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元
重慶市彭水中學
走班制下的高中歷史教學
黃昌元
重慶市彭水中學
走班制模式下的教學活動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兩部分,主要考慮學生、教師及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差異性,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課程,在教師的專業指導下,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與學習欲望,夯實知識基礎,進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科學習方法。近年來,一些學校的高中歷史教學開始嘗試實行走班制教育模式,充分體現對學生的尊重以及發展學生個性與特長的期望,這是現代社會發展對多樣化、差異化人才提出的必然需求,也是歷史教育改革的未來方向。本文圍繞走班制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展開分析與探討。
高中歷史;教學改革;走班制
隨著我國高中教育改革及高考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對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提出挑戰,歷史教學改革成為必然選擇。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客觀需要,將走班制教學模式引入高中歷史教育中具有現實意義,通過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多方配合與共同努力,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學科教育體系,開展有序、有趣的歷史教學工作,真正發揮走班制下歷史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1.1 高中歷史學科特征適合走班制
經多年來走班制教學實踐經驗表明,人文學科實行走班制教學模式與自然學科相比更具適應性,因此高中歷史學科特征本身就能更好地符合走班制教學需求,具有獨特的優勢。我國實行的走班制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與隨機性特征,這就對教師的有力引導與學生的自律管理有著一定的關聯,另外走班制教育模式下選擇的歷史教學內容能否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歷史興趣,也決定了走班教學的成敗。與初中歷史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比,高中歷史知識更具專業性與系統性,關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史學修養,需要在教師的耐心指導與幫助下,結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等,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這恰好適應走班制教學。
1.2 高中歷史教學形式適合走班制
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形式提出了更多要求,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開始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課堂提問法、小組合作討論法、誘導教學法、自主探究學習法、課堂辯論或演講等,這種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思維來考慮與認知歷史事件,進而獲得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對激活高中生的歷史興趣、思維與能力具有積極意義。為了實現不同教學形式的優勢與特征,將其與走班制歷史教學活動相結合,不同的歷史課堂滲透不同的歷史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與能力認知自主選擇與學習,求知欲望更高,學習效果更佳。
1.3 高中歷史教學的專業差異適合走班制
高中歷史是一門系統性的學科,其中涉及很多專業知識,而對于高中歷史教師來說,他們每個人專注研究的方向與擅長的領域各有千秋,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給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帶來諸多不利與限制,每個老師都講授一樣的課程,甚至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失去了教學個性與學科特色,也極易導致學生的厭倦與反感,導致歷史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致不高。實施走班制歷史教學模式,每個教師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探索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增強歷史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展開深入探究,自主決定授課內容,既可是選修課形式,也可是必修課形式,歷史教學更具靈活性,這對學生與教師來說都很受益。
2.1 科學引導走班制歷史教學模式
首先,學校與教師要牽頭重視走班制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在學生中加強宣傳與引導,讓學生認識與了解“走班制”,并愿意積極投身于歷史走班制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科學的宣傳與引導,激活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在走班制學習中強化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我認知能力,教會學生在走班制的歷史教育中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學習需求,讓走班制教學能發揮預期效果,提升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2.2 完善走班制歷史教學的方案
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是歷史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根本保障。首先,高中歷史教師要充分了解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整個高中年級為單位,制定整體性的備課方案,明確走班制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案,包括教學安排、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管理等。其次,本著自主性原則,由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教學方案與“走班”模式,合理選擇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確定個性化的“走班”安排,完善學期課表。再有,在學習過程中要定期反饋教學成果,經過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主安排,結合實際情況調整走班學習方案,確保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2.3 創新走班制歷史教學的評價方法
在走班制歷史教學中,顛覆了傳統的固定式課堂教學方法,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還是教學方法都更具靈活性與創新性,相應的“應試教育”評價模式不再適用于這種新型課堂,教師要轉變“以考試成績論成敗”的評價理念,基于素質教育的多元化目標要求,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將師生互評與學生自評相結合,形成適應走班制歷史教學的綜合性評價方法。
由上可見,走班制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它符合新形勢下教育活動的多樣化需求,更好地滿足高中生成長與發展的實際需要。作為一線歷史教師,要重視并摸透走班制教育模式,做到取長補短,讓學生愛上歷史學科,夯實歷史知識基礎,體現我國倡導教育改革的意義與價值。
[1]戴季瑜.我國走班制教學的類型與特點[J].教學與管理,2016, 12:54-56.
[2]王斌斌.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學的利弊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