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輝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二團中學
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田光輝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二團中學
創新作為我國改革的方針策略之一,在教學中也要加以運用,中學生肩負著國家的未來,創新意識必不可少。從整體來說,創新意味著在舊有基礎上進行改革,或者通過創新思維造就從未出現過的內容,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對創新的整體性開展研究,爭取把創新滲透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此為主要教學目標,培養具備高素養的創新型人才。
中學語文;創新意識;培養
創新意識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在何種學科都應受到重視,教師也要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有意識的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下,應試教育不再是教學的主流,培育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才能符合社會的發展方向。國內外針對創新的改革實踐眾多,在教育教學中滲透創新思維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中學的語文課程是鍛煉學生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的基礎,也是學習其他科目的根本,因此創新意識的培養要從語文課程開始。
中學生的思想已經于小學生不同,在不斷成長中接觸到了更多人情世事,對待事情的考慮角度也各不相同,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快教學進度,在新課改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情境下,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同樣能夠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環節。首先,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用人格魅力來感化學生,注重民主與平等,讓學生體會到被關注的情感,從而熱衷于語文學習;其次,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采取教學機智,防止因過度批評使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收集學生的特點,通過細心的教導引領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繼而在牢固的基礎之上不斷創新;再就是定期舉辦語文拓展活動,在活動中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并通過家長會或者與其他教師的交流明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薄弱點,將平等的師生關系貫徹到中學生的心中,在和諧的氣氛下完成教學[1]。
從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中學教師仍舊采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即為了考試而教學,雖然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任務已有改觀,但老教師的固有作風還存在,學生負責聽,教師負責講,二者之間完全沒有融合,這與教師脫離創新理念有關。
相比之下,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但若借助中學生不服輸的精神灌輸創新思想,便能將學生引入正軌,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發揮職業素養中的育人精神,重視對成績差的學生的輔導,運用精心準備的課件吸引學生注意力,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徹底將灌輸型教學模式刨除,課堂中可適當借助多媒體播放短視頻或輕音樂,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2]。
中學階段學生的創新大多建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以掌握的語文常識為前提,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時要支持學生的思考與聯想,將枯燥的理論語言轉化為豐富多彩的想象世界,不要一味服從于教師的答案。通常,中學生認為必須要研發出以前課程中沒有遇見過的內容才算創新,其實不然,在社會快速前進的過程中,只要對原本有缺陷的知識點進行更新或改進,都屬于創新的理念,只有根據自身的能力主動考慮問題,擺脫他人思想的束縛,才能真正從創新中找到樂趣。
每個人的性格很難改變,但對不同的人格進行升華卻是追求的目標,教師在鍛煉學生創造力的時候,要以課堂為主要區域,針對學生的聽課想法不斷改進,開發學生智力,可通過不定期播放著名影片來引導學生寫觀后感,從文章隨筆中體會學生的思想感情。
語文的學習存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僅僅局限于課堂中是遠遠不夠的,語文教師可以挑選幾節校內外培訓課,讓學生組織策劃,展開部分學生的領導能力,發揮每名學生的特長。
建立學習小組是在小范圍內鍛煉學生創新精神的模式。像朗誦組、書法組、作文組的建立能夠讓學生從多種選擇中發現自己的優勢,逐漸提升自己的水平,并且在參與過程中與同學們團結互助,有利于班集體的凝聚。語文教師可以將社會上的熱門事件導入課堂教學中,或者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周圍公園、樹林中尋找人文樂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于寧靜中迸發靈感[3]。課外學習結束后,教師通過屏幕播放在活動中拍攝的畫面,為學生留下純真的記憶,也有利于學生在后期觀看照片時重溫當時的感受。
中學生對教師充滿敬佩之情,從教師處獲得的光榮能夠緩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壓力,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成績進行恰當的評比,避免只從成績著手,忽視學生在創造力方面的成果。
首先在課堂中,教師要對提出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繼而帶動全班學生對合適的問題展開討論,倘若學生的提問不合常理,教師也要持鼓勵態度,并在課下單獨為該同學解惑,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促使成績的提高,也敢于異想天開,發揮創造力。
其次,教師可以在每節課上課前展示優秀作業,不僅是文字版,對通過計算機制作的語文知識也要進行贊揚,現在是信息時代,借助電子工具能夠使學生具備多元化的創造意識,比如教學課件的制作、作文的配圖配樂等,讓學生的探索能力與發現能力得以有展現的平臺。
再就是通過新科技下的檢測系統來評價學生的表現。目前市場上流行一種搶答軟件,教師可以借助這種軟件來當堂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小組來搶答問題,渲染課堂的氛圍,把上課情況反映到系統中去,教師在課下反復研究,對回答具備創新意識的學生進行稱贊,讓學生在困難中實現自己的價值[4]。
概而言之,創新意識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中學生的語文課程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課堂中的語文教學要以開發學生創造力為目的,通過新時期下的教學工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鍛煉,使中學生在日后逐漸成為創新型人才。
[1]羅丹.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2]周影.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5,(25):146-147.
[3]徐曉紅.論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5,(09):287.
[4]劉富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
田光輝(1967-),男,河南西平縣人,畢業于新疆石河子大學漢語言文學,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