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要:指出了近幾年,我國桉樹種植面積在不斷增大,主要是由于其具有適應性強以及使用范圍廣的特征,能有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在桉樹種植項目開展過程中,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處理,提高種植管理效果,從而發(fā)揮其實際作用,維護桉樹種植項目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從桉樹生長特性出發(fā),對種植管理技術進行了詳細地闡釋,并集中討論了桉樹的培育對策,旨在為種植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桉樹;生長特性;種植管理技術;培育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10602
1 引言
桉樹原產自澳洲,是在19世紀末期傳入到中國的樹種。由于其本身好熱厭冷,目前,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以及云南等地。桉樹之所以被廣泛種植,是由于其是全球生長最快且產量最高的樹種之一,截止到2015年,桉樹在全球的種植面積已經在2000萬hm2以上,人工種植面積占15%左右。在我國,桉樹最大的功效就是家居產業(yè)和造紙產業(yè)。
2 桉樹的生長特性
作為一種亞熱帶速生樹種,桉樹有其獨特的生長特性,對于炎熱天氣具有極高的抗性,更喜歡溫暖多光的生長區(qū)域。并且,對于桉樹的生長條件來說,土壤的濕潤程度也是非常關鍵的要素。另外,造成桉樹形成獨特生長需求的原因之一,就是桉樹本身的生長形態(tài),桉樹的樹冠較小,且具備較好的透光性,這就使得桉樹的向上生長動力較為充足,能一定程度上減少蒸騰作用損耗的養(yǎng)分。桉樹種植過程對于水分的需求并不高,真正實現了經濟價值巨大且節(jié)約水資源的目標。也正是基于此,桉樹的種植能最大化的滿足我國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需求。除此之外,桉樹生長環(huán)境的土壤酸堿度要選擇偏酸性。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桉樹能為地區(qū)提供大量的木材原料,且種植過程較為便捷,然而,相關種植人員還是要對其采伐規(guī)劃進行統籌處理和精細化安排,建立健全科學化的培育計劃。
3 桉樹的種植管理技術
3.1 林地備耕
為了進一步提高桉樹種植的實際效果,在桉樹種植項目開始前一年,就要有效落實林地備耕操作。種植人員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集中調研土質參數以及氣候環(huán)境參數等,確保相關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調整,整體工作模型和工作框架符合種植要求。目前,我國桉樹林地備耕項目中,主要是利用機械林地備耕、人工林地備耕以及人工挖坑操作3種模式,并且,模式的選擇要結合種植區(qū)域的實際坡度[1]。其一,坡度數值較小,主要是利用機械林地備耕的操作方式,輔以人工挖坑操作,能在保證種植效果的基礎上,提高種植收益率。其二,坡度數值較大,主要是利用人工林地備耕輔以人工挖坑操作,能提高林地備耕的實際效率,并且有效規(guī)避水土流失的問題。另外,開展林地備耕操作后,不同的林地備耕方式對于深度也有較為細化的要求,其中,機械林地備耕深度要在20~25 cm之間、人工林地備耕深度控制在15~20 cm之間。
3.2 育苗技術
在討論育苗技術的過程中,要對不同的技術結構和技術類型進行區(qū)別化對待,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技術運作模型,從而實現技術推動產量的種植目標。第一種種植技術是播種育苗技術,技術特征和要求較為直觀,也是較為常規(guī)化的育種方式[2]。第二種種植技術是無性育苗,技術含量較高。無論是何種育苗方式,都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種植條件選擇不同的容器進行配培植。在育苗技術開展之前,種植人員要保證母種選擇效果符合預期,在挑選完母種后,對其進行晾曬操作,借助循環(huán)晾曬的方式,對母種進行二次篩選,保證栽種項目中使用最優(yōu)質樹種,有效提高發(fā)芽效率的同時,提升種植效果。除此之外,對于種子的消毒操作也十分必要,能從根本上提高樹種的種植效果,減少病蟲害的威脅。
3.3 合理密植
在桉樹種植項目開展過程中,合理化密植操作十分關鍵,相關種植人員要對種植區(qū)域的土壤進行綜合考量,結合樹苗的實際情況,建構合理化密植操作程序,確保其種植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一般而言,若是土壤條件較好,每畝地種植110~120棵樹苗之間,若是土壤營養(yǎng)成分有限,每畝地種植130~150棵樹苗之間。合理化密植最大的優(yōu)勢和目的就是要保證土地利用效率符合要求,且提高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有效提高樹苗的種植效果和樹苗存活率,要在滿足生長需求的同時,在陰雨天氣集中栽種[3]。
3.4 苗木選擇
主要圍繞廣東和廣西地區(qū),正是由于地方溫度較高,在桉樹樹種選擇方面,要對種子的抗病性以及抗熱性等因素進行綜合性分析和集中處理。目前,較為常見的樹種品種是DH32-26、DH32-29以及廣林9號。
3.5 施肥管理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桉樹的重要效果和整體水平,施肥管理項目也十分關鍵,種植人員要通過合理化的施肥操作,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從而為桉樹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第一,在種植過程開始前,種植人員要向土壤中施加基肥,從根本上提高桉樹樹苗幼苗的生長環(huán)境,確保其在生長初期,體內能具有充足的營養(yǎng)成分以及微量元素[4]。第二,在幼苗移栽初期,為了提高其生長動力,要向土壤中追加肥料,主要包括氮肥和磷肥,待桉樹的木質出現變化后,提高鉀肥的使用頻率,輔助桉樹的生長。施肥時間要控制好,一般在雨后進行,能提高肥料的滲透效率,真正發(fā)揮其實際價值和作用。第三,種植人員在施加肥料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地應用和追加,而是要從桉樹的世界生長情況以及生長態(tài)勢等因素出發(fā),集中分析其實際情況,在保證土壤肥沃度的基礎上,提高桉樹的實際種植效果[5]。
