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超,周海雄,張明明
(1.寧波大學 體育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2.寧波經貿學校,浙江 寧波 315211)
?
浙江省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比較研究
程 超1,周海雄1,張明明2
(1.寧波大學 體育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2.寧波經貿學校,浙江 寧波 315211)
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對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臺州、嘉興、湖州六個地市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展開調查與比較分析。研究發現,浙江省六地市因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存在少體校模式、專業隊模式、體教結合模式、業余網球俱樂部模式、網球學校模式五種人才培養模式,以寧波、杭州、湖州、溫州四地培養成績突出,值得省內其它各地市學習和借鑒。
網球;青少年;后備人才;體教結合;培養模式
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是我國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1]。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面臨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大好時機,中國體育正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與此同時,國家開始了對青少年人才的培養。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組織編寫了《中國青少年體育運動項目訓練教學系列大綱》,涉及26個奧運會項目,其中就包括網球。近年來,我國女子網球佳績頻頻,以李娜為代表的女子球員先后獲得大滿貫單打冠軍、雙打冠軍,她們獲得優異的成績帶動了國內一批青少年加入到網球運動中去。在省內,浙江先后培養出了葉秋雨、吳易昺等優秀青少年選手,但省內青少年網球水平與江蘇、天津等地相比,還存在差距。本文對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臺州、湖州、嘉興6個青少年網球運動開展突出的地市展開調查,就各地市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訓練與參賽情況、場館資源、教練員隊伍、比賽成績6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尋找優勢和不足,為省內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1.1 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了杭州、寧波、溫州、臺州、嘉興和湖州6個地市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現狀為研究對象,對各地市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訓練與參賽情況、場館資源、教練員隊伍、比賽成績6方面展開調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網站以及書刊雜志查詢青少年網球、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等與文章相關文獻資料,為文章提供理論支撐。
1.2.2 訪談法。通過走訪、電話訪談的方式,對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嘉興、臺州、湖州6個地市的網球中心主任、教練等相關人員進行訪談,以掌握各地市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開展情況。
2.1 浙江省各地市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目標

表1 浙江省六個地市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目標
圍繞奧運爭光計劃,培養奧運會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是各地體育主管部門的主要任務[2]。網球作為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一直是浙江省競技體育重點發展的項目,也是各地市青少年體育發展的重點扶持項目。目前,浙江省建立了省運會和省錦標賽兩個競賽體系,省運會上爭奪金牌甚至成了各地政府下達給體育局的政治任務,也是省體育局選拔網球競技體育人才的重要的途徑。表1顯示了浙江省各地市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培養目標的異同,除了湖州以培養專業運動員為目標外,其余各地市都以參加省運會奪取金牌作為青少年訓練第一目標。省運會結束后,少數人被選拔進入省隊繼續訓練,代表省里參加全運會等比賽,一部分人放棄了網球訓練,還有一部分則把高考入學作為第二目標,通過網球特長考取大學,繼續深造,避免網球人才的流失。
在美國,高校體育運動成績是學校聲譽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高校招收體育特長生,選拔運動技能突出學生進入高等院校學習,并設立獎學金,這促成了美國大學高水準的體育賽事[3]。為改變國家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單一模式,保證體育人才培養的可持續性,教育部在高校中建立高水平運動隊,截止2016年,全國共32所高校招收網球高水平隊員,61家高等院校招收網球特長生(單招單考)[4]。正是這一政策引導,浙江省部分地市將考大學作為青少年人才培養的一種選擇,既保證了省運會后網球人才培養的延續性,又為高校輸送了人才。臺州萬祥網球學校就是典型代表,網校和當地學校合作,學生白天在學校上課,放學去網校訓練,通過網球特長和一定的文化成績考大學。寧波和溫州兩地則把參加省運會比賽和網球高考入學分別作為當地網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目標,訓練隊員年齡層次從低到高層層銜接,保證了隊伍的完整性和訓練系統性,直到進入大學。而杭州由于少體校訓練模式,學生從小被選到體校訓練,直到參加完省運會比賽后,學生進入被動訓練狀態,部分學生目標不明確,人才培養出現斷層。嘉興在完成省運會目標任務后,由于升學和對通過網球進入高校的途徑缺乏認識等原因,很多球員中斷了網球訓練。湖州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專業運動員,將優秀運動員往省隊輸送,對通過網球進入高校的目標也是缺乏認識。總體來看,浙江省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以備戰省運會比賽為主要目標,省運會后出現人才培養斷層,少部分地市將目標定位網球特長高考入學。
2.2 浙江省各地市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

