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琳琳 (大連藝術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 116600)
淺談深化大連藝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措施
畢琳琳 (大連藝術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 116600)
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大意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加快各學校的發展。本文就大連藝術學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措施進行初步的探究和分析。
創新創業教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
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大連藝術學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是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推動我校教育教學內涵式發展。
依據學校下發的《關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和工作安排,各專業開展了2017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認真調研、調查,對接區域經濟文化產業發展,對接行業標準和人才崗位,確定各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力求堅持創新引領,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信息時代”,教師在增加文化內涵層次的同時也必須參與社會調研、市場調查和創業發展,要熟悉掌握各種新知識、新材料、新技能來補充教學。觀念的轉變至關重要,尤其在創新創業育人方面,建議以后多安排學術的交流,讓教師能夠走出去,為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吸收好的專業理念與教學經驗。學校先后組織一些骨干教師到臺灣、韓國、日本、北京等地高校參觀學習,對于教師的理念更新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目前,學校有18個校級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團隊,這三些教學團隊在建設中都堅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團隊建設,結合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申請了各級涉及創新的教改課題、指導學生成功申報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等。我們將繼續鼓勵廣大教師組建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團隊,形成合力,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生展示其創新創業精神的一個平臺。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大創計劃”,先從思想上打破禁錮,邁出創新創業的第一步。學校必須給予必要的保障政策,同時要給予教師和學生必要的指導,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指導,學生要切實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切實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作用。目前,大連藝術學院已經初步構建了國家、省、校三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體系,正朝著打造一批有創意、可操作性強或能夠循環利用的項目發展。
教師是學生走上創新、創業之路的主要思想引領者,如果教師思想打不開、缺乏經驗就很難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做好,因此要鼓勵教師多參與實踐、創業,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大連藝術學院已經有部分教師成立或參與成立工作室或公司,這對于其他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鼓勵。但是,部分教師想參與實踐、創業體驗,僅利用寒暑假時間可能比較短暫,因此,學校也在積極考慮給予教師更多的政策扶持,例如出臺給予減免額定工作量或工作量替代的辦法,這樣教師可以更好地兼顧教學與創新創業實踐。
我校已經獲批為遼寧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文化創意產業園將會有更多的發展,可以帶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去參觀學習,請文化創意產業園里一些起步不錯的教師或者學生創業者為參觀者分享一下創業經驗和心得,開拓參觀者的思維,激發大家創新創業的熱情。同時還可以遴選一批有創業前景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入駐文化創意產業園進行扶持孵化,并給予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加強創新創業教學的校內資源使用,利用好各專業的工作室、實訓室,帶領有潛力、有能力、有想法的學生在工作室、實訓室內開展一些創新研究和活動,開闊學生思路,并能切實動手做一些事情,讓創新、創業成為現實。另外,要有效利用校外實踐基地,加強交流,讓更多的教師和學生能參與其中,在實踐中思考如何創新,讓創業成為可能。目前,大連藝術學院的實訓室、工作室,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場所,教師會給與學生專業的指導,對學生能力提高有很大作用。學校的校外實踐基地的基地負責人也會在學生去基地參觀的時候,給學生做現場講座,也會擇機走進校園做講座。
學生以學業為主,走出去可能受限制,可以將創新創業先鋒請進校園為學生做創新創業教育。例如,我校藝術設計學院每年都邀請設計界的一些大咖,例如靳埭強、蔡仕偉、呂永中等來我院舉行講座、做工作坊,通過這些活動,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熱情,也開啟了一輪創新風;藝術設計學院還會請一些創業的畢業生例如張鋮、趙榕來講講創業心路,讓學生們感同身受。這樣既可以有高大上來開闊學生的眼界,也可以有接地氣的樹立學生創業的信心。
創新創業教育不是一句空話,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出深入的思考并努力去踐行。
[1]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 [2010]3號).
[2]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深化普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遼政辦發【2015】70號).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
[4]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
[5]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畢琳琳(1981— ),女,遼寧大連人,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