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芝
山東省郯城縣第一實驗小學
用心做個“懶”老師
——追尋“輕負高效”的課堂
王啟芝
山東省郯城縣第一實驗小學
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首先教師要轉變思想和行為。陶行知說得好,我們要抬頭巧干,不要埋頭苦干,如果我們的“懶”既能讓自己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最重要的是又能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使學生學得輕松又快樂,何樂而不為呢?讓我們學會做一個“懶”老師吧!
追尋;輕負;高效;課堂
我和我的同事交流時總會有這種報怨聲:“這么簡單的問題我都講了幾遍了,有些學生還不會!”“這些題我全都講過,怎么考得還不理想!”“上課時重點問題我都一步一步分析,看著他們也都會了呀,怎么就……哎!”“期末復習太累了,有些題一遍一遍反復地講,嗓子都講啞了,可是有些學生還是一臉茫然,真是沒辦法!”“這幾道題我讓學生做了好幾遍了,有些同學期末考試照樣出錯!”
前不久我還在發出這樣的報怨聲,但是聽完特級教師魏書生的講座后,我感觸頗深,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想說:老師們,別太“勤勞”,用心做個“懶”老師吧!
盤錦市教育局長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江說過:“作為啟迪思維傳道受業的教育工作者,登上講臺就要明白,你不是留聲機,復寫紙,學生一看就會,你講啥?學生手邊材料一瞅就會了,你講個啥?班干部都能替代的,你講個啥?
魏書生的所說“懶”的教學理念,其實就是讓學生發開手腳大膽思考,自己獲取知識,在學生思考范圍內能自己解決的,教師不要替代,這是鼓勵學生大膽思維多邊思維和努力思維,這是給學生自我學習的機會,是讓他們自學以求取知識的大好時機。“一個老師剝奪了學生做事的權利,剝奪了他努力能夠做到的機遇,就等于和不讓他吃飯一樣可怕。人家能夠吃得了,干得了,你不讓他吃,不讓他干,當然學生的體質就會下降。所以,看起來讓學生做事,是為了減輕老師的負擔,這不對,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增長能力的機會。”這是他的理念,正是有了這樣的觀念,魏書生才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懶教師才能教出勤學生”。懶惰的背后其實蘊涵著他高超的教學智慧。
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課堂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畫面,老師翻來覆去一遍又一遍地精心講解,對于學生的疑問一步一步仔細地板書,步驟相當完整,講解精細到位,學生如墜五里云霧但也不得隨著教師一遍又一遍地“”是不是”“對不對?”而不得不點頭或者應承著,這讓我想起了以前農村婦女喂嬰兒的情景,他把餅干或者好吃的東西最嘴里咀嚼一番然后摳出來塞進嬰兒的嘴里,嬰兒吧唧吧唧吃得很有滋味,但是試問這樣的食物有多大營養?同理可想,試想想,像婦女喂嬰兒一樣,我們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怎么會思考呢?怎么會舉一反三呢?
這樣看來,上講臺傳道受業,要學會懶點,做個不勤奮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白簡單的道理,學習是孩子的事,!讓孩子主動地學習、輕松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教師總是覺得要多講,恨不能把自己所了解的內容全部倒給學生,這樣才能夠放心,所以總是不落一處的講,力求面面俱到,這樣學生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思維得不到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把學生困在自己的圈子里,在課堂教學中大膽放手,老是扶著,不讓他自己走路,你能相信他會走路,孩子長大了,要相信他,自己能走好,盡管蹣跚地腳步,但也會走得很遠很遠,獲取知識不也是這樣嗎?學生已經有了自我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啦,讓他們自己學習吧,教師的工作在于導。當我們真正放手時,我們會發現孩子們會帶給我們許多驚喜!
怎么獲取知識?怎樣發展培養學生能力?如何才能讓學生理解深刻?如何才能讓學生獲取知識的真諦?最佳的策略就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獲取。讓學生放開去思維,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動腦筋去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教師的包辦代替在課堂上要不得.如果什么事都是老師包辦代替,學生不用動腦,這樣我們教出來的學生就像一臺機器,只會做題,高分低能.其危害不言而喻。
學生課堂上的問題最好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若自己答不上來時可讓其他學生幫助,老師千萬不要為了趕進度而忽略這一點,學生的幫助會在課堂上鍛煉其自己的口才和能力,另外也培養了學生的傾聽習慣,同學們之間互相學習也體現了新時代的教育思想.我教學時經常采用這樣的辦法,課堂上給學生制造學習場景,設法激起他們的興趣,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學得既輕松又快樂。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有教師為完成教學進度,不得不全包辦,不去提問,不去啟迪學生思考,直接給出結論給出答案,學生只是筆記寫下來背,于是上課記筆記,下課整理筆記,考試考筆記,沒有了思考,沒有了創新,只是復制,只是錄音。所以,請教師注意可別急,螚放慢就放曼吧,要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耐心等待,讓學生親自參與、體驗。等待是尊重,等待是鼓勵,等待是成功,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一次次的等待又是多么的重要!作為一個教育孩子的老師,我們又怎能不學會等待呢?
在學校,各科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在良好的班級學習氣氛中做作業,能很快完成,相反如果回到家里,家庭中的各種誘惑都在吸引孩子,他們抗拒不了誘惑,所以本來很快完成的作業,得需要兩三倍的時間才能完成。還有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家庭中就不具備這個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邊講邊練,有的教學內容可以直接放給學生去做,教師需要關注的是班里最差的那三四名學生,發現不會做或出錯了,及時給予點撥。這樣優秀的學生可以增加練習量,或是提高難度。教師可以集中精力,輔導學困生,在課內補課。其實學生課內做不出的作業,表示沒有聽明白,課外一定也做不出來;課內能做的作業,課外沒有必要重復練習。作業課內完成比課外完成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減負我們已經喊了很多年了,我想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首先教師要轉變思想和行為。陶行知說得好,我們要抬頭巧干,不要埋頭苦干,如果我們的“懶”既能讓自己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最重要的是又能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使學生學得輕松又快樂,何樂而不為呢?讓我們學會做一個“懶”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