4 桉樹的培育對策
4.1 桉樹林初期的培育工作
在桉樹綜合種植機制和管理框架建立后,要積極踐行更加系統化的初期培育工作,建立健全嚴密的監(jiān)測工作,對相關問題及時補填,若是操作不及時,就會對后續(xù)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基于此,在桉樹定植操作結束后,要對土壤進行集中的處理,其中,除草工作流程、松土工作流程等問題都要得到有效解決。只有保證桉樹從土壤中吸收到了重要的營養(yǎng)成分,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桉樹種植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除草工作要健全完善,切實保護種苗的生長要素,防止雜草掠奪土壤中的營養(yǎng)成分。初期培育工作要根據桉樹林種植土地具體情況來進行,確保處理效果符合預期,而對于除草方式的選擇機制,基本上分為人工除草、化學除草,不同的除草方式有各自優(yōu)勢,種植人員在選擇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需求和具體參數體系。在種植桉樹的過程中,若是要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對資源進行合理化利用,保證土地資源得到充分的管理[6]。值得一提的是,在桉樹種植過程中,混種農作物,能一定程度上使土壤中的有機含量實現有效提高,促進桉樹的良性生長。
4.2 桉樹成林的管理培育工作
在桉樹成林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秉持伐弱留強,伐密留疏的工作原則,提高種植區(qū)域內部桉樹的整體素質。培育工作要建立健全更加系統化的處理機制,確保管控體系和管理效果符合預期[7]。并且,當桉樹林被砍伐后,技術人員要對土壤進行二次疏松,為下一批桉樹的生長提供最基本的土壤條件,提升整體管理和培育效果。目前,為了進一步保障桉樹的材質質量以及桉樹本身的外形結構,要對其健康參數進行集中整合,特別是在實際管理機制建立后,進行綜合性處理。并對生長時間在1~2年的桉樹進行人工修枝操作,確保培育工作順利開展,進一步有效控制木材中節(jié)子的長度。只有提高桉樹成林的管理培育工作效率,才能從根本上防治桉樹出現死節(jié)和孔洞問題。落實動態(tài)化培育工作模型,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集中處理,優(yōu)化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型的完整度,提高桉樹種植的綜合收益[8]。
4.3 桉樹的病蟲害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和落實的過程中,要對癥下藥,優(yōu)化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同時,提高其抗病能力,一般而言,桉樹種植過程中,莖腐病、青枯病、白蟻、金龜子、油桐尺蛾以及白裙赭夜蛾等都是較為較為常見的病蟲害問題。種植人員要從種子選擇和實際種植等多方面進行集中處理。并且,種植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苗床土壤施加200倍的福爾馬林液,從根本上提升桉樹種子的實際水平和自身抗病性。另外,呋喃丹配合基肥消除白蟻病、百蟲粉劑消除金龜子、油桐尺蛾、白裙赭等。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種植人員要建立健全動態(tài)化的管理措施,保證種植機制有序開展,也為桉樹種植體系全面升級提供最優(yōu)化的種植建議,一定程度上促進桉樹生長。
5 結語
在桉樹種植機制建立后,地方種植人員要結合實際種植情況建構動態(tài)化的管控措施,在認知到桉樹種植重要性后,結合桉樹的生長特性優(yōu)化種植管理技術,優(yōu)化種植過程的實效性和穩(wěn)定性,充分發(fā)揮標準化種植流程的完整度,重視種植機制的落實情況,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余雪標,徐大平,龍 騰,等.連栽桉樹人工林生長特性和樹冠結構特征[J].林業(yè)科學,2015,36(Z1):137~142.
[2] 徐大平,楊曾獎,張寧南,等.桉樹速生豐產林——我國林漿紙一體化的必然選擇[C]//中國造紙學會.造紙工業(yè)循環(huán)經濟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造紙學會,2016:106~131.
[3] 郭東強,黃曉露,任世奇,等.馬尾松、桉樹及其混交林土壤養(yǎng)分變化特征及評價[J].桉樹科技,2015,15(3):14~21.
[4] 黃國勤,趙其國.廣西桉樹種植的歷史、現狀、生態(tài)問題及應對策略[J].生態(tài)學報,2014,34(18):5142~5152.
[5] 譚 燕,何文高,米 瑤,等.運用ITS克隆文庫解析桉樹種植地土壤真菌群落多樣性[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8(9):68~73.
[6] 韋 莉.新形勢下對廣西桉樹種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J].現代園藝,2015,22(13):25~25,26.
[7] 楊曾獎,徐大平,陳文平,等.華南地區(qū)桉樹/相思混交種植的林木生長效應[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5,20(10):2339~2344.
[8] 楊 梅,黃曉露,秦武明,等.不同種植因素對桉樹林地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J].福建林學院學報,2015,31(3):2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