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桂云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音樂學院 410000)
音樂養生現狀及提升對策
彭桂云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音樂學院 410000)
隨著近年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養生越來越重視。音樂養生是一種低成本易施行的養生方法,適用范圍廣,推廣音樂養生,更好地發揮音樂的養生功能,對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養生音樂是利用音樂手段來創造某種“境界”,以幫助人們達到調心、調息、和氣、養神的效果,或者利用音樂來激發身體的某種功能,以實現陰陽平衡與五行調節,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生活中,音樂對人們的影響無所不在,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著其養生的功能。
(一)在醫學輔助治療方面的應用
基于對音樂與醫學、心理學的有機聯系的認識,音樂被廣泛運用于疾病的輔助治療,不少醫療結構通過音樂影響患者的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樂觀、積極應對疾病的態度,甚至減輕疾患程度以至恢復身體健康狀態。
2004年,英國伊麗莎白皇家醫院的研究者將音樂運用于疾患的輔助治療上,通過音樂治療降低患者的焦慮和疼痛。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對于音樂在減輕患者痛感、舒緩患者心理緊張、調節患者情緒抑郁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這方面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也并不慢。目前國內的三甲醫院中基本都開設了心理咨詢專科,利用音樂來調節心理病患者的情緒,開展心理治療。隨著人們對音樂感知度的不斷提升,相信音樂在心理疾患治療方面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
(二)在專項輔助訓練方面的應用
音樂在專項訓練中的輔助作用,較為典型的是在體育訓練方面。目前應用廣泛的太極武術音樂,有助于人們在練習太極武術時心神沉靜,排除雜念和外在干擾,以達到氣力合一,內練身體外練功夫的效果。
音樂養生的專項輔助訓練應用還體現在胎教訓練方面。科學研究發現,優美的胎教音樂可有效調節胎兒心律,調節胎兒情緒,促進其六種感官能力的發展。根據這一成果,人們通過音樂輔助訓練來開發促進胎兒的右腦,培養胎兒的音樂素養和興趣,能為今后進一步培養與開發兒童的創造力打下基礎。
(三)在日常生活調理方面的應用
音樂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無所不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放牛娃用唱山歌排解放牧時的孤獨感,就是一種利用音樂的養生方法。在現代生活中,利用音樂的調理作用緩解生活壓力,豐富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質量,更是人們普遍的選擇。當然,發揮音樂在人們日常生活調理中的作用,需要人們對音樂的常識性認可和喜愛,同時要有接受音樂對生活影響的主觀意愿。
隨著人們對音樂養生功能認識越來越深入,音樂養生的功效在人們生活中的體現也越來越普及,但目前在應用范圍、應用觀念和應用效果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應用范圍受限
現行音樂養生主要應用于醫療輔助治療領域,在其他領域雖有應用,但并不普及,音樂的功效未得到充分挖掘。調查中,有近半數以上的被訪者不知道音樂養生這一理念,也沒有主動利用音樂調理生活的意識和習慣。
(二)應用觀念片面
從國內外音樂養生應用來看,學者們主要是將音樂用于疾病的輔助治療方面,對音樂的功能主要側重于“治療”,而忽略“養生”。人們更多的是在身體出現在問題后,再尋求用音樂進行輔助治療,少有通過音樂調養身心的主觀意愿。另外,不少人認為音樂養生是高音樂素養人的特權,普通百姓受音樂素養限制難以通過音樂達到養生的目的,影響了音樂養生推廣普及。
(三)應用效果不佳
由于音樂治療的專業性要求,相應的專家和產品的缺乏,音樂治療的效果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在目前有關疾病的治療方案設計中,絕大多數都是藥物和手術治療,應用音樂輔助治療的并不多見。
改變音樂養生應用目前存在的困境,放大音樂養生功能,要在樹立音樂養生理念、打造大眾化的音樂養生機制、創新大眾化的音樂養生產品等方面入手。
(一)樹立音樂養生觀念
放大音樂養生功能,當務之急是樹立音樂養生理念,引導民眾建立“賞樂健身,吟樂悅心,以樂養生”的生活態度。所謂賞樂健身,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聽自己喜愛的音樂,在身體感受舒適的狀態工作和休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所謂吟樂悅心,是要學會在不同的情緒下選擇相應的音樂,調適自我情緒,減除或避免出現抑郁心理或產生極端行為。所謂以樂養生,是指要提高自我音樂素養,養成利用音樂調理生活的習慣,提高生活質量。
(二)打造大眾化的音樂養生機制
普及音樂養生,實現音樂養生目標,需要打造一個有助于大眾樹立音樂養生觀念,開展大眾畫音樂養生活動的有效機制。一是建立音樂養生專業機構,在做好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高雅音樂創作的同時,高度重視音樂養生的普及工作,加強音樂養生研究,制定音樂養生推廣普及工作計劃,推動音樂養生大眾化。二是在各級醫院、學校、社區開設大眾音樂養生咨詢機構,將音樂養生與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等工及相結合,讓人們充分接觸了解音樂養生的作用,使音樂養生理念由被動接受變為主觀樹立。三是鼓勵與支持開辦音樂養生吧,針對不同需求的群體,應用音樂進行相應的心理調理和身體輔助訓練,使音樂對個別群體的影響變為對大眾生活影響
(三)創新大眾化的音樂養生產品
放大音樂養生功能,需要有合適的音樂養生產品,這是開展音樂養生的必備媒介。一方面音樂工作者要針對不同的養生需求,創作適合大眾養生的音樂作品;另一方面,建立養生音樂傳播與分享平臺和渠道,提高養生音樂的可獲得性,為人們開展音樂養生活動提供便利。
[1]費師遜.音樂的功能分類法[J].人民音樂,1998(10).
[2]周雪.音樂養生本質探究[J].池州學院學報,2014(8).
[3]秦華.音樂養生與音樂治療[J].民族音樂,2011(2).
[4]金學智,陳本源.大樂與天人同和[J].文藝研究,1998(5).
[5]馬前鋒.音由心生,樂者藥也——個性化音樂治療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8.
[6]程雅君,程雅群.道教音樂養生的機理研究[J].宗教學研究,2005(2).
[7]蒲亨強.道教音樂養生功能論略[J].中國音樂,2003(4)
[8]覃賢珊.高校音樂欣賞課中滲透養生理念的嘗試[J].音樂創作,2002(1)
[9]安建軍.淺析音樂養生與心態調整[J].愛樂之友,2008(4)
[10]鄭潔瓊.音樂養生的“靜養”與“動養”的思考[J].大舞臺,2011(9)
[11]冼玉玲.音樂療法在亞健康狀態下的應用[J].音樂生活,2014(5).
[12]劉紅俠.音樂在治病保健中的功效[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2).
[13]褚然,金晶.音樂的醫療及養生功能[J].消費導刊,2009(7).
[14]韋妙芳.音樂的養生保健作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2(4).
[15]周世斌.中國傳統音樂的養生功能[J].人民音樂,2001(5).
彭桂云,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音樂學院,華中師范大學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