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霞 王良安 (焦作市職業技術學校 454150)
從“戲曲進校園”談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郭紅霞 王良安 (焦作市職業技術學校 454150)
3月2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聯合主辦,市豫劇院承辦的市“戲曲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專場演出在焦作市職業技術學校舉行。我校師生熱情地觀看了演出,并且我校戲曲班學生還參與了演出。這次活動極大地推動了我校文化建設,給我校文化建設提供了更多思路。
我校是焦作市最大的一所中等職業學校,2010年由原來的藝術學校、建筑學校、第十六中學(職業高中)、女子中專四所學校合并成立的一所重點職業學校。現有師生10000多名。近年學校發展迅速,成績突出,但校園文化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的特點,隨意性、自發性較多,且大多西化與庸俗化。這次戲曲進校園活動與我校戲曲專業進行了很好地對接,讓全校師生更好地了解戲曲,感受戲曲給人們帶來的不一樣的感覺。有的學生從來沒有看到戲,對戲曲懂的很少,但看過以后,就對戲曲贊不絕口,證明戲曲本身有它獨特的魅力。戲曲本身娛樂性、教育性、思想性很強,如果讓戲曲在校園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學校的文化建設就占領一個制高點。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要撐握熟練的技能,更要有高尚的情操。蔡元培先生說:“欲知明日之社會,先看今日之校園”。建設有獨自特點的校園文化已經成為當下學校發展的趨勢之一。校園文化承擔著引導校園成員健康發展的重擔,但是當代校園文化中優秀傳統文化的缺失現狀令人著實堪憂。我覺得全國推行的“戲曲文化進校園”是一支強心劑,但這顯然要有一個過程。
一個學校要想形成自身獨特的校園文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有了這種文化氛圍,全校師生就會得到無形的熏陶。
1.讓校園文化更接地氣
戲曲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我們河南的豫劇,最具本土特色,它的每句唱詞都包含有我們河南人豐富的人文精神、審美情趣、哲理思想、文化品位等等,作為文化的觀念層面,構成某一種文化特色的價值體系。雖然我們學生現在大多不說河南話了,但我們廣大農村的父老鄉親還用河南話,他們最愛聽的還是河南豫劇,那是深入到骨髓鄉土氣息。我們想報效父母,想為河南的發展出力,怎么能不懂河南戲曲呢?
2.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一是戲曲劇本擁有極高的文學水平,語言優美,生動,并且包含了作者的哲學思想、愛國情感等等,很有感染力,學生的文學水平可以得到借鑒與提高。二是戲曲藝術表演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戲曲美的豐富性。戲曲藝術用虛擬化、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來進行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故事情節的描繪、思想感情的表達。戲曲藝術的抽象、寫意、程式化的表演耐人尋味,這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表演的核心。
3.有助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引導
戲曲強調對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的宣揚教化功能。”它里面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文以載道、助成教化。如豫劇《焦裕祿》《七品芝麻官》歌頌了為民請命的好公仆形象,《花木蘭》歌頌了愛國愛家的英雄幗巾,還有更多更好的劇目確實可以震撼人們的心靈,很有教育意義,但由于各種原因,這種好劇學生卻沒有機會看到。當然,也有個別戲曲劇目中也有迷信、封建等落后低俗的內容存在,這就需要繼承者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要選擇優秀向上的戲曲劇目傳播到校園。戲曲通過舞臺表演的方式將故事情節展現給觀眾,使觀眾在視覺、聽覺上感受到強烈的沖擊,在欣賞高雅藝術的同時接受了愛國主義、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不再沉迷游戲、色情暴力文化,從而多多關注我們民族文化,建設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是我們學校的職責。
我校專業文理兼有,校園文化建設在“戲曲進校園”以后,藝術部就擔起了更多責任。它們是發起者,組織者,開展了多種活動。
1.營造氛圍,打造品牌
自從“戲曲進校園”開幕式在我校舉辦以后不久,我校又邀請了市劇團為全校師生在操場演出。以戲曲專業為依托,成立了校園劇社,定期組織活動。更重要的是我校邀請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金不換為我校名譽校長,并把我校的戲曲班命名為“金不換豫劇班”,注重品牌建設。同時,我校的民族樂器也組織了演出,講座等多種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特色學校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2.內容創新,學生參與性強,效果好
在演出過程中,演員們不再一味地唱,而是唱過后,還要普及一下戲曲等傳統文化知識。在社團活動中,也不是老師在講,而是戲曲專業的學生與團員進行交流,他們年齡相近,交流無障礙,他們可以用他們覺得更好的方式進行交流,效果很好。如戲曲專業的學生經常領著社團的學生到戲曲練功廳觀看,讓他們試穿各種服、把玩各種道具、試著進行化裝,這在以前其它專業的學生是沒有這種機會的。其它活動也是這樣,把傳統藝術與其它專業的學生拉近,讓他們身臨其境,融進傳統文化的氛圍中去,好多團員直呼過隱,還爭先把參與活動的照片發到朋友圈,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3.開展相關研究,推動傳統藝術在校園內更好地發展
“戲曲進校園”活動在我校引發對傳統文化的研討,我校就有老師上報了戲曲發展的研究課題。如進行了問卷調查,相關參與老師進行了座談。我們的傳統文化經過幾百上千年的洗禮,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然而這么多年來,我們的校園內的學生卻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陌生。究其原因,還是我們對傳統文化宣傳的少,保護的少,發展的少,被更多的外來文化占領市場。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找到一個更好方法,讓傳統文化藝術在我們的校園得到普及、發展和提高。
總之,“戲曲進校園”吹響了學校文化建設的號角,我們要利用這個契機,更好的讓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扎下根。學生社團是培育校園文化的主要陣地,也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與戲曲藝術的互動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展,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希望我們學校要把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髓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緊密結合,讓傳統文化在我們的校園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培養出更多更好德技雙馨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