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瑋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四中學
淺析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
王玉瑋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四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也需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節奏進行一些列的調整和改革,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思考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就生物課堂教學的幾個策略進行簡單分析。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地方,因此,教師應該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通過引導和組織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效率,讓學生掌握學習和研究的方法,通過生物課堂教學策略有效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目前,部分一線高中生物教師還沒有形成新的教學觀念,在生物課堂上還是習慣性的用以往的教學方法,這種比較死板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和學生對教育的期望,對學生強行進行知識傳授的模式已經不能達到新課標要求的標準。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中,生物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強制的學習,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達到學習的目的,學生本身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不強,高中生物教師一旦督促的少了,學生的學習步伐就會變的緩慢,在學習知識的方法上也變得漫無目的,學習效率低下,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嚴重的束縛了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有效提高生物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數情況下還是“以我為主”,教師是課堂的權威,往往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路強加給學生,幾乎很少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知識掌握情況,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也不太注意。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形式發展的要求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教師做好學生課堂學習的組織和引導作用,通過情境創設,實驗演示以及讓學生參與實驗,對問題進行探究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教學中充分的發揮積極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活潑愉悅的,這樣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情感充分流露,學習知識和探討問題的興趣大增,教師應該主動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生物教學自然和諧,師生在課堂上進行良好的交流和互動,這有助于放松學生的神經,提高學習的效率。在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會感到舒適,沒有太大的壓力,緩解學生緊張的神經,調動學生學習的節奏,便于教師和學生,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探討,增強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知識和思想交流的過程,若只有教師對書本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做一個良好的聽眾,對不理解和不明白的也不進行及時的反饋,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的問題越積累越多,進而影響以后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提倡和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提問,及時的給有疑惑的學生已個鼓勵的眼神,在一下重難點的知識講解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設置一些探究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動思維,帶著問題和疑惑進行學課堂習。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高中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該墨守成規,照本宣科,而是應該從身邊的學習資源進行挖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比如再講蛋白質的時候,可以擴充一些生活的常識,蛋白質是人體細胞和器官組織的重要成分,蛋白質幾乎參與到人的機體所有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肉類食物中含量較高的物質,如果一個人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高,吸收好的話,皮膚就會變得有彈性和光澤,反之,就會使皮膚暗淡,學生都比較愛美,對蛋白質會十分感興趣,這樣教師就結合教材知識與護膚技巧之間的聯系,對生物教學進行有益的延伸,結合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聯的具有趣味性或是學生關注高的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高中生物的很多知識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化實例引出課本的知識,比如我們日常吃的雞蛋、瘦肉、豆類等食物中都富含蛋白質,由此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再對蛋白質做進一步的分析,引出蛋白質的基本構成物質氨基酸,以及氨基酸的結構和特點等等。教學聯系生活,可以讓學生更加的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有效的提高生物教學效果。
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與我們的生活也比較近,對于學生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的意識,并將借此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
1.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高中生物是一門以研究生命現象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應當運用生物學知識,通過情境和實驗演示,引導學生進行生命奧秘的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的生命意識,完善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遺傳講解的時候,可以和學生談談達爾文的物種源理論,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奇跡,通過“遺傳基因”的講解,讓學生掌握遺傳的特點和規律的同時,讓學生懂得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是非常幸福的,任何人都需要珍愛生命。教師也應該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對學生多樣化的觀點和思路,教師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正確引導學生對自身價值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意識,升華學生的情感。
2.培養學生科學的審美觀
高中生物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極具審美價值的科學,在大自然中,生命體本身就是極具魅力的。教師生物教學中,要合理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觀,主動去發現和欣賞生物科學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利用現代技術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圖文聲并茂的課件,體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生命的美感。教師要善于挖掘生物知識的美感,比如DNA雙螺旋結構所具有的對稱美,以及DNA轉譯和復制過程中遵循堿基互補配對的原則,保證復制精確的嚴謹美。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既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讓學生感受生命科學,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過程。高中教師通過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和科學探討,讓學生有動力和興趣去進行學習和探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