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光裕書場現狀調查與思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戴維娜 仇佳旖 (常熟理工學院音樂系 215500)
當代評彈書場的模式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向
——蘇州光裕書場現狀調查與思考
戴維娜 仇佳旖 (常熟理工學院音樂系 215500)
始創(chuàng)于清朝的光裕公所,是評彈界成立最早、參演人員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行會組織。1912年改名光裕社,取“光前裕后”之寓意,如今又更名為光裕書場。這個對評彈藝術發(fā)展作用最大的行會組織,在蘇州評彈日漸萎縮的背景下,仍然擁有數量龐大的聽眾群體,并享有“千里書聲出光裕”的美譽。本文從光裕書場的形成發(fā)展、演出形式及表演創(chuàng)新等方面,來論證光裕書場在傳播評彈曲藝之路的積極意義,旨在推進其他評彈書場、乃至吳地傳統社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而對傳統曲藝的保護傳承與發(fā)展途徑以及中國傳統音樂欣賞群的培養(yǎng)等方面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為蘇州評彈乃至本民族傳統曲藝的傳承發(fā)展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非遺;蘇州;光裕書場;評彈;發(fā)展;創(chuàng)新;傳承
蘇州評彈起源于蘇州,流行于江浙和上海等地區(qū),是蘇州評話與彈詞的總稱,是我國地方傳統曲藝中的一個重要曲種,也是蘇州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瑰寶。蘇州評彈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流傳與發(fā)展,逐漸成為江南地區(qū)雅俗共賞的曲藝形式,聽評彈也成為了蘇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曾經遍布于蘇州大街小巷的蘇州評彈,如今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彈的發(fā)展得到了巨大的推進,國家“十一五”發(fā)展綱要第三十條明確提出要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技藝的傳承。同時,蘇州也提倡建設文化蘇州的格局,加大對蘇州地區(qū)的傳統地方藝術的投資力度,從而進行更好地保護與發(fā)展。然而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娛樂方式多種多樣,審美觀念不斷發(fā)生改變。評彈市場正日漸萎縮:演員匱乏,聽眾銳減,書場蕭條,收入低下,書目老化等。1
在這既喜又憂的大背景下,蘇州光裕書場依然煥發(fā)著蓬勃生機。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光裕書場,2016年12月-2917年四月間,筆者多次赴光裕書場,對其現狀、運行模式、文化屬性、以及發(fā)展趨向進行進行了實地調研,試圖探尋書場成功發(fā)展的經驗。
書場,顧名思義,即說書的場所。蘇州的書場,是蘇州評彈主要的演出場所。蘇州書場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三個主要的時期:1.18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書場從露天走入室內,數量增加很快;2.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就是茶館書場轉為新式專業(yè)書場;3.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蘇州書場隨著評彈藝術的曲折發(fā)展,數量急劇減少,新建的書場也大多為國家劇團控制。2
據統計,清代中葉至20世紀60年代蘇州評彈書場總共有444家。而目前蘇州市區(qū)現存每天固定評彈演出的書場只有五家(光裕、梅竹、和平、碧波、吳苑深處),另外其他書場很多都是社區(qū)辦的公益書場。其中光裕書場是存在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一間書場,在評彈界占重要地位。3
光裕書場,是王周士回到蘇州后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評彈藝人的行會組織,用來聯絡藝人及切磋說書技藝的場所,后一九一二年更名“光裕社”,取“光前裕后”之寓意,也逐漸變成評彈藝人的管理單位。光裕公所當時占地面積是很大的,基本上是東起宮巷,西到現在的小木屋那邊,北到珍珠弄,南至第一天門,這整塊基本上都是光裕公所。如今書場位于觀前宮巷第一天門8號,幾經修繕,清代光緒年間的門樓、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的紀念石幢、展示評彈歷史的碑廊均保存完好。另外,光裕公所還創(chuàng)辦了裕才小學,是提供給藝人的孩子上學讀書的機構,用以解決評彈藝人當時的后顧之憂,書場里也有其成立二十周年紀念碑。
書場的運行需要人員的管理和資金的支持。蘇州評彈團就坐落在光裕公所的遺址,如今光裕書場是評彈團下屬的一個運作單位。
在管理方面,目前書場現任的日常行政人員有7人,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內容。作為蘇州評彈團的下屬單位,書場與評彈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譬如光裕書場經理林建方,他同時擔任蘇州評彈團副團長一職。
書場的工作人員是固定的,而演員是流動的。都是各地評彈團的演員來光裕書場進行每日的書目演出,每半個月換一期演員。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的演出情況如下。
在資金方面,有著兩百多年歷史的光裕書場,如今仍是堅持每天下午一點半到三點半固定兩小時演出,票價為六元。演出的書目都是長篇評話、長篇彈詞,一演就是半個月,半個月后便換書。對演員及演出書目都有嚴格的挑選條件,其演出的書目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書是以前老先生傳下來的傳統書目;二類書是建國后的新編書目;三類書則是現代書。光裕書場大多演出傳統長篇書目,憑借其高質量的演出吸引了大量的聽眾以及可觀的票價,近兩百個座位的光裕書場與蘇州和平里書場每次都能座無虛席。
