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彬
河北樂亭縣樂亭鎮三劉莊小學
小議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
劉玉彬
河北樂亭縣樂亭鎮三劉莊小學
禮儀教育以其獨有的特點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在體育教學中巧妙地滲透禮儀教育,將禮儀教育有機地納入體育教學過程,就成為一種實際的需要和必然,這也是體育教育的內在要求。
禮儀教育;體育教學;身體素質
禮儀是人們在長期的交往中產生并逐漸形成的一種帶有約束性的行為規范。因其獨有的特點,禮儀教育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不但可以引導和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加強課堂教學的組織紀律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
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教學中該怎樣進行禮儀教育。
進行禮儀教育首先要從思想入手,要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講禮儀,我文明”的意識。可以利用影視節目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用我國體育健兒為了國家榮譽在訓練場上刻苦訓練、在賽場上頑強拼搏的事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用出國參賽代表團回國后受到熱烈歡迎鼓舞學生,讓學生認識到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會決定我們該怎樣做。只有思想到位,才能真正感到禮儀在社會交往中的作用,也更有益于自己的實踐心動。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育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認識事物的一般特征:具體形象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模仿力強,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我們要以教師職業道德為基礎,嚴格規范自身言行,不斷提升自己的形象。教師的外在形象,如言談舉止、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等都會傳給學生,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為此體育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既要言教,更要身教。在課堂上要嚴格要求自己,正確使用普通話和文明用語,衣著合體,舉止大方,精神飽滿,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杜絕一切不健康言行。
課堂禮儀是師生交流感情、互道尊重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課前,教師要認真布置好場地、器材,提前到集合地點等待上課。如有學生不能堅持上課,應向教師當面請假,教師做好批注記錄。上課鈴響后,體委先整隊,向老師報告出勤情況,然后師生相互致敬、問好。教師要精神飽滿,聲音洪亮,給學生一種既親切又讓人敬仰的感覺。遲到的學生要喊“報告”,并說明原因,經教師許可后方能入列。[1]
課中,教師講解、示范,學生學習、互練時,都應認真,不隨意說笑,不亂走動。學生提問先舉手,回答問題時儀態要大方,聲音要洪亮,要勇于展現自我。教師輔導學生時更要“俯下身子”,尊重學生,樂于聽取學生的意見,展示良好的風度。
下課時,師生應相互致敬、道別,待教師宣布“下課”后,學生方可解散。
嚴格執行教學常規中的禮儀,能夠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尊敬師長、平等互助、互相關愛的優良品質。
體育教學不但要進行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強健的體魄、優美的身姿,會給人一種爽心悅目的感覺。作為教師,應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科學地指導學生進行鍛煉。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關心集體、關愛他人、誠實守信、勇于進取的優良品德和作風,塑造學生美的心靈。在教學中融入節奏感強的健美操、韻律操,以健身、健美、健心為一體的具有整體效應特征的體育手段,提高學生的節奏感、音樂表現力和形體的表達能力,有效的培養學生優美的身姿,輕盈的體態,展現體魄健壯,朝氣蓬勃的青春活力。[2]
學生儀態之美、心靈之美不是一朝一就能形成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必須有一個長期的思想準備,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和需以及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因材施教,將其貫穿在整個教學之中。
課堂是進行禮儀教學的最佳時間和空間,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教學主陣地。恰當處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的各種問題,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整隊集對時,教育學生互相尊重、禮貌互讓、不推擋、碰撞。在使用器材時,教育學生愛護公物,自覺排隊,按規定順序依次練習。組織游戲或觀看比賽時,要求學生保持安靜,鼓掌要適時、適度。出現傷害時,引導學生及時幫助,給予安慰、鼓勵等。
以往的教學受競技體育的影響,主要考查學生技術動作掌握的程度以及身體素質的好壞,而忽視了學生行為表現的養成,這無疑使我們的評價走向了誤區,妨礙了學生的正確成長。在教學評價時,要把技術技能和學生的行為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平時禮貌行為的養成。學生技術技能的好壞,只代表了其身體素質的好壞。如果沒有優良品德和高素質的文明行為習慣,技術再好,能力再高,也不可能成為體育界的優秀人才。因此進行在體育教學評價時,要把文明習慣的養成納入其中,使美的心靈隨體育而行。
作為體育教師,應為學生著想,利用體育課堂的優勢將禮儀教學融入其中,并將禮儀習慣靈活的運用到各種教學、比賽和游戲活動中,使其逐漸養成謙虛禮讓、豁達寬容、彬彬有禮的良好形象,培養學生禮儀交往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1]http://wangguoxi1966.blog.163.com/blog/static/577343052008 101934156613
[2]孟曉芳.禮貌禮節.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04.
[3]趙俊,高進.在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中國學校體育,200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