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濤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研究
張天濤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學生已成為新媒體的主要使用群體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的影響,然后從國家、大學生個人、高校三個層面提出了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具體對策。
新媒體;大學生價值觀;培育
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大學生已成為新媒體的主要使用群體之一,無論是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能看到他們使用各種新媒體的影子。新媒體正以強大的影響力,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發揮各種影響。探討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問題和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正面影響
1.豐富了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途徑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途徑已經突破了過去主要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局限。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途徑與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培育方面的交流和探討,也可以根據需要把一些優質的教學資料發布在各種新媒體上,方便大學生下載和學習。這是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培育途徑得到大大拓展,培育的針對性及時效性得到提升。
2.提高了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大學生崇尚民主、平等、自主的人際溝通方式。而新媒體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恰恰滿足了大學生的這種需求。在新媒體的各種平臺,大學生成為了一個個平等的主體,可以就國際國內的熱點問題,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展現自己的風采。在思想的相互之間交流和碰撞中,大學生們在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方面形成共鳴,主人翁意識得到提高,從而主動做出正確的價值取向選擇。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負面影響
1.削弱了教師在大學生價值觀培育中的信息優勢
網絡技術和新媒體出現以前,高校課堂是大學生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在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中具有絕對的信息優勢和權威。在當前新媒體的背景下,人們都可以自由的接受各種信息,并成為信息的制造者及傳播者。大學生可以在課堂之外利用新媒體快捷地獲取自己想要的各種信息,教師的信息優勢地位大打折扣。學生會根據自己通過新媒體掌握的有效信息,對教師的講授內容進行質疑和評價,使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言論權威時常受到沖擊,大學生價值觀培育工作難度增強。
2.使一些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混亂
新媒體給當代大學生的人際溝通及交往方式、思維模式和觀念等都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但由于年齡小,社會閱歷淺,價值觀還未形成,很容易受不良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影響。隨著西方和平演變的加劇,那些經過包裝的西方價值思想,通過網絡傳入中國,對中國大學生的洗腦加劇。一些反華媒體和勢力,積極宣揚西方的民主政治,對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進行肆意抹黑,煽動不明真相大學生的不滿和對立情緒。一些不明真相的大學生由于受這些不良信息的影響,迷失了自我,價值觀念出現了混亂。
被人們稱為“網絡一代”的我國當代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新媒體環境下,如果我國高校的大學生職業觀培育工作不力,導致一些大學生受新媒體傳播的負面信息影響,形成錯誤的價值取向,將是后患無窮。因此,要借助新媒體的有利因素,從社會、大學生個人和高校三個方面加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工作,力求大學生價值觀培育工作能夠收到好的效果。
(一)國家應加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1.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良好新媒體環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的主流價值取向,對大學生價值觀培育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新媒體已經成為我國宣傳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載體。在新媒體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接收到各種信息,也可以發布信息,并得以共享和傳遞,影響面很大。一些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跡和任務,借助新媒體,可以在全社會迅速傳開,傳遞給人們正能量,并提供給人們正確的價值取向。國家要利用新媒體的互動、快捷、開放等特點,營造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優良環境,使其成為我國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可靠陣地。
2.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新媒體所傳遞信息的監管
在新媒體背景下,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信息的監管,采取有效措施為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媒體環境。首先,立法部門要加強有關新媒體的立法,明確新媒體從業人員的權利、義務及責任,把新媒體的發展納入法治的軌道。新媒體世界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受到法律的約束,要建立健全新媒體管理的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上杜絕新媒體不良價值取向的傳播。其次,政府信息監管機關應新媒體發布的信息進行嚴密監控,阻斷不良信息的發布和傳播,時刻做好新媒體環境的凈化。最后,依法嚴厲打擊新媒體領域出現的違規及違法行為,規范新媒體信息的合理、有序傳播。
(二)大學生應加強自律,自覺提高自身修養
信息化時代,新媒體不僅深深的影響著大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也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價值觀的確立和形成。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應加強自律,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提高自身修養。大學生在利用新媒體接收、使用和傳播信息時,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導準則,按照正確的善惡是非標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要善于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參加健康、積極向上的各種交往活動,在活動中增長知識,辨別善惡榮辱,自覺弘揚正能量,強化責任意識,抵制歪風邪氣,堅決同借助新媒體進行違法亂紀的不法分子做斗爭。大學生在使用移動互聯網時,應自覺營造有利于自身道德品質發展和身心健康的優良手機手機環境,并形成和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高校應加強新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工作
1.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媒介素養培訓
當前的新媒體環境,在大學生價值取向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影響。這對高校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工作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高校應該加強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媒介素養培訓,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掌握、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對新媒體信息的正確解讀和評判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政課教師具有嫻熟的新媒體運用技巧,增強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權威性和吸引力。
2.推進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注重新媒體背景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應與時俱進,采用聲音、圖片、視頻和動畫等媒介進行思想政治理論和價值觀的傳授,實行課堂上教和學互動交流,實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借助新媒體,傳播正確價值觀。當前移動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所孕育的新媒體傳播,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人們的行為習慣。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只有運用好新媒體技術,才能符合未來發展趨勢。新媒體的發展,通過客戶端、微信和微博,使價值觀教育超越時空,成為隨時隨地都能實施的活動。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利用好具有開放性的新媒體,發揮其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形成與無形的特點,通過微信、QQ等,把與大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延伸到課外,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困惑和問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新媒體互動性和大眾化等特點,可以深入到大學生們的生活交往的圈子,使正確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被大學生接受和認可。思想政治課教師和同學們在微信和微博上的互動,例如點贊,背后傳遞的是正能量,傳播的是正確價值觀。
3.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培養
新媒體環境下,一些自制力不強、媒介素養不高的大學生沉醉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如整日打游戲,或追劇等,荒廢了學業,也浪費了時間。這些學生往往與社會脫節,離經叛道,人際溝通能力和社會責任感較差,價值取向出現偏離。大學生媒介素養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所必不可少的素質,是指大學生對各種媒介信息進行分析、評判、處理和使用的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媒介信息,良好的媒介素養可以使大學生能正確的評判和使用信息,免受錯誤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高校應采取各種措施,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一是開設媒介素養培養的選修課,系統進行媒介素養的教育。二是舉辦媒介素養專題講座或座談會,邀請校內外新媒體專家進行媒介素養知識的傳授,答疑解難,幫助大學生熟練使用新媒體,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提高其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三是利用豐富的校園媒體,如校園網、學校微信公眾號、校信通等,對大學生進行新媒體素養教育,引導其理性的利用新媒體,并能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1]王爽.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創新[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
[2]黃一蕓.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新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
張天濤,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