹東特色朝鮮族旅游景觀從打造、確立“山水城市”的特色出發,可以展示出丹東旅游景觀的個性、特色和活力。
(二)應用朝鮮族設計文化價值觀
丹東作為一個邊境城市,雖然與朝鮮隔江相望、與韓國一衣帶水,但朝鮮族在丹東地區的總人口比例中所占較小,雖然有部分朝鮮族聚居的村落和城市街道等,但從規模上其他朝鮮族聚居地區相比較小,也缺乏營建大規模朝鮮族民族村、文化體驗園的景觀基礎。而且即使要突出邊境城市特色,也要避免與鄰近的吉林集安、白山、延吉等朝鮮族聚居地區運用相似的環境設計方式。
朝鮮族設計文化價值觀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這點恰好契合丹東旅游的“山水”特色。朝鮮民族自古以來受地域、信仰和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特別珍惜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得之不易的自然資源。朝鮮族人民的審美觀就是極其重視自然之美,在景觀設計中,盡量不改變自然環境的原貌,在建筑的營建和裝飾等方面都極其樸素,盡量保持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原始、稚拙的形態。對丹東這樣一個目前以山水自然風光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地區來說,將朝鮮族設計文化價值觀融入旅游景觀的設計中,首先有利于對自然景觀原有環境的保護;其次有利于形景觀設計的個性,延吉等朝鮮族聚居地區的景觀設計通常利用一些具象的民族符號,而在設計中注意表現朝鮮族的文化價值觀,是“去其形、取其意”、由“形似”升華到“神似”的更高妙的做法。更容易利用和改造丹東現有的旅游景觀和環境,取得理想的景觀設計效果。
(三)增加文化創意元素
丹東旅游吸引游人的兩大主題就是邊境城市的異域風情和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將“山水”特色和朝鮮族旅游景觀有機結合,有利于碰撞出新的文化創意。
旅游活動不僅體現人們對社會限制和家園疆界的突破,同時意味著民眾對異鄉知識的認知。丹東作為邊境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朝鮮民族作為一個跨境民族,民族的遷徙、歷史的興衰和文化的流轉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供挖掘。丹東的振安區、鳳凰城、寬甸縣等地有眾多山水風光與邊境歷史、朝鮮民族歷史相交匯,留下了很多遺跡和傳說,如將這些少數民族文化和邊境主題與山水景觀有機結合起來,可以為丹東地區旅游景觀的設計增加豐富的文化創意元素。屆時游人徜徉在碧水青山之間,既能愜意的放松,又能體驗到邊境城市神秘的異域風情和歷史文脈。
如何在丹東旅游景觀中體現丹東地域特色,塑造城市的文化個性,是當務之急。將丹東“山水”特色與朝鮮族旅游景觀環境設計相結合,符合丹東本身的地域性特色,對豐富丹東這座山水城市和邊境城市的景觀、塑造城市獨特的個性和氣質,促進地區經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章海榮.旅游文化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吳宇江.“山水城市”概念探析[J]中國園林,2010年第2期.
遲慧,遼東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