表2 浙江省六個地市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
網球運動起源在法國,發展在英國,現如今已成為世界三大運動項目之一。在國外,不同國家有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美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尼克網球學校,采用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培養方式,網校提供學習和訓練,俄羅斯和瑞士的培養模式主要是網球俱樂部和網球學院,學生在學校學習,課外和假期在俱樂部訓練[5]。在省內,鑒于各個地市資源配置不同,當前少體校培養模式、專業隊培養模式、體教結合培養模式、業余網球俱樂部培養模式、網球學校培養模式以及混合培養模式同時出現。
表2所示,省內青少年網球培養存在多種模式,湖州和杭州分別是專業隊和少體校培養模式,寧波是體教結合培養模式,溫州和嘉興兩地則是俱樂部培養模式,臺州是少體校,俱樂部和網球學校三種模式并存。在我國20世紀60年代經濟尚不發達情況下,國家為了發展競技體育,成立專業隊,集全國或全省之力培養網球運動員,專業隊教練水平高,運動員的訓練、場地設施、參賽經費等各項條件皆有保障,在這種舉國體制的保障下,運動隊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績,但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更注重對青少年網球精英的培養,在普及和推廣方面做得還不夠[6],專業隊隊員學訓矛盾突出,就業出路狹窄等問題凸顯,能取得運動成績的隊員只有少數人。如今,在省內,許多地市正從傳統的專業隊模式轉向體教結合模式,以寧波地區為例,隨著經濟條件提高,寧波轉變人才培養模式,走體教結合培養模式,讓體育回歸到教育。寧波小球訓練中心在全市各個區學校建立網球特色學校訓練點,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依靠各自資源,在學校中選擇網球成績突出的學生代表市隊參賽,學生學習和訓練兩不誤,孩子得到全面發展。溫州、嘉興兩地屬于業余網球俱樂部培養形式,但局限于國內網球職業化程度并不高,其培養方式與體教結合模式一致,只是將學生的網球訓練放在業余網球俱樂部里,學生正常讀書,保證文化課學習和體育兩不誤。而臺州萬祥網球學校也是抓住了網球特長考大學這一政策,向社會招生進行網球培訓考大學。從短時間來看,由于國內網球整體職業化程度不高,培養職業網球運動員的難度高、風險大,職業網球學校和網球俱樂部模式在省內尚欠可行,傳統專業隊模式成績突出,是網球人才輸送的重要途徑,而體教結合模式培養的人才素質高、出路廣,深受社會認同,是一種新的選擇。
2.3 浙江省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訓練與參賽情況
競技網球運動訓練是一個長期過程,優秀網球選手需要10~15年科學和系統的訓練才能出成績[7],國外兒童從4歲開始就接受一些簡單的網球練習,7歲能流暢地在底線打來回球,8歲開始就陸續參加一些比賽,隨著年齡的增加,賽事也由低級別向高級別遞進。以美國為例,美國網球協會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開設了各個年齡層次的比賽,保證孩子參賽需求[8]。表3中,從訓練時間來看,由于培養模式的不同,省內湖州和杭州兩地的隊員訓練時間和參賽次數要高出其它地市球員。在所有地市中,湖州隊訓練時間最長,一周訓練時間在30h以上,與之相比,其它地市球員訓練時間在20h左右,調查發現,寧波、溫州、嘉興、臺州這些地市隊員訓練都安排在課余時間,隊員白天正常上學,放學后參加3h的網球訓練,周末和寒暑假期間訓練時間在6h以上;從參賽情況來看,湖州和杭州兩市隊員參賽級高,每月參賽次數也高出其他各地市,隊員以參加國內耐克青少年比賽等賽事為主,屬于傳統的專業隊競訓模式,而其他各地市則以省運會比賽為目標,多利用學生周末和假期參加省里的積分賽,達到學習和比賽兩者兼顧的目的。總體來看,杭州和湖州兩地在訓練時間和參賽數量、級別等方面均要高出其他各市,寧波、溫州、臺州、嘉興四地市較為統一,差別不大。

表3 浙江省六個地市運動員訓練參賽情況
2.4 浙江省各地市網球場館資源
網球運動對場地設施要求較高是其特征之一,例如,網球場占地面積大而訓練容納的人數少,造價和維護成本昂貴,易受天氣影響等特點常常導致常規訓練無法得到保障,室內場地對訓練的支持非常關鍵。另一方面,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需要場地支持,這與網球場館的日常經營管理有著一定關系,網球場館是服務社會還是開展青少年培養等都直接影響訓練的開展。
表4中所示,杭州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任務以陳經綸體校為主體,但由于體校網球場地只有2片,不能滿足隊員的日常訓練,其他各地市網球場地數量和條件基本能夠支持當地網球運動的開展。臺州和嘉興雖然場地數量能夠支持青少年訓練,但由于管理場地的投資公司不受體育局管理,對人才培養沒有直接責任,故這二個地方的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受到很大的影響,公共網球場地委托第三方管理的模式,對開展大眾健身和承辦賽事起到積極作用,但對青少年人才培養缺乏動力。溫州網球中心地理位置遠離市區,很多家長不方便接送孩子日常訓練,對開展青少年訓練存在困難,而溫州冶金和凱宏俱樂部的場地靠近市區,當地體育局就將青少年人才培養任務委托給這兩個俱樂部,溫州網球中心則服務社會。湖州網球中心是由政府投資,委托私人管理的方式,不管是網球場館設施還是場館管理方式都支持當地網球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寧波小球訓練中心和鄞州網球中心屬于市隊和區隊的關系,從網球場館條件設施和場地位置均在各地市中最佳,學生送到中心訓練很方便,并且寧波小球訓練中心和鄞州網球中心都有專門的管理團隊管理,青少年訓練開展效果較好。對比發現,寧波和湖州兩地在網球場館數量、場館地理位置以及青少年訓練開展支持情況皆為最佳,適合當地青少年網球運動開展。

