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
湖北恩施州計量檢定測試所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完善研究
龍華
湖北恩施州計量檢定測試所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必須建立并有效運行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對其優化和持續改進,與法制要求和市場需求相適應。文章結合構建質量管理體系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提出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的相關建議,促進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穩定發展。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質量管理體系;構建與完善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是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依法設置或者授權建立并經政府計量行政部門組織考核合格的計量檢定機構。為政府加強計量監督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專業化技術服務,是機構的核心任務和價值體現。法定計量檢驗機構應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提供相應的服務,制定切合實際的管理體系進行管理和運行。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有效的促進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發展,使其管理水平不斷加強,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計量技術服務,保障機構的穩定發展。
2.1 法制管理的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為加強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監督管理,保障國家計量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準確可靠,國家質檢總局頒布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督管理辦法》。機構應根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授權履行相應的職責。辦法規定對機構的考核和復查必須按照JJF1069《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范》的規定執行。此規范規定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取得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授權進行量值傳遞、量值溯源、計量器具型式評價、商品量及商品包裝計量檢驗和能源效率標識計量檢測等任務所必須滿足的要求,以及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的程序和考核結果評價的方法。規范5.1條款明確要求機構應按照本規范的要求建立與其活動范圍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將其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旨在形成文件化的要求管理檢定、校準和檢測實施所需的過程。
2.2 社會發展的推動
計量機構管理體系的優化和改進,體現出資源共享理念的不斷推進。對于具有充足設備及相關技術資源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來說,也在踐行資源共享理念,將資源進行分享,為社會不斷提供科學的計量技術服務,使其滿足服務對象和客戶生產生活及科研的需要,從而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隨著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不斷發展,不斷融入相關國際組織的交流與互動,互認檢測結果,實現各國之間相互信賴,彰顯出計量機構的基礎性、必要性和科學性。計量機構出具的數據結果,廣泛應用于公正執法、安全生產、質量提升、經濟貿易、科研教育、國防安全等各個領域,這些應用推動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另外,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面臨一定的挑戰和機遇,加強自身發展和能力提升,以更好地實施國家和國際間的量傳。實現這些理想和目標,要求機構在國際環境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約下,建設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共促進共發展。
2.3 機構發展的需要
構建質量管理體系,能夠使機構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以及制度化,保證機構的穩定發展。管理體系的規范運行和實施,可保證機構的各項工作具有科學性和合法性。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對機構的資源配置和過程的管理都作了系統化的規定,使各類人員職責分工明確,便于提高整體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通過對各環節和過程以程序文件及作業指導書的形式進行程序化管理,保證工作人員相互配合,明確各自的職責和權限,合理利用技術裝備和設備設施開展檢測工作,實現高效有序的管理。同時,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可以降低運行成本,明顯促進工作達到優質高效。另外,完善的管理體系能夠為機構樹立良好的形象,彰顯實力,提高機構的信譽度。
3.1 加強過程控制
第一,注重教育培訓,提升人員的整體素質。通過多種教育培訓方式,確保機構人員具備必須的技術和管理能力,在知識及經驗等方面滿足工作需求,同時還要做好人員檔案管理。第二,對設備設施進行有效管理。通過對設備設施及其檔案的控制管理,使機構的設備性能持續滿足規范要求。第三,加強對檢測樣品的管理。對送樣和抽樣的樣品均要進行全過程的控制,防止混樣和丟失。第四,加強檢測方法管理。檢測活動依據的各項規程規范及檢驗規則等是必須遵守的技術法規,一定要嚴格受控管理,確保方法統一。第五,完善和控制環境條件。對照相應的規程規范,核查實驗室環境條件是否持續滿足要求,必要時進行完善和監控。通過對以上關鍵過程的管控,及時發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使檢測工作的技術運作和管理環節都在管理體系的框架內執行,才能保證機構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實現。
3.2 落實監督檢查
為確保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改進和持續滿足規范要求,監督檢查是既必須又重要的工作。機構負責人(最高管理者)、質量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授權簽字人、內審員及質量監督員等關鍵崗位一定要履行各自的職責,參與監督檢查活動,確保相關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抓好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這兩個重要的質量管理活動,是落實監督檢查的充分體現。通過內審,可以發現日常工作與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必要時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消除和防止不符合工作再次發生,保證實際工作與管理體系和規范要求相符。機構負責人應按計劃主持管理評審,這也是其法制觀念及質量意識的體現。通過管理評審,能評價和指出體系中需要進行變更和改進的地方,確保質量管理體系具有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以及有效性。技術負責人應發揮其在技術活動中的核心作用,組織解決重大技術問題,組織實施實驗室間比對或能力驗證,保證機構檢測結果的質量,保證技術活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質量負責人要發揮其在質量管理中的主導作用,規范管理體系運行的相關程序和流程,處理投訴和處置不符合工作,組織和評價顧客滿意度調查,組織內審員實施內審及參與管理評審活動,使管理體系涉及的各方面工作能夠有序保質進行。授權簽字人要把好證書報告的最后關口,確保證書報告合法有效。質量監督員要全面落實監督工作,要對各個環節做好監督管理,做到有計劃有過程全覆蓋。讓機構的體系在“計劃—執行—檢查—改進”中循環提升。
本人在地市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工作多年,體會到作為基礎性計量技術機構,應充分落實相關的法律規定,嚴格按照規范運行和管理。通過構建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保證其為國民經濟和計量監督提供準確科學公正的計量檢測結果,保證各部門相關工作的有序進行。結合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經驗,應充分落實相關的責任分紅,對機構內部審核工作進行加強,不斷提高內部員工的法律意識及管理能力,通過培訓和教育,使相關人員充分掌握質量管理相關知識,使管理工作更好的得到落實,實現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持續發展。
[1]國家質檢總局.《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管理辦法》
[2]國家質檢總局.《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