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澍清
甘肅省永靖縣移民中學
構建良好的物理學習環境
楊澍清
甘肅省永靖縣移民中學
高中物理學科的知識內容多,涉及廣泛,概念公式抽象復雜。高中物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很高,如何才能學好物理,排除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之外,學校和老師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物理學習環境也很重要。本文結合過年的實際經驗,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構建良好的學生環境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
構建;物理;學習環境
高中物理是一門理科學科,抽象的內容,枯燥的概念,學生學起來很不容易,對一些物理知識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消化,久而久之學生就有了厭學的情緒,作為學校和老師,要掌握學生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征,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學習物理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合理的規劃可以和學習進度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過程,首先不應該在高一階段就給學生安排較多的物理課。學生每周物理課時數4節以上,學生的學習進度就會超前,學習的環境也會緊張。這樣就會在學生跟不上的時候,教師不得不停下來新課,反復地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這樣無疑造成了教學時間和學生精力的巨大浪費。在教育質量的壓力下,教師往往會采取題海戰術,這種學習方法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讓學生迷失方向,基礎知識學的不扎實,基本概念和內容也容易混淆。
構建良好的學校環境,就是減輕學生的負擔。物理課時應該規劃在一周3課時,學習進度應該在高一兩個學期完成物理必修一、二的內容。這樣就能保持學習的整體進度不急不緩,也不會出現讓學生在分科前就已經學完了物理選修3-1,然后再復習必修,然后再重新學習物理選修3-1的尷尬局面。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合理的規劃教學進度,逐步的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物理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到學習物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物理課堂效率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新課標要求提高課堂效率,轉變教師職能。從課堂知識的傳授方式來講,常用的課堂模式基本上有以下兩類:
第一類,教師直接講解課本知識、概念,課下通過大量的習題提供各種變式,反復強化知識;第二類,轉變教學理念,從課本知識體系中引出問題,運用適當的方法對問題進行探究,推導出新的結論,然后提供各種變式,讓學生進行更深入理解。在短期內,方法一更加簡單直接,進行大量的訓練,成效顯著,短期來看,結果遠遠好于方法二。但是方法一,物理知識在學生大腦中是機械的。一個新概念,使用方法一可以直接記住,然后用大量的習題進行強化,但是如果出現新的情況,與所學知識體系不一致,大腦就會產生排斥,這就使知識在大腦中很難形成永久的記憶。方法二短期內效果不明顯,但是物理知識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被學生慢慢的吸收和鞏固,新的知識、概念很容易和原有的知識體系所融合。用方法二教授學生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長期牢固地掌握,也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探究規律,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大幅度的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新課程實施的基礎上,方法二更適合形勢的發展,更有利于高效的構建物理課堂,是高中物理教師轉變教學思路,采用新方法的方向。
高中數學和物理在知識的聯系上雖然不是很明顯。但學生在學習的方法和思維上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高中幾何問題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比較高,高中物理中的受力分析、速度問題也是如此;高中數學證明的邏輯性很強,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高中物理中的動態電路分析、實驗推理題也是如此;高中數學和物理在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多共同的特點,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多積累,靈活運用。
數理不分家,兩門傳統的學科對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研究都有較高的要求,這使得學生在這兩門學科課下時間的分配上產生一定的沖突。顧此失彼,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物理學的好的學生往往數學成績也不差,老師應該正確的引導學生數理并抓,這樣的效果往往非常顯著。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有著非常強的整體系統性。各個知識點之間或多或少存在關聯:其中一個知識點掌握不好就會影響其他知識的學習。例如:物理中的受力、運動分析不到位,牛頓定律的應用就會出錯;接下來就會影響學生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當學到曲線運動、天體運動內容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更加的無從下手。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開始的時候教學進度放的緩和一些,讓學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了基礎知識和物理的思想方法,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有了進一步認識以后,教師再進行后面的教學,讓學生有一個從簡單到困難的適應過程,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究,逐步的掌握物理認知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物理部分知識點的不足可以通過學生在學習其他知識點的時候進行彌補,但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物理知識斷層,這個將很難用其他關聯的知識點彌補,反而會拖累其他知識點的學習,所以學習物理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的一步一步推進。如果高中學生在高一階段物理學習的不扎實,高二的時候再努力的學習也是不可能有實質性的突破;如果學生在高一、高二中沒有很好的學習物理,那么學生在高三就算再努力也不可能掌握所學的知識了。所以學習物理需要系統性的掌握知識,弄懂了一個知識點以后再去學習下一個,教師也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引導學生,及時的掌握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了解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通過測試訓練等方法,拓展學生的知識深度和廣度,彌補學生學習中的不足,讓學生在輕松、漸進的環境中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總之,物理學習是一個連貫系統的過程,構建良好的物理學習環境將更加有助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讓學生成為教學和學習的主體,切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1]張偉,郭玉英.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生態化物理教學初探[J].課程.教材.教法,2006(05)
[2]王愛生,佟巖.挖掘生活資源改進物理實驗和教具制作的研究[J].物理教師,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