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林 (深圳市寶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518000)
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策略
張 林 (深圳市寶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518000)
青少年創造力的開發和培養是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它不僅是青少年個體完美發展的基礎,更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國青少年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刻不容緩,創新意識驅使下的創造力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生產力,具有前瞻性,由此,本文就青少年科技創新素質培養的必要性為出發點,仔細分析青少年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升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實踐策略。
青少年;科技創新;創造力;策略
創新意識不是在此案有的理論基礎之上進行升華或者已有的思維對事物的整體進行簡單的概括,它有別于傳統思緒,它的存在也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存在的而基礎之上,只不過,不是簡單的概括和說明,而是折射出最新穎的,別人沒有想到的領域或方法,甚至找到前人從未想象道德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能力,這種思路和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也不可一蹴而就,是在長期的培養和加強中形成的一種不可言說的能力和意識,這種能力可以成為一種社會生產力,為工業的改革,產品的設計和技術更新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現代社會的進步都是依賴于重大發明的擴大利用,而這些發明的誕生每一項幾乎都離不開創新意識和創造力以及再創造能力。
青少年對知識的而吸收速度最快,對外界新鮮事物的好奇程度以及拼勁都是不可磨滅的,每個青少年就是一個成長中的科學家,科學家最大的素質就在于創新,所以青少年必須有這種創新意識,才能在創新的道路中不斷提升自己,將這種創新意識轉變成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應用到實處,則形成一股創造力,少年強則國強其中一層含義就是指,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可以改變國家、改變世界、甚至改變人類,青少年創造力的開發和培養是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它不僅是青少年個體完美發展的基礎,同時更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1.青少年自我素質的高低有限
青少年充滿著理想,很多時候又覺得現實很骨感,比如,對科技明銳的捕捉能力,生活環境和校園學習的知識類型、家庭的資金來源等等對青少年的創造力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有些青少年在校期間做過很多跟創業相關的兼職,那么他在創造力這方面的成長速度較一般人快,有一些青少年四年本科可能除了掛科,就是游戲,時間一長,兩者大相徑庭;科技創造能力對心理承受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對于一些面對逆境不具備堅持和隱忍能力或者心理素質不好的青少年,容易碰壁,總言之,學生自我素質的高低對創造力的影響最為直接。
2.青少年的創新意識有差異
在科技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科技活動環境激發青少年的創新精神,營造科技學習氣氛,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性思維,青少年的創新意識本身就存在差異,決定這些差異的有客觀條件,也有青少年的主觀意識,比如家庭教育對創新意識的影響,父母雙方都是很在意孩子興趣和創造力的培養,那小孩子的創新意識相對來說肯定要強一些,創新意識需要培養才能慢慢壯大,若有現實困難和父母老師的打擊與不斷潑冷水,創新意識也就會慢慢磨滅以致消磨殆盡。
3.學校教育
(1)教師素質
教師素質是影響青少年創新意識的重要因素。很多偉大的研究學者都客觀的分析了不同類型的教師對青少年創新意識的作用,結果顯示民主型教師可以有效的促進青少年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提高。當教師不在旁邊時,青少年仍然能夠用創新意識來思考問題。
(2)同學關系
根據相關資料分析,照能力程度劃分班級時,優秀的青少年可以有很大的機會去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這極大地促進了他們創作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 在班級中同學的壓力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專家認為,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因素就是由于同學帶來的壓力。
科技創新的素質是一個抽象的、概括性的素養,它基本上也包括了科技創新的意識和由意識驅使下凝結成的能力,即科技創造力,所以,要提出最優的策略,最有效的辦法是提升科技創新的基本素養,具體措施如下:
1.擴大科技活動的影響力
科技活動是一股潮流,宣傳的速度和產生的影響往往成正比,因此,要提升青少年對科技創新的意識和興趣,一定要擴大科技活動的影響力,具體而言,除了在學校課堂對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多開展類似的課程和趣味活動,在社會上也可以廣而告之科技為第一生產力的口號,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科技探索活動,肯定青少年的創造力,在高中教育部錄取的時候也可以將科技發明和創造才藝作為錄取的條件或優先摘選的條件,增加青少年科技創新的社會影響力,讓青少年收到鼓舞、激勵,從中培養出科技創新的意識,再通過各種活動檢測和考核,已達到提升創造力的目的。
2.注重培養青少年的創造性人格
情感是創造的動機,是創造活動的源泉,而創造是一種頑強、細致并富有靈感的勞動,要求創造者有堅強的意志,具有創新意識和良好創造力的個體在性格方面一定具有細微的洞察能力、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我總結和歸納的能力,總言之,綜合素質比較過硬,所以,在實際生活中,要想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一定首先要從根本上塑造其創造性人格,具體而言就是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養,具體來說,教師的指導學習方向可以轉向探究式、合作分組性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引用的目的就是充分發揮青少年的主觀能動性,實現青少年自主,以主人翁的態度學習可以間接加強注意力的掌控能力,達到提升青少年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營造良好的培養環境
青少年是祖國的幼苗。他們的成長直接關系祖國的發展趨勢,所以,青少年的教育和培養至關重要,科技是生產力,青少年要形成科技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一定依附于父母營造的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學習乃至社會構建的良好的科技環境,總體上鼓勵科技、肯定科技、放大對創造力的贊賞,所以,營造良好的培養環境是保持青少年增強創新意識和激發創造力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家庭環境,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對老師,父母的引導和家庭結構對學生的影響是根深蒂固、潛移默化的,所以,首先家長應該意識到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為來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創造力是一個累積的過程。要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必須要營造合適的環境和氛圍。
4.強化科技創新扶持平臺
科技創新的能力是慢慢培養出來的,因此對于這種能力不是啃掉一本書或者通過一門考試就完成的,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而過程,因此,政府和社會對于青少年科技創新的平臺創設要全面。
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知識和創新的緊密連在一起的,我們要不斷發展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攀比競爭心理極大地增加了這種毫無意義競爭的力度。因此,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學習現代社會的新文化,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