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祥
摘要:指出了遼寧朝陽地區生態脆弱經濟落后,發展生態經濟勢在必行。闡述了朝陽林果發展現狀與模式,分析了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遼寧朝陽;林果;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13302
1 引言
遼寧省朝陽市位于遼寧西部,地形多以丘陵為主,氣候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當地林果資源豐富,發展經濟林作物是加快地方林業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技術與市場信息的發展,使得地區林果業發展加速,所以探索適當的林果發展模式具有重要意義。適宜的林果發展模式,不僅能提升產業效率還能加快經濟發展速度。通過分析朝陽市林果發展現有主要模式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來完善和建設現有模式并對新模式的發展提出建議與對策,推動朝陽林業經濟的發展。
2 遼寧朝陽林果業發展的優勢及問題
分析朝陽林果發展的優勢和劣勢,是當地林果業發展模式的基礎。朝陽市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氣候條件特殊,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溫差大;林果類的栽培史比較悠久,并且品種資源豐富;當地政府比較重視林果發展,在政策上扶持力度大;朝陽地區主抓特色水果發展,以朝陽縣為例,該縣大力發展葡萄、梨、寒富蘋果、大棗和山杏。
林果業的問題也長期存在,主要表現在:自然生態比較脆弱,進一步開發的困難性大;林業的基礎建設較差;果農的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較差。
3 目前遼寧朝陽林果業發展模式及問題
3.1 農民個體分散經營模式
農民的分散經營,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獨立經營,從事分散式的小規模的林果業發展。這種分散經營的方式占朝陽林果業發展的絕大部分,這種經營模式的優點就在于,農戶有土地經營權還有生產自主權,這不僅能提高農戶生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提高生產效率,用最少的投入提高產量。但是這種模式優點突出,缺點也突出,由于是個體經營,生產技術和產品的升級無法保障,這就使產品始終處于初級水平。個體經營的貸款額度有限,難以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缺乏市場信息,市場競爭力不高,產品利潤率低下,打擊果農積極性。
3.2 企業帶動發展模式
企業帶動是指當地農產品加工企業與林果生產經營者或經營合作組織,形成 “企業+農戶”、“企業+合作社”的模式,用合同的方式將農中或合作社與農產品加工企業對接,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經營方式,讓企業與生產者的利益共享與風險共擔。目前這種發展模式是朝陽林果業發展的主要產業化模式。其優點就是既保證的農戶在生產上的經營獨立,又降低經營風險。和企業合作既保證農戶的利益,又能降低農戶在市場信息、產品運輸和技術提供上的成本。這種模式的缺點是,朝陽市經濟發展緩慢,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小、規模小,帶動力不強。規模小的企業在技術上也處于落后的水平,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不強。生產者企業在合同制度上存在缺陷,當價格波動較大時,生產者或者企業會脫離合同,單獨去尋找其他渠道,以提高自己的利潤,造成了違約和誠信的問題。
3.3 生態經濟發展模式
生態經濟是指以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規劃、多元化經營,做到農、林、牧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從而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模式。
這種模式在朝陽地區還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林果業的同時,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如林下藥材、蔬菜和養殖。該模式的優點是把經濟和生態結合來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解決朝陽生態環境脆弱和農民脫貧的一個有效辦法。該模式的缺點是仍然沒有解決小規模生產與市場競爭之間的問題。林下生態經濟發展的產品難以實現規模化和機械化,產品處于初級水平,不能提高產品的利潤率。
4 遼寧省朝陽林果業模式發展的對策
在朝陽林果業發展模式的選擇上,應當充分考慮到當地林果業發展的條件,多利用優勢同時規避障礙。由于朝陽市的地理位置與內蒙和遼寧中部相連,地域內的自然條件和生產力水平存在差異,因此林果模式的推廣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選擇相適應的林果發展模式。
4.1 發展合作社帶動模式
開拓和發展果農合作社,不僅能促進林果業產業升級還能實現與外行業的互動。對此模式的發展,地方政府要在資金和政策上進行扶持,這樣能形成穩定的長效機制。對于合作社的發展要因地制宜,避免單一形式,發展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模式。同時,政府農業部門要定期地對合作社的管理人員和生產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來提高合作社的工作效率。
4.2 完善企業帶動模式
完善和升級農產品加工企業,是帶動當地林果產業優化升級的最快途徑。第一是重點培養一批重點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第二是完善投資和風險機制,協調農戶與企業間的利益關系,發展與企業間的多種形式的合作方式。
4.3 市場帶動模式
以專業水果交易市場為依托,主打當地幾種優勢林果產品,為農戶提供市場信息資料和生產資料。以市場為導向,形成承插和銷售一條龍的發展模式。林果業的發展方向以市場的供求關系為風向標,市場模式是發展的必然模式也是核心方式。要完善市場建設,健全市場信息平臺,讓農戶能夠準確地掌握產品供應情況,做出及時調整。完善市場服務的能力,用多種方式開拓市場銷售渠道。
4.4 四位一體帶動模式
所謂的四位一體就是產、學、研和推廣相結合的方式。以林果研究機構和林業高校為主體,地方政府為橋梁進行合作,大力推廣林果業的新技術,將新技術轉化到應用的模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科技才能使產品有質的提升,所以推向四位一體模式也勢在必行。地方政府要積極與科研機構和高效合作,加大投資力度,發展適合當地的新技術。完善推廣機制,加強對農戶的技術培訓,加快新技術的掌握能力,用提高個人生產和文化素質帶動新技術的推廣。
參考文獻:
[1]朱心軍.經濟果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上海農業科技,2008(2):21~22.
[2]羅 真,陳建平.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民增加收入[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11):6~7.
[3]鄭文英,劉健,余坤勇. 三明市林業合作社提升模式的構建[J]. 三明學院學報,2016(6):94~100.
[4]曾蘭,胡慧敏,王歡. 林業合作社風險管理問題及對策[J]. 商場現代化,2016(9):100~101.
[5]蔡蘭,趙平,劉金鳳. 彝良縣林農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及對策[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10):11,60.
[6]周華. 對當前昭通市林農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思考[J]. 林業調查規劃,2013(3):96~101.
[7]謝和生.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下林農合作組織形式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1.
[8]譚智心,孔祥智.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業合作社發展的思考——福建省永安市林業合作社調查報告[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75,80.