蘇州評彈申遺成功后,蘇州市政府全面貫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政府主導”的非遺保護工作原則,并把非遺保護工作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將保護及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故而書場資金一部分是由政府扶持補貼的;此外,光裕書場屬于蘇州評彈團管轄,故蘇州評彈團對書場也會提供部分的資金支持;其余的資金則依靠書場收取門票費來維持經營。
以蘇州光裕書場來看,盡管書場在不斷地演變,但它始終保持了評彈原來的藝術形式。
其一、保留了拆賬的方式。以前的書場基本上是拆賬的,現在有大部分的書場是包場的。光裕書場和先生還是實行拆賬的,以前是書場賺大額,先生賺小額。現在是倒過來了,先生拿大頭,書場拿小頭。為什么呢,因為這樣促進舞臺上的效果,包大鍋飯的話就體現不出他的水準,所以說光裕書廳還是保留了以前的一些運作。
其二、保留了早上的早茶。以前信息沒那么發(fā)達,藝人不管有生意沒生意都要到光裕書場里面來喝茶,俗話說就是“踏社會”。比如說哪個地方需要先生,或是同行藝人在書廳里邊相互介紹,以及生意的交往,還有就是傳授各地的信息,那么這些信息的交流就是通過喝茶來采集的,這是很重要的。雖然現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書場一些功能有所退化,但是一些退休的老同志早上還有這個習慣,還要到書場里來喝喝茶聊聊天,現在聊的都是生活中的家常。
其三、保留了書會。以前光裕書場每年都有會書,年底連續(xù)做幾天或半個月,一檔一檔的名家來做會書。現在也是,每年年底都有1到2次會書,叫光裕會書。還推出了光裕雙月專場。同時光裕書場也活躍于各大演出平臺,其類型大致可分為:接待演出、商業(yè)演出、進校園演出、交流學習演出。既包括了大量公益性、服務性的文化活動,又包括了商業(yè)性的收費演出,活動形式豐富多樣,為蘇州評彈的普及教育及百姓文化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了貢獻。這樣的傳統型書場有著無法取代的文化與軟件資本,是高品質評彈表演的保障,發(fā)揮著文化傳承與保真作用,是幫助評彈藝術發(fā)揮精神與社會效益的重要途徑。4
在對外合作方面,傳統型書場也在積極地探索。作為蘇州市歷史最為悠久的光裕書場,是蘇州市評彈團直屬單位。故借此條件,光裕書場與外界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關系:第一,與評彈學校有合作,將蘇州評彈學校和書場合為一體,培養(yǎng)一批評彈事業(yè)的接班人,更好地傳承評彈藝術。第二,在蘇州的三十多所中小學開設了評彈興趣班;從2003年開始,每個學校又開設了評彈藝術鑒賞班,且有一定學分;在大陸及港澳臺的國內六十多所高校開展了有關評彈藝術的講座和宣傳。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光裕書場致力于推動評彈藝術年輕化,來推動評彈藝術的后續(xù)發(fā)展。
在政府文化遺產保護導向政策的指引下,書場建設工程成為2016年的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市鎮(zhèn)兩級財政計劃投入240萬元,對全市基層12家書場進行改造,并新建一批基層書場,從而促進地方戲曲曲藝的傳承與發(fā)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蘇州評彈申遺過后,對于書場本身來說變化不大,但是對于評彈的書目和傳承人,我們進行了政府的保護和扶持,評比了國家級傳承人(如金麗生)、省級傳承人(如趙慧蘭、薛君亞)、市級傳承人(如呂也康、徐雪玉、盛小云、蔡惠華等),書目每年要申報傳承書目,比如說保護一類的書目,傳統的長篇書目2-3部吧。每年都有政府財政補貼支持的,這一塊是申報過后,政府相應的投資比較大的方面。5
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會因規(guī)模而生。如今書場的日益規(guī)模化,無疑是對評彈的傳承起到了更好的積極作用。書場是提供給那些熱愛評彈藝術的藝人及票友百姓去探討交流評彈藝術,讓大家感受評彈氛圍的場所,但要想將蘇州評彈真正地傳播、發(fā)揚,就要把評彈書場當作一份事業(yè)去經營,是需要我們每個愛好傳統曲藝者為之努力的。與此同時使其管理制度化和活動常規(guī)化,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評彈的傳承與保護。
光裕書場是評彈界成立最早,參演人員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行會組織,它示范性書場的地位與模式的成熟都是經過了長期的發(fā)展和社會各界之群策群力所取得的,具有借鑒價值。通過對光裕書場現狀調查與思考,筆者不僅看到了它的發(fā)展生機,同時也看到了蘇州市對保護蘇州評彈的努力與誠意。
無論是從歷史的角度,還是用如今的目光去看待評彈書場,其作為拯救傳統曲藝的一種重要社會組織形式,在保護與傳承評彈曲藝方面,發(fā)揮了功不可沒的積極作用。書場的傳播范圍仍有待繼續(xù)擴大,活動平臺也有待繼續(xù)豐富化,傳承力度更是有待繼續(xù)加強化。對于蘇州評彈,既要保護又要發(fā)展,愿“中國最美的聲音”永遠美下去,愿所有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能得到更好的傳播與傳承!
注釋:
1.根據光裕書場老票友陸雁梅及其他老藝人吃早茶時口述整理記載,采訪時間為2017年2月25日上午8點光裕書場內。
2.根據光裕書場經理林建方(蘇州市評彈團副團長)口述整理記載,采訪時間為2017年3月31日下午15點光裕書場內。
3.資料來源:中國評彈網(www.pingtan.com.cn)
4.資料來源:《蘇州評彈的興衰分析》趙穎胤,[D]2009年5月
5.資料來源:《清葉以來蘇州評彈書場與社會變遷》吳琛瑜,《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4-25.
仇佳旖,女,常熟理工學院音樂系2013級學生。
本文為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1世紀吳地傳統音樂社團比較研究”(2016SJB760074)階段性成果之一。
戴維娜,女,常熟理工學院音樂系副教授,研究方向: 民族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