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娟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人民法院
研究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比較與法律適用
嚴麗娟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人民法院
許多的學者都論述過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關系,但是,在實際中依然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答。現在我國的法律對勞動合同有規范,但是對雇傭合同還未有特別明確的規定。而對勞動合同和雇傭合同的區分成為工作過程中的一個難題。本文通過對雇傭合同和勞動合同的分析研究與比較,希望可以為雇傭合同和勞動合同的區分提供一些幫助。
雇傭合同;勞動合同;比較;法律適用
1.雇傭合同的概念
不同的學者對雇傭合同的定義都不同,有的學者認為:“即受雇人于一定或不一定之期限內,為雇傭人服勞務,雇傭人負擔給付報酬的契約”,也有的學者認為:“雇傭,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于一定期限或不定期限內,為他方服勞務,他方給付報酬的契約”等。通過對這些觀點的分析總結,筆者認為,雇傭合同就是雇傭的人與被雇傭的人的一種約定,被雇傭的人提供勞務服務后,雇傭的人對其支付勞務報酬。
2.勞動合同的概念
許多的學者認為勞動合同就是雇傭合同的社會化,勞動合同在本質上與雇傭合同是相同的。對于這個觀點,董保華教授認為,雇用合同與勞動合同有兩種狀態,即未經過法律調整的狀態(又稱原生狀態)和經過法律調整后的狀態,雇用合同與勞動合同在原生態上是同質的,筆者對這種觀點較為認同,勞動法所規定的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因為勞動而發生的一種一方有償提供勞動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產資料相結合的權利義務的關系。
學者們對雇傭合同和勞動合同的關系的爭論是非常激烈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二者在本質上是相同的,而有另一部分學者認為二者是不同的。筆者經過對二者關系的分析總結,現在對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關系進行論述:
1.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相同之處
(1)我國法律對所有的勞動者都有保護效力。雖然雇傭合同和勞動合同有一定的不同之處,但是不影響法律的作用,它既保護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著,也保護雇傭關系中的被雇傭的人。比如:1988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的《關于雇傭合同應當嚴格執行勞動保護法規問題的批復》規定,被雇傭的人有享有勞動保護的權利。而雇傭合同中的“生死條款”的約定,同樣被《合同法》所禁止。
(2)主體在實質上具有一致性。雇傭關系中的雇傭人和被雇傭人的關系和勞動關系中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關系在實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一種工人提高勞務的過程。而是因為法律的規定,使得“傭工”和“勞動者”被賦予的權利有所不同。
(3)一些特征的一致性。勞動關系既有平等關系、隸屬關系的特征也有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特征,而這些特征在雇傭關系中也有體現。比如:雇傭關系中對勞動力的使用和出讓是平等的。一旦雇傭關系成立,雙方就處于支配和服從的地位。雇傭關系是一方出賣勞動力,另一方支付報酬,因此具有財產關系,而這些關系之所以能夠建立也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的,所以也具有人身性。
2.雇傭合同和勞動合同的區別
(1)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在性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勞動合同中勞動者產業性和職業性要強于雇傭合同中的雇工。從勞動合同的產生過程中可以看出,因為產業革命使得雇傭關系發生變化,大多數的被雇傭的人成為了產業的工人,這是就形成了一個產業區域,因此勞動法就把它規劃到了勞動法的調整范圍。非產業領域的雇傭關系則不一定將其納入到勞動法自身調整領域,因此這種關系還是被稱為雇傭合同。
第二、雇傭合同和勞動合同中的勞動者的身份屬性和從屬性都有所不同。雇傭合同中存在著勞務與報酬的對價,一般將雇用合同納入到債的范疇,在勞務與報酬的對價中,并不過多地體現從屬性。這主要是由于雇傭合合同中勞務和報酬的對價有偶然性,從而使得當事人之間的從屬性變得比較薄弱。但是勞動合同則不同,在勞動合同中勞動力比較集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關系非常緊密,所以勞動合同的從屬性比雇傭合同中的從屬性要強很多。
(2)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法律法規的不同之處
第一、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主體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簡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勞動合同的雇傭人是用人單位,勞動者是自然人,但是雇傭合同卻與其不同,我國的法律對雇傭合同的主體沒有特別的限制,自然人、法人和合伙都能夠成為雇傭人。
第二、合同形式的要求有所不同。我國的勞動法明確規定了簽訂勞動合同要采用書面形式。但是雇傭合同的形式可以由當事人自行選擇,既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形式或者是默認。
第三、國家的強制力不同。我國的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有明確的規定,比如: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報酬的權利、獲得安全保護的權利和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等等,我國對勞動合同的相關問題強制性比較強。但是雇傭合同則是屬于私法的范圍,相關直接的權利與義務都是通過自由協商決定的,國家對其的干預較少,當事人的自由程度較高。
第四、權利與義務發生爭議時,處理的程序方法不同。我國的勞動法確立了用人單位的很多法定義務,如法定工時、最低工資等,用來保護勞動者的權益。但是雇傭合同則不同,各種權利與義務都是自由協商的。當產生爭議時,勞動合同中的當事人首先要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之后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雇傭合同下發生的爭議屬于民事爭議,合同的當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本質是一樣的應該把雇傭合同歸入勞動合同法之中。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不應該過于干涉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將其簡單的定格在某一范圍之內。這些觀點都表明了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未來發展趨勢,但是我們也不能對雇傭合同的發展不管不顧,要慢慢實現這一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們在處理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關系是要更加的重視,本文通過對其分析比較,希望可以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上有所幫助。
[1]陳曉鵬.雇傭合同與承攬合同的法律適用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3.
[2]刁慧娜.高校教師勞動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
[3]梁耀美.論涉外雇傭合同的法律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