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華
普蘭店區第二十中學
初中語文作業有效性的研究
張立華
普蘭店區第二十中學
布置作業是語文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衡量老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學生項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平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代教育家顏元曾說過:“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但目前,農村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仍未走出傳統的模式:作業量多,形式單一,如抄詞語,背誦課文,或做練習卷、以題海戰術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機械練習,有時扔給學生一個題目,就讓學生寫一篇作文,讓學生毫無興趣,這樣的作業束縛了學生思想,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如今,伴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改變現行的布置作業方式勢在必行。那么怎樣科學設計作業,讓學生高效地積極地去完成作業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載體和依據,初中課本所選擇的文章要么是名家經典之作,要么是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優秀作品,無論其語言還是內容都是學習的典范,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優美經典的語言,感受作者傳達的觀點與情感,了解不同體裁作品的特點。因而作業的設計要緊靠文本。如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教學中是抓住文中具體而生動的描寫,翔實的數據以及由此產生的對比感悟文章的主題,那么作業的設計就應抓住這項內容,讓學生在羅布泊前后截然不同景象中,想象一下青海湖或月牙泉在三十年后將會是怎樣的情形。學生的作業無論是悲觀的還是樂觀的,都是對文本內容的再次吸收和消化,且將文中的語言化為己用,這樣的作業不僅鼓勵學生展示出自己的個性,還強化的課堂教學效果,又自然地引出學生的深層思考,可謂一舉三得。緊扣文本的作業,在重視雙基的同時,也讓學生學到了閱讀方法,使語文作業變得有效。
每節語文課都有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的各環節都應緊緊圍繞這個教學目標,因而作業設計這一環節也就在責無旁貸緊隨其后,但同時也應滿足知識基礎不同、智力因素各異的每一位學生的需求,讓學生都有所得,都能或多或少品嘗到成功的滋味。如教學朱自清的《春》,學習本文景物特點、生動準確的語言、多種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目標之一,在作業時可根據目標與學生的能力分層布置:(1)、摘抄并背誦本文語言生動或運用了修辭的句子(不少于三句)。(2)、收集有關春的古詩詞和散文背一背或讀一讀。(3)、仿寫句子: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4)、學習本課寫景方法試寫一寫《家鄉的春天》。學生可根據自身能力選擇完成。這樣的作業,既鞏固了課堂所學,也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自己完成的內容,不再以作業為累,且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最喜歡接受、最愿意干的事莫過于做他們喜歡做的事。而初中又是兒童向青年過渡的階段,他們活波而又封閉,思維敏捷而又容易感情用事,如果作業總是老套、機械則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相反,如果你的作業新穎、形式活潑,則會吊起學生的胃口,使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高漲,擦拳磨掌,躍躍欲試。如在教學《孔乙己》時,第一課時朗讀了解文章內容,為加深學生對孔乙己形象的認識,可以讓學生分成各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孔乙己的履歷表(包括姓名、籍貫、年齡、出生年月、學歷、身體狀況、特長、工作單位、家庭成員、主要社會關系、優點、缺點等)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這樣的作業讓學生耳目一新,會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填表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孔乙己的認識及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可謂事半功倍。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育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讓他們感受到作業的樂趣,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而語文則是最具開放性與靈活性的學科。語文教材內容涉及到自然、歷史、地理、社會、科技等知識領域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語文也無處不在,因此,語文作業也應立足課本、著眼課外、放眼社會。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語文課外作業:收聽收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記錄自己最關注的新聞;觀看動畫片,學寫短小的童話、科幻故事;閱讀課外讀物,做讀書筆記,辦手抄報;背誦沒有學過的古詩,在班上舉辦詩歌朗誦會;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語、諺語、春聯、民間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頭,糾正街道兩旁的錯別字……這樣的課外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又使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創新是現代語文與傳統語文教學的區別之一,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尊重學生個性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與創新精神。初中課本幾經改版,但那些經典之作依舊熠熠生輝,我們讀過,我們的孩子也在讀,對于這些篇目課堂教學的設計也往往是在同小異,缺少新意。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作業的布置上進行思考探索。如教蒲松齡的《狼》一課,明確寓意,理解狼的本性——貪婪、狡詐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開放性作業:除其貪婪狡詐外,你對狼還有哪能些了解?要求學生查閱各種資料,落筆成文,學生在通過上網或讀書經過查閱資料,最終不僅知道有關狼的習性,還會發現狼是一種聰明而充滿母性的動物。教師用這樣的作業既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又拓展學生的知識空間,學生又怎么會以作業為苦呢?
教者有心,學者有益,語文教師應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確立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新穎多樣的語文作業觀,巧用作業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以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課教學的有效性,減輕學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