表4 浙江省六個地市網球場館資源管理
2.5 浙江省各地市網球教練員情況
場地和政府經費支持是開展青少年網球訓練的基礎,而教練員水平和數量是確保訓練水平的關鍵因素,兩者匹配了才能對青少年網球開展和成績提高起到積極作用。網球訓練的規律可以發現,一位網球教練一般帶4~6名球員效果最佳,可見一定數量的教練對青少年人才培養十分關鍵。而從訓練的角度來看,具有專業隊背景的教練對開展網球訓練具有更好的指導作用。比較各地教練情況可以發現,寧波隊網球教練人數和水平兩個層次要優出其他各市隊,從專業隊退役教練來看,寧波5人最多,杭州和溫州次之,臺州則沒有,另外,退役教練的待遇決定了教練訓練的專注度,從目前的情況看,寧波有3位教練是事業編制的,杭州有2位教練是事業編制,教練員待遇得到保障。體育院系畢業教練在此特指體育院校網球專項學生,畢業后從事網球教學和訓練的教練,這些教練是基層青少年訓練的主力軍,從調查來看,寧波隊優勢明顯,這和寧波下屬市區有獨立的訓練點有重要關系。基層教練特指從事青少年網球教學和培訓的教練,包括在學校內的網球兼職教師,兼職和專職的個體教練,寧波大學在校的或畢業實習的學生等,這方面寧波優勢明顯。

表5 浙江省六個地市教練員數量統計
2.5 浙江省各地市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成績

表6 浙江省六個地市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成績
競技運動員的培養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培養一個高水平的運動員需要眾多的球員做基礎[8]。青少年的運動成績反映了日常訓練的效果,也蘊含著訓練人數的基礎,體現了一個地區青少年培養的綜合表現。表6中,從省運會成績來看,寧波在近兩屆省運會分別拿到了16塊金牌,杭州和溫州次之,而臺州則是一塊金牌也沒有,寧波取得的成績最為突出,優勢明顯。從省隊輸送人才情況來看,湖州共輸送了10人,杭州次之,臺州和寧波沒有,而寧波因為訓練理念的不同,沒有向省隊輸送。從高校人才輸送來看,臺州、寧波和杭州分列前三,臺州萬祥網球學校最為突出,嘉興只有3人,湖州因為培養專業隊員也沒有一人。對比三項成績來看,湖州市專業人才輸送成績突出;寧波市體教結合培養模式不但取得了優異的運動成績,同樣也培養出不少學生考上大學;杭州市、溫州市在三項中都取得了一定成績,臺州市依靠臺州萬祥網球學校輸送大學人才最多,其他兩項成績皆沒有,而嘉興市在這幾項中成績并不理想,與其它地市相比差距較大。
浙江省青少年網球人才培養由于各地市資源配置不同,培養目標存在差異,出現少體校模式、專業隊模式、體教結合模式、俱樂部培養和網球學校模式5種培養模式,部分地市多種培養模式并存,各具特色,整體來看,寧波、湖州、杭州、溫州四地培養成績突出,值得省內其他各地學習和借鑒。
[1] 楊雪清,李波,劉青.西部地區青少年體育發展現狀及優先領域目標定位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3,27(2):94-95.
[2] 浩露露.河南省競技網絡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3] 吳振杰.江西省部分高校競技體育與校園體育文化互動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2.
[4] 高曉峰.全國普通高校網球項目高水平運動隊2010年建設與評審重點問題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3.
[5] 王建,孫正.中外網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比較與分析——對中國網球運動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啟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11(1):54-57.
[6] 孫艷.中外青少年網球培養模式對比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23(3):108-110.
[7] 陳小平.中國青少年訓練——問題·對策·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11):80-84.
[8] 陳蕓.中美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培養的比較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
[9] 張坤.后近代社會下競技教育模式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6,14(4):54-56.
Comparative Study on Reserve Tennis Talents Training for Teenager in Zhejiang Province
CHENG Chao1,ZHOU Hai-xiong1,ZHANG Ming-ming2
(1.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2.Ningbo Economic & Trade School, Ningbo 315211, China)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and the interview metho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ennis talents training for teenager in six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namely Hangzhou, Ningbo, Wenzhou, Taizhou, Jiaxing and Huzhou.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five kind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s in the six places of Zhejiang provinc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namely the children’s sports school mode, the professional team mode, the mode featured by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he amateur tennis club mode and the tennis school mode. Ningbo, Hangzhou and Huzhou and Wenzhou have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cultivating teenager tennis talents, and other prefectural and municipal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gained by the four cities.
tennis;teenager;reserve talents;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cultivation mode
2017-03-15
程 超(1992-),男,江西上饒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1004-3624(2017)04-0066-04
G84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