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豫寧 李金慶 (南京曉莊學院 210000)
留守兒童音樂教育邊緣化的思考
張豫寧 李金慶 (南京曉莊學院 210000)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進城的農村勞動人員就越來越多,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多元化教育的質量無法得到最全面的保障,尤其是音樂這樣的副科,往往會被忽略。這就讓城市和農村的音樂教育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留守兒童音樂教育的邊緣化就成為了農村素質教育改革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留守兒童;音樂教育;邊緣化
本文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名稱《關于留守兒童音樂教育邊緣化的思考》;項目編號:201611460017Z
在教育事業多元化的21世紀,音樂作為一門素質教育課,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素質發展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需要更多的人去建設城市,所以城市就業機會增加。而迫于改善家庭經濟和生活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選擇去城市尋找賺錢的機會,他們的孩子就只能跟著老人生活。但這其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留守兒童的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完善已經成為了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而音樂教育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去幫助留守兒童建設心理健康,從而達到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課程。因此,我們要重視留守兒童音樂教育的情況,呼吁加強留守兒童的音樂教育,提高孩子綜合素質,通過音樂去引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我是一個農村的孩子,從小就在農村的教育環境下長大,對于留守兒童音樂教育的情況,我有太多感觸和見解。借此篇我對留守兒童音樂教育的調查研究,希望能夠幫助他人正確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引導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1.學校及教師的不重視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們最常討論的是:“音樂課給我吧!快考試了,我幫學生補課。”而我們則經常得到:“音樂課不上,老師來講評試卷。”這樣的通知,主課老師會占用音樂課來趕教學進度,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就算主課老師沒有占用音樂課,那時的音樂課也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偶爾上一節音樂課,音樂老師卻拿著一份雜志,看著學生上自習,并不是教學生音樂。所以,留守兒童音樂教育現狀,首先就是學校及教師們沒有認識到音樂對于兒童的素質發展和身心健康起到的作用。
然而,這不僅僅是我所在的那一所農村小學所出現的問題。從實踐調查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的農村學校及其教師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都是遠遠不夠的。
首先,我國當前的教育思想仍深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這種觀念中,音樂教育是遠不及主科來得重要。學校和教師一致認為,只有學主科才是留守兒童走出農村的唯一出路。但他們卻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和身心健康發展。大部分農村學校和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和限制,從主觀上不重視音樂教育。他們以提高學生主科成績為主要目的,以至于還沒意識到音樂教育對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其次,留守兒童較多的地區,其經濟、教育發展也是相對落后的,所以政府就沒有余力對音樂教育投入太多,導致這些地區沒有很好的教育投入和師資力量進行音樂教育建設。
2.留守兒童及家長的不重視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身邊大多數同學的家長都外出打工,他們就留在老人身邊上學。他們平時很少能和父母有長時間的相處,與父母的溝通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有時僅靠一個簡短的電話,就道完了太多的想念和牽掛。但父母往往只是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因為農村地區家長的文化程度也普遍不高,所以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也沒有正確的認識。進一步說,對于大部分農村家長而言,音樂對孩子的成績并沒有幫助,所以音樂課上與不上,無所謂。而且家長們認為孩子學習音樂,不但需要購買樂器,增添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還浪費孩子寶貴的學習時間。因此,農村家長對留守兒童的音樂教育通常抱有不支持的態度,導致音樂教育難以開展,停滯不前。
此外,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同樣也不夠濃厚。其中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方面他們得不到家長的支持,所以他們無法投入到音樂的學習。另一方面,他們還有大量的書面家庭作業要去完成。他們為了完成家庭作業就已經耗費了大部分的時間,所以也沒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學習音樂。因此,音樂對于留守兒童來言,也無形中成為了一種“負擔”。
3.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欠缺
音樂教育是需要一定的硬件設施和專業化的音樂教師進行授課組成的。農村落后的經濟現狀導致學校根本沒有充足的資金開展對音樂課程的建設。學校的設施屈指可數,老師的水平達不到要求,不能把專業技能融入到教學等問題在大部分的農村小學都可以得到驗證。在農村音樂老師中有大部分是沒有經過專業學習的,所以他們就不能向學生普及專業的音樂知識。有的老師僅靠放錄音帶,來完成一節歌唱課教學。這樣的音樂課是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達不到提高學生素質的。農村小學的音樂老師不會運用教具,如鋼琴不會彈、豎笛不會吹等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農村小學音樂器材配備不齊和音樂教室的緊缺都是留守兒童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音樂課只要唱好歌”的理念已經落后了,而農村音樂教師仍固守這些老舊的觀念,導致了留守兒童的音樂教育是不科學的。
1.加強宣傳教育,改變家長及學生的觀念
根據調查結果來看,只有逐漸改變家長和孩子對音樂學習的觀念和意識,才能使留守兒童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音樂。首先針對農村家長而言,學校可以通過開家長會來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讓家長認識到音樂對于留守兒童的成長的重要作用,使留守兒童學習音樂得到父母的支持。其次,學校可以適當減少學生的文化學習負擔,使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道路上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展。
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提高留守兒童的音樂教育質量,加強學校的音樂教師的師資力量,提高留守兒童音樂的教育教學質量是改善留守兒童音樂素質教育的根本。
首先,學校應該致力于培訓在職的音樂教師,使音樂教師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和義務,提神自身的教育技能,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作為一名老師,要努力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利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使課程氣氛活躍,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音樂課堂。另外,政府可以招收更多優秀的音樂教師,為農村音樂師資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優化師資隊伍。
在這個社會的大時代背景下,音樂教育問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一種反映。農村音樂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與弊端。留守兒童的音樂素質教育問題,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以及幫助,才能夠推動農村音樂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面對現如今的農村音樂教育問題,感觸良多。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為農村音樂教育事業貢獻自己一份力量。讓留守兒童在成長道路上,有音樂的陪伴,不孤單。
[1]楊燕.淺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改善對策[J].大眾文藝,2011.
[2]孫立平.對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藝術教育,2010.
[3]吳月欣.新課程背景下的農村音樂教育[C].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
[4]謝紅,王晶.加快平民教育進程進一步提高全民素質——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改革[J].中國音樂,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