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歌舞劇團 830002)
美聲唱法對民族聲樂的影響分析
李 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歌舞劇團 830002)
美聲唱法起源于歐洲,其是人類文化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有著極大的魅力特點,不僅可以風靡全球,而且對我國傳統民族聲樂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實際演唱過程中,由于國人演唱風格、發音標準、行腔走韻等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民族痕跡,所以要想與美聲唱法相互融合,就要對美聲唱法進行全面的了解,本文也會對美聲唱法特點進行詳細的論述,并結合其對我國民族聲樂的影響,提出有效的參考建議。
美聲唱法;民族聲樂;影響分析
美聲唱法在我國起步較晚,經五四運動后才開始流行,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磨合,已逐漸成為我國聲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且對于我國民族聲樂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由于中西方差異,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很難在短時間內融合在一起,且兩者在本質上也有著較大的區別。因此,促進我國民族聲樂走向國際化,已是當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全面掌握美聲唱法的特點,了解其對民族音樂所產生的具體影響,才能盡早實現預期目標。
(一)發聲
通常情況下,美聲唱法在實際演練時,都會采用混合聲唱法,十分注重真假音的同時運用,且能使之覆蓋到整個聲區。演唱者在歌唱時,必須聲音保持連貫性和清晰性,且不能存在任何換聲痕跡。而我國民族聲樂在演唱技巧上則要較美聲唱法低很多,所以,為了有效促進兩者的有機融合,應在實踐中積極挖掘美聲唱法所具備的科學規律,將民族唱法發揮到極致。
(二)呼吸
美聲唱法在演唱過程中,特別注重呼吸作用,也針對性的制定了一系列訓練措施,其認為呼吸是發生的動力基礎,必須保證氣息連貫,并根據歌唱特點,將氣息傳遞到聲門處,才能達到連貫發聲的目的。相對在這點上,我國民族聲樂有著共通的特征,都是以氣息作為發聲的動力元素,講究氣沉丹田,利用胸腹均衡式發氣方式來實現聯合呼吸1。
(三)共鳴
美聲唱法強調聯合共鳴,不僅采用混合式發聲方法,而且還會依據音量的高低,來對發聲部位產生共鳴,并使其全面覆蓋,這樣才能充分體現聲音色彩的優美性和連貫性。尤其在進行歌劇演唱時,美聲唱法十分注重鼻咽腔和后咽腔的同時應用,通過對高音調和頭腔的共鳴,來加以引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協調胸腔、頭腔、口腔三個部位的配合關系,進而使聲區轉換更為流暢、更為靈活。而民族唱法在共鳴的應用上與美聲唱法存在著一些差異,民族唱法主要是按口腔共鳴應用技巧來進行歌唱,也正因為兩者的異同之處才構成了兩者不同的唱法風格和藝術表達效果。
(一)更好地促進我國民族聲樂
美聲唱法自五四運動后,開始進入我國,對于民族聲樂的發展歷程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美聲唱法與民族音樂也開始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進而有效帶動我國民族音樂全面引入美式唱法的演繹優勢,從發聲到共鳴,對民族歌手的演唱水平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高音區的演唱部分。在民族唱法中,有些要求需要達到美聲唱法的要求,譬如氣息的支持與對抗以及高音區的運用等,但是,在旋律的運腔等方面需要充分發揮出民族唱法的特色,這種中西結合的唱法更加地突顯了民族唱法的韻味。
一般情況下,我國民族聲樂在實際演唱時,都會注重歌手的音色是否明亮圓潤,吐字是否準確清晰等,而結合了美聲唱法后,則全面增強了民族聲樂的活力,既可以演繹激情昂奮的歌劇,又可以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當地歌曲,尤其在原創作品的體現上,更是游刃有余。此種演唱風格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和追捧,由此也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民族歌唱家,創造了一曲曲交口稱譽的特色歌曲,如:《我愛你中國》《冰山上的雪蓮》《大海啊故鄉》等,這些廣為流傳的民族歌曲,無論是行腔共鳴還是旋律共鳴,都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對民族聲樂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實際的意義。
(二)加快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
隨著我國人均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精神追求的質量也在逐漸提高,致使很多新型的音樂風格相繼出現,同時,在美聲唱法的廣泛背景下,民族聲樂文化的發展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為了順應社會發展,民族聲樂文化越來越注重時代特色的大力體現,全面革新了演唱風格和演唱技巧,使自身的演唱特點更加多元化、豐富化,進而呈現百家爭鳴的文化發展格局,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中國民族聲樂的國家化發展[2]。
每一種新型音樂的誕生,都離不開演唱者的勤奮耕耘,相對這就對民族聲樂歌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文化藝術素養,而且還要提升自身的演唱理念,可以全面掌握民族聲樂的內在特質,進而為其長期穩定的發展創造有效的途徑。現階段,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包括多種藝術風格,所具備的民族感也是十分明顯,與美聲唱法進行有機結合,更能促進民族音樂文化往多元化的方面發展。
由此可見,美聲唱法對于我國民族唱法的增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演唱者在作詞作曲上進行深入的創新和開發,與之融為一體,以便更好地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3]。
(三)充分體現民族聲樂特色
打破傳統理念,創設多元化戰略方案對實現我國特色發展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樣,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也是如此。美聲唱法屬于西方音樂,其和我國民族聲樂有著同工異曲的演唱風格,都能充分提升人們的文化藝術內涵,滿足其精神需求和審美情趣,而將兩者進行有效的融合,不僅可以帶動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速度,使其更具鮮明特色,為我國各地民歌的推廣提供可靠的保障。
如著名蒙古族歌唱家騰格爾、關牧村等,他們所演唱的歌曲都具有較深的民族風情,如膾炙人口的《蒙古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進而形成了我國特有的獨有的民族聲樂風格,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特色發展。
綜上所述,美聲唱法的廣泛流行對于我國民族聲樂來說,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隨著東西方文化的珠聯璧合,民族聲樂越來越重視民族特色文化的體現,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美聲唱法,進而為我國民族聲樂的傳承和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因此,一定要重視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的相互融合,使其形成更具特色的民族聲樂文化,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化水準。
[1]張建華.論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影響[J]曲阜師范大學,2016(4):10-11.
[2]蔣奕嬪.論民族聲樂之與時俱進——兼議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影響的幾個階段[J]科教文匯,2016(8):19-20.
[3]劉晶.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6(7):15-16.
李霞(1980.5- ),女,漢族,籍貫:新疆石河子市,國家二級演員,